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七旬老人用竹艺编人生
每天,位于重庆铜梁土桥镇荷和原乡景区的荷和印象文创街上,一间名为竹沁阁的竹编工艺品店内,一位七旬竹编艺人日复一日守在店内,背篼、筲箕、竹篮、葫芦、饭甄子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竹器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大家走进店内,仔细观赏、拍照或者购买。这位老人名叫刘玉国,是铜梁区少云镇双堰村人,是当地有名的竹编高手。老人说,如今,竹编工艺品不为卖多少钱,主要是舍不得这门老手艺。

重庆铜梁:七旬老人用竹艺编人生

来源:铜梁区融媒体中心2019-12-03

每天,位于重庆铜梁土桥镇荷和原乡景区的荷和印象文创街上,一间名为竹沁阁的竹编工艺品店内,一位七旬竹编艺人日复一日守在店内,背篼、筲箕、竹篮、葫芦、饭甄子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竹器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大家走进店内,仔细观赏、拍照或者购买。这位老人名叫刘玉国,是铜梁区少云镇双堰村人,是当地有名的竹编高手。老人说,如今,竹编工艺品不为卖多少钱,主要是舍不得这门老手艺。

竹编工艺成市场新宠

蒸饭用的饭甄子、簸米用的簸箕、装菜用的竹篮、装茶叶用的竹篓……日前,笔者走进竹沁阁,数十种各式各样的竹编器具和工艺品映入眼帘。72岁的刘玉国正在赶制一批蛋篓子,以供游客购买所需。

名为竹沁阁的竹编工艺品店。通讯员 郝好 摄

“没事就编,编了几十年了,直到现在也没停过。”刘玉国老人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据了解,刘玉国年幼时就喜欢尝试新事物,在那个年代,衣食住行的每道“程序”中,几乎都有篾匠的影子:箩筐、簸箕、筛子、斗笠、躺椅、凉席……“那个时候,生活用品比较匮乏,家里用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编的。”老人说,他十几岁开始学人家砍来毛竹,去叶后,把一根竹子削成粗细恰当、厚薄均匀的篾片,通过制编、修补、挑、压、弹、插、绕、穿、贴等一系列技法,编制竹筐、提篮、筛子、蛋篓等竹编制品。后来,为了生计,1990年,刘玉国随大女儿去了深圳,又做砖瓦工十几年。2006年,他从深圳回到家乡铜梁,又专心做起了竹艺编织。

刘玉国的竹编产品 。通讯员 郝好 摄

据刘玉国介绍,竹编的技艺虽然辉煌千年,但目前却因为包装袋和不锈钢制品的普及而日渐衰落。2000年,还在深圳打工的时候,他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老了回家要继续编制竹制工艺品,将这个工艺传承下来。由于现在编制竹产品的艺人不多,因此在赶场天,刘玉国老人的各种竹编产品很受市民的青睐。

竹编工序很精细

笔者了解到,看似简单的一个竹篮,从选材、破竹、削篾到编制成型,大体要经过十来道工序。刘玉国老人虽然手艺娴熟,但他追求慢工出细活,一个蛋篓子最少需要三四天才能编制完成。老人用来编制竹篮的是楠竹,“楠竹粗大,篾性优良,非常适合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刘玉国介绍,他选用的竹子都是10年以上的老竹子,“这样的竹子才能裁出蔑丝来,而且不发霉不起麻点点。编篮子的竹材选以不弯曲无虫眼、长了三四年的成年竹为好。太嫩的会变形走样,太老的易脆,柔韧性差。”刘玉国说,因为竹条都带有毛刺,容易弄伤手。另外,每一根篾条因材施用,不能在中途有接头,保持竹篮的整体美观。编织要天衣无缝,拼装竹篮提手时,卯榫衔接到位。

刘玉国的竹编产品 。通讯员 郝好 摄

竹编用品在民间曾经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统竹编的实用性。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竹编制品的造型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刘玉国说,虽然竹编的纹饰花样层出不穷,但在编织方法上归根结底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编织时,只需根据具体器物的大小,准备多少根篾条,起好头后,篾条在手中上下不停地穿插飞舞,图案便渐渐开始成形。

刘玉国的竹编产品 。通讯员 郝好 摄

几十年来,他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不断编织,让这种传统老手艺保持生命力,如今虽然他不再靠竹编养家,但竹编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很好,不指望靠这个竹编赚钱,现在重新从事竹编,更多的是对手工竹艺的喜爱,希望这个老手艺还能传承下去。”

期待传统手艺能够传承

转型、创新、传承、发扬,这就是刘玉国的心愿。2019年5月1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竹工艺品,让工艺能够更好地传承,刘玉国来到了文创街,开始新的创业。刘玉国得竹编制品,让文创街洋溢着文化创新的气息。

