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泽伦:饮水思源 致富不忘众乡亲

龙泽伦:饮水思源 致富不忘众乡亲

来源:铜梁区融媒体中心2019-09-03

“娃儿上学的学费解决了,父母也安心了。”“他从来不会拖欠我们的工资,有时候开发商没给工程款,他垫钱都要给大家发。”8月25日,笔者来到铜梁区太平镇铁鹅村,说起龙泽伦,熟悉他的当地人都伸出大拇指。这名从山沟里走出去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致富不忘众乡亲,不仅捐资修路、助学,更是在帮村里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上下了大功夫,多年来帮助3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相当于解决了全村六分之一人口的就业问题。

捐资修路 致富不忘家乡

铁鹅村是由过去的铁楼村和鹅项村合并而来。今年53岁的龙泽伦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1987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他当过石匠、做过车工,90年代进入建筑行业,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龙泽伦正在和群众一起检查村级公路质量。通讯员 李慧敏 摄

龙泽伦深知,自己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众乡邻的帮衬。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时时刻刻都想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尽全力帮助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从过去只有两条夹皮沟的铁楼村走出来的龙泽伦,深知交通不便的苦。“村里全是丘陵地带,走到隔壁社都要走半天。”2001年,村里下决心要修路,龙泽伦不仅主动出资,还积极帮助村委会协调用地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4米宽的村道建成了。2012年,这条道路又从泥结石路面变成水泥路面,还安上了护栏,村里的交通越来越方便。

资助学生 “多读点书”成为口头禅

当天上午,笔者跟随龙泽伦,沿着村里的水泥路来到1社的龙其宁家中,他要来看望龙其宁的侄女龙佳。

龙泽伦走访看望帮扶的贫困生家庭。通讯员 李慧敏 摄

龙佳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去年也因病撒手人寰。13岁的龙佳只能从父亲打工的深圳回到老家,跟随伯伯龙其宁生活。但是龙其宁自己也有两个女儿负担很重,而且年近七旬,和正值青春期的侄女儿根本谈不上交流。

了解到龙佳的情况后,龙泽伦主动上门扶助,不仅给钱给物,还经常给在安居中学念初中的龙佳交流谈心,关心支持她。“我喜欢跳舞,有时候跳舞上遇到了困难,我想过放弃,他在电话里经常鼓励我坚持下去。”龙佳开心地告诉笔者,她现在中国舞已经考过了七级,快到八级了。

“你不是想当舞蹈老师吗?那就好好努力,好好读书!”临走时,龙泽伦再次鼓励龙佳。

“多读点书!”成了龙泽伦对村里很多小孩子说的口头禅。因为幼时家庭贫寒,读书少成了龙泽伦心底的痛,这也是他只要看到村里有困难学生就要帮一下的重要原因。“困难的日子我也过过,只要大家相互帮扶着往前走,日子总会好的。”龙泽伦说。

真情帮扶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在铁鹅村党支部书记柏道理的眼中,除了捐资修路助学,龙泽伦对村里最大的贡献,就是帮村里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原来,自进入建筑领域而且事业越做越大后,龙泽伦在公司招工时,优先找本村的年轻人,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工作中,他也尽最大努力,提拔其中的勤学苦干的人,放在技术要求高、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上,让他们尽快提高技术水平,练就一身好本领,即便离开后也有能力自己创业就业。这其中,还不乏过去的建卡贫困户。比如,3社村民赵亮,母亲自小过世,父亲长期患病,家庭非常困难。在龙泽伦的带领下,赵亮逐渐从普通工匠走上了管理岗位,现在更是能独当一面,通过自主创业,带领全家走上了致富路。

这些年,龙泽伦帮助了多少村民就业?柏道理算了下,粗略估计超过300人,相当于全村现在六分之一的人口。

“我是一个农村娃儿,也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现在自己的生活好了,不忘家乡,多做贡献,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龙泽伦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讯员 李慧敏 张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龙泽伦:饮水思源 致富不忘众乡亲

