铜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

铜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铜梁区融媒体中心2019-04-23

天蓝如洗,花红柳绿,暮春时节的龙乡大地风景如画。在城区各大公园层层叠叠的绿色中,市民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健身休闲;在奇彩梦园、玄天湖等景区,人们尽情徜徉在花花世界、青山绿水间,尽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铜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就是一个大公园,这就是最好的绿色福利!”不少市民感叹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铜梁坚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生态优区”,将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持续优化发展空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把“绿色+”具体化、项目化、产业化,逐步在铜梁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中,标注出了一个醒目的绿色坐标。

“绿色+”规划管控 优化生态空间

绿色生态是铜梁的底色。如何保障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的山清水秀。铜梁区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生态空间融入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并以“多规合一”为基础,高标准编制《重庆市铜梁区城乡总体规划(2020—2035年)》,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还编制了50平方公里生态高新区总体规划,控制城镇和高新区扩张对耕地的过多占用,做到山头不推、稻田不填。

去年以来,巴岳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些木屋、砖房等违法搭建的建筑被一一拆除。2018年,铜梁区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系统排查和预防整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违规问题。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82件,罚款555万元;强制拆除各类新增违法建筑24起约2200平方米。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探索原态修复、代偿修复、替代修复等方式进行生态治理,退耕还林2.7万亩、森林抚育1.15万亩,实施湿地公园封育保护与人工修复,推动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奇彩梦园、荷和原乡等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持续升温,累计接待游客530余万人次。

此外,还完善了绿色开敞空间管控机制,树立全域“大公园、大景区”理念,把城市当景区建,把乡村当景点建,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力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增绿添园”等行动,城区“五纵五横”绿化景观焕然一新,人均绿地面积达35.9平方米,城市绿化率提升到49.5%。同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行动,打造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建成50公里的绿道系统,形成覆盖5个镇街13个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绿色经济长廊,有效串联起西部农林大世界、成王果业、牧堂纯等20余个绿道产业基地。

“绿色+”资源管理 培育绿色发展“沃土”

铜梁区严格落实区、镇街、村、社四级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全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集中开展“卫片执法”和常态化动态巡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补占“挂钩率”达100%,以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2018年,全区建设高标准农田8.5万亩,补充耕地0.48万亩,整治坡耕地0.32万亩,复垦矿山12个,净增耕地267.2公顷,实有耕地保有量占规划保有量的1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铜梁区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将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部门、镇街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还完善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建成2座水文站和48个水库在线监测设施,对计划用水和用水总量实行“全年预算、严格调控、定额管理”。2018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为49立方米,与同期相比下降30.1%,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铜梁区还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实施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计划,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启动高新区蒲吕片区、大庙组团等2个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改造项目,实施重润科技园重金属减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工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城区公共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达到100%,全覆盖收运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制度,加强矿渣、锶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贯穿到生产的各环节和全流程。截至2019年3月,循环化改造已实施项目31个,总投资48亿元。

“绿色+”环境整治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铜梁区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统筹机制,健全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积极打造“生态+”模式,让水系活起来、让水岸绿起来,让百姓幸福感满满。

铜梁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重点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5个镇(街道)的垃圾分类、清理收运以及日常保洁等工作外包,委托专业公司负责日常运行维护,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护难题。并通过PPP模式,借力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对全区镇街污水处理设施“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截至2019年3月,共清理农村垃圾36万吨,全区260个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实现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无盲区。

同时,建立定期排查全区企业工业污染工作制度,对发现的环保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分类处置、打表推进,坚决不搞“一刀切”。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综合运用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有序开展关闭工作;对排放不达标、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截至2019年3月,已整治销号191家,限期整改200余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企业54家,完善企业污染治理环保设施60家,实现工业污染整治无死角。

2018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完成率达到99%,全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绿色+”产业引导 发展绿色产业

截至2019年3月,有11个项目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被拒绝,涉投金额约43.5亿元……在发展产业方面,铜梁区严格产业准入机制,对在区内琼江、涪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实行准入“一票否决”,对现有的“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和改造升级,共整改污染企业91家、关闭“小散乱污”企业11家。还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三线”指导全区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放强度,强化对新发展产业的环保约束。并健全规划环评制度,从严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

铜梁区积极创新产业绿色转型机制。实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项目,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近40亿推动本地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影响小的绿色产业。并设立2.1亿元绿色信贷专项资金,对企业环保改造、节能升级项目等给予50%的商业贷款贴息。定期开展行业能效领跑者评选活动,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绿色科技创新等项目给予通报表扬,发放奖励资金220余万元。

截至2019年3月,全区企业先后推出节能型风机、隔热材料、节能型发电机组、建筑节能保温砂浆、半导体照明光源等30余个节能环保产品,提高了全区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