满头银发的刘玉国挥舞篾刀,劈片削条,编织作品。高超娴熟的技艺让游客们啧啧称奇。“看的人越多,就给了这门手艺更多的传承希望。”谈起自己的坚守,老人憧憬着。

2019年7月,刘玉国的竹编作品在铜梁区2019年竹编技艺大赛中荣获金奖。

“现在,党和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越来越重视,给我们传统艺人搭建了一个个好的展示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得到展示和传承。”(通讯员 郝好 张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铜梁:七旬老人用竹艺编人生

2019-12-03 08:40:00 来源: 0 条评论

每天,位于重庆铜梁土桥镇荷和原乡景区的荷和印象文创街上,一间名为竹沁阁的竹编工艺品店内,一位七旬竹编艺人日复一日守在店内,背篼、筲箕、竹篮、葫芦、饭甄子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竹器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大家走进店内,仔细观赏、拍照或者购买。这位老人名叫刘玉国,是铜梁区少云镇双堰村人,是当地有名的竹编高手。老人说,如今,竹编工艺品不为卖多少钱,主要是舍不得这门老手艺。

竹编工艺成市场新宠

蒸饭用的饭甄子、簸米用的簸箕、装菜用的竹篮、装茶叶用的竹篓……日前,笔者走进竹沁阁,数十种各式各样的竹编器具和工艺品映入眼帘。72岁的刘玉国正在赶制一批蛋篓子,以供游客购买所需。

名为竹沁阁的竹编工艺品店。通讯员 郝好 摄

“没事就编,编了几十年了,直到现在也没停过。”刘玉国老人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据了解,刘玉国年幼时就喜欢尝试新事物,在那个年代,衣食住行的每道“程序”中,几乎都有篾匠的影子:箩筐、簸箕、筛子、斗笠、躺椅、凉席……“那个时候,生活用品比较匮乏,家里用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编的。”老人说,他十几岁开始学人家砍来毛竹,去叶后,把一根竹子削成粗细恰当、厚薄均匀的篾片,通过制编、修补、挑、压、弹、插、绕、穿、贴等一系列技法,编制竹筐、提篮、筛子、蛋篓等竹编制品。后来,为了生计,1990年,刘玉国随大女儿去了深圳,又做砖瓦工十几年。2006年,他从深圳回到家乡铜梁,又专心做起了竹艺编织。

刘玉国的竹编产品 。通讯员 郝好 摄

据刘玉国介绍,竹编的技艺虽然辉煌千年,但目前却因为包装袋和不锈钢制品的普及而日渐衰落。2000年,还在深圳打工的时候,他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老了回家要继续编制竹制工艺品,将这个工艺传承下来。由于现在编制竹产品的艺人不多,因此在赶场天,刘玉国老人的各种竹编产品很受市民的青睐。

竹编工序很精细

笔者了解到,看似简单的一个竹篮,从选材、破竹、削篾到编制成型,大体要经过十来道工序。刘玉国老人虽然手艺娴熟,但他追求慢工出细活,一个蛋篓子最少需要三四天才能编制完成。老人用来编制竹篮的是楠竹,“楠竹粗大,篾性优良,非常适合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刘玉国介绍,他选用的竹子都是10年以上的老竹子,“这样的竹子才能裁出蔑丝来,而且不发霉不起麻点点。编篮子的竹材选以不弯曲无虫眼、长了三四年的成年竹为好。太嫩的会变形走样,太老的易脆,柔韧性差。”刘玉国说,因为竹条都带有毛刺,容易弄伤手。另外,每一根篾条因材施用,不能在中途有接头,保持竹篮的整体美观。编织要天衣无缝,拼装竹篮提手时,卯榫衔接到位。

刘玉国的竹编产品 。通讯员 郝好 摄

竹编用品在民间曾经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统竹编的实用性。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竹编制品的造型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刘玉国说,虽然竹编的纹饰花样层出不穷,但在编织方法上归根结底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编织时,只需根据具体器物的大小,准备多少根篾条,起好头后,篾条在手中上下不停地穿插飞舞,图案便渐渐开始成形。

刘玉国的竹编产品 。通讯员 郝好 摄

几十年来,他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不断编织,让这种传统老手艺保持生命力,如今虽然他不再靠竹编养家,但竹编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很好,不指望靠这个竹编赚钱,现在重新从事竹编,更多的是对手工竹艺的喜爱,希望这个老手艺还能传承下去。”

期待传统手艺能够传承

转型、创新、传承、发扬,这就是刘玉国的心愿。2019年5月1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竹工艺品,让工艺能够更好地传承,刘玉国来到了文创街,开始新的创业。刘玉国得竹编制品,让文创街洋溢着文化创新的气息。

满头银发的刘玉国挥舞篾刀,劈片削条,编织作品。高超娴熟的技艺让游客们啧啧称奇。“看的人越多,就给了这门手艺更多的传承希望。”谈起自己的坚守,老人憧憬着。

2019年7月,刘玉国的竹编作品在铜梁区2019年竹编技艺大赛中荣获金奖。

“现在,党和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越来越重视,给我们传统艺人搭建了一个个好的展示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得到展示和传承。”(通讯员 郝好 张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仕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