2019-09-03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娃儿上学的学费解决了,父母也安心了。”“他从来不会拖欠我们的工资,有时候开发商没给工程款,他垫钱都要给大家发。”8月25日,笔者来到铜梁区太平镇铁鹅村,说起龙泽伦,熟悉他的当地人都伸出大拇指。这名从山沟里走出去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致富不忘众乡亲,不仅捐资修路、助学,更是在帮村里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上下了大功夫,多年来帮助3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相当于解决了全村六分之一人口的就业问题。

捐资修路 致富不忘家乡

铁鹅村是由过去的铁楼村和鹅项村合并而来。今年53岁的龙泽伦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1987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他当过石匠、做过车工,90年代进入建筑行业,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龙泽伦正在和群众一起检查村级公路质量。通讯员 李慧敏 摄

龙泽伦深知,自己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众乡邻的帮衬。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时时刻刻都想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尽全力帮助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从过去只有两条夹皮沟的铁楼村走出来的龙泽伦,深知交通不便的苦。“村里全是丘陵地带,走到隔壁社都要走半天。”2001年,村里下决心要修路,龙泽伦不仅主动出资,还积极帮助村委会协调用地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4米宽的村道建成了。2012年,这条道路又从泥结石路面变成水泥路面,还安上了护栏,村里的交通越来越方便。

资助学生 “多读点书”成为口头禅

当天上午,笔者跟随龙泽伦,沿着村里的水泥路来到1社的龙其宁家中,他要来看望龙其宁的侄女龙佳。

龙泽伦走访看望帮扶的贫困生家庭。通讯员 李慧敏 摄

龙佳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去年也因病撒手人寰。13岁的龙佳只能从父亲打工的深圳回到老家,跟随伯伯龙其宁生活。但是龙其宁自己也有两个女儿负担很重,而且年近七旬,和正值青春期的侄女儿根本谈不上交流。

了解到龙佳的情况后,龙泽伦主动上门扶助,不仅给钱给物,还经常给在安居中学念初中的龙佳交流谈心,关心支持她。“我喜欢跳舞,有时候跳舞上遇到了困难,我想过放弃,他在电话里经常鼓励我坚持下去。”龙佳开心地告诉笔者,她现在中国舞已经考过了七级,快到八级了。

“你不是想当舞蹈老师吗?那就好好努力,好好读书!”临走时,龙泽伦再次鼓励龙佳。

“多读点书!”成了龙泽伦对村里很多小孩子说的口头禅。因为幼时家庭贫寒,读书少成了龙泽伦心底的痛,这也是他只要看到村里有困难学生就要帮一下的重要原因。“困难的日子我也过过,只要大家相互帮扶着往前走,日子总会好的。”龙泽伦说。

真情帮扶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在铁鹅村党支部书记柏道理的眼中,除了捐资修路助学,龙泽伦对村里最大的贡献,就是帮村里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原来,自进入建筑领域而且事业越做越大后,龙泽伦在公司招工时,优先找本村的年轻人,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工作中,他也尽最大努力,提拔其中的勤学苦干的人,放在技术要求高、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上,让他们尽快提高技术水平,练就一身好本领,即便离开后也有能力自己创业就业。这其中,还不乏过去的建卡贫困户。比如,3社村民赵亮,母亲自小过世,父亲长期患病,家庭非常困难。在龙泽伦的带领下,赵亮逐渐从普通工匠走上了管理岗位,现在更是能独当一面,通过自主创业,带领全家走上了致富路。

这些年,龙泽伦帮助了多少村民就业?柏道理算了下,粗略估计超过300人,相当于全村现在六分之一的人口。

“我是一个农村娃儿,也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现在自己的生活好了,不忘家乡,多做贡献,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龙泽伦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讯员 李慧敏 张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仕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