绿水青山相映成趣,金山银山聚拢而来。绿色崛起的征程上,铜梁区积极健全“绿色+”保障机制,强化工作制度支撑,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逐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通讯员 闻琼 张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铜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04-2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天蓝如洗,花红柳绿,暮春时节的龙乡大地风景如画。在城区各大公园层层叠叠的绿色中,市民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健身休闲;在奇彩梦园、玄天湖等景区,人们尽情徜徉在花花世界、青山绿水间,尽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铜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就是一个大公园,这就是最好的绿色福利!”不少市民感叹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铜梁坚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生态优区”,将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持续优化发展空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把“绿色+”具体化、项目化、产业化,逐步在铜梁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中,标注出了一个醒目的绿色坐标。

“绿色+”规划管控 优化生态空间

绿色生态是铜梁的底色。如何保障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的山清水秀。铜梁区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生态空间融入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并以“多规合一”为基础,高标准编制《重庆市铜梁区城乡总体规划(2020—2035年)》,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还编制了50平方公里生态高新区总体规划,控制城镇和高新区扩张对耕地的过多占用,做到山头不推、稻田不填。

去年以来,巴岳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些木屋、砖房等违法搭建的建筑被一一拆除。2018年,铜梁区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系统排查和预防整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违规问题。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82件,罚款555万元;强制拆除各类新增违法建筑24起约2200平方米。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探索原态修复、代偿修复、替代修复等方式进行生态治理,退耕还林2.7万亩、森林抚育1.15万亩,实施湿地公园封育保护与人工修复,推动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奇彩梦园、荷和原乡等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持续升温,累计接待游客530余万人次。

此外,还完善了绿色开敞空间管控机制,树立全域“大公园、大景区”理念,把城市当景区建,把乡村当景点建,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力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增绿添园”等行动,城区“五纵五横”绿化景观焕然一新,人均绿地面积达35.9平方米,城市绿化率提升到49.5%。同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行动,打造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建成50公里的绿道系统,形成覆盖5个镇街13个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绿色经济长廊,有效串联起西部农林大世界、成王果业、牧堂纯等20余个绿道产业基地。

“绿色+”资源管理 培育绿色发展“沃土”

铜梁区严格落实区、镇街、村、社四级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全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集中开展“卫片执法”和常态化动态巡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补占“挂钩率”达100%,以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2018年,全区建设高标准农田8.5万亩,补充耕地0.48万亩,整治坡耕地0.32万亩,复垦矿山12个,净增耕地267.2公顷,实有耕地保有量占规划保有量的1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铜梁区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将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部门、镇街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还完善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建成2座水文站和48个水库在线监测设施,对计划用水和用水总量实行“全年预算、严格调控、定额管理”。2018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为49立方米,与同期相比下降30.1%,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铜梁区还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实施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计划,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启动高新区蒲吕片区、大庙组团等2个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改造项目,实施重润科技园重金属减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工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城区公共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达到100%,全覆盖收运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制度,加强矿渣、锶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贯穿到生产的各环节和全流程。截至2019年3月,循环化改造已实施项目31个,总投资48亿元。

“绿色+”环境整治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铜梁区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统筹机制,健全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积极打造“生态+”模式,让水系活起来、让水岸绿起来,让百姓幸福感满满。

铜梁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重点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5个镇(街道)的垃圾分类、清理收运以及日常保洁等工作外包,委托专业公司负责日常运行维护,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护难题。并通过PPP模式,借力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对全区镇街污水处理设施“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截至2019年3月,共清理农村垃圾36万吨,全区260个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实现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无盲区。

同时,建立定期排查全区企业工业污染工作制度,对发现的环保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分类处置、打表推进,坚决不搞“一刀切”。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综合运用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有序开展关闭工作;对排放不达标、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截至2019年3月,已整治销号191家,限期整改200余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企业54家,完善企业污染治理环保设施60家,实现工业污染整治无死角。

2018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完成率达到99%,全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绿色+”产业引导 发展绿色产业

截至2019年3月,有11个项目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被拒绝,涉投金额约43.5亿元……在发展产业方面,铜梁区严格产业准入机制,对在区内琼江、涪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实行准入“一票否决”,对现有的“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和改造升级,共整改污染企业91家、关闭“小散乱污”企业11家。还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三线”指导全区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放强度,强化对新发展产业的环保约束。并健全规划环评制度,从严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

铜梁区积极创新产业绿色转型机制。实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项目,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近40亿推动本地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影响小的绿色产业。并设立2.1亿元绿色信贷专项资金,对企业环保改造、节能升级项目等给予50%的商业贷款贴息。定期开展行业能效领跑者评选活动,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绿色科技创新等项目给予通报表扬,发放奖励资金220余万元。

截至2019年3月,全区企业先后推出节能型风机、隔热材料、节能型发电机组、建筑节能保温砂浆、半导体照明光源等30余个节能环保产品,提高了全区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

绿水青山相映成趣,金山银山聚拢而来。绿色崛起的征程上,铜梁区积极健全“绿色+”保障机制,强化工作制度支撑,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逐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通讯员 闻琼 张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仕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