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蟠龙镇扈槽村——盛开的乡风文明之花
群山环抱下的扈槽村。(由蟠龙镇供图)
华龙网3月10日13时25分讯(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初春时节,毗邻“二环路”的重庆梁平蟠龙镇扈槽村,气候怡人、风景秀丽、院落古朴、民风纯朴。一幅田园山水景观映入眼帘:山区平地上的千亩水田,袅袅升起的炊烟飘在错落有致的夯土民居上……
扈槽村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有11个居民小组,共755户2608人。耕地面积2135.58亩,林地面积6651亩,全村以优质大米、扈槽西瓜、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行动中,该村着力抓好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一派“产业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态良好、村民安居乐业”新气象。
良好农村人居环境 吹开美丽乡村之花
该村六组的唐家坡有70余户人家,历来是扈槽村人口的聚集地。村民李成明今年76岁,他居住的夯土房已有130余年历史。一个宽敞干净的院坝中,用篱笆圈出一个10多平方米的花园和菜地,诗意尽显。尽管陈设简单,但被褥衣物折叠有序,家具、农具整整齐齐。厨房内分类归置着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瓶整齐划一,灶台擦拭得一尘不染,厕所内清洁亮丽,没有异味。
该村六组唐家坡,76岁的李成明正在院坝前打扫卫生。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习惯成自然,看到不干净的地方,我就马上收拾一下。”李成明说,他每天早上起来就会把整理卧室,擦灶台、打扫院坝。
而该村五组村民邱中菊是出了名的“爱整洁”。从外观看,她的房子普普通通,但院坝洁净明亮,不见杂草、垃圾。她每天早、晚各打扫一次院坝和门前的公路,发现垃圾立即清理。别看她平时节省,然而买的清洁工具却样样俱全。“我们的塑料垃圾从来不乱扔,都是集中处理。”邱中菊表示。
扈槽村五组村民邱中菊正在院坝前清洗衣物。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在扈槽村,像李成明、邱中菊这样爱护家园环境的村民,不在少数。自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以来,该村以村容整洁为抓手,依据《扈槽村村容整洁实施方案》,定期对农户室内院坝进行卫生检查、开展最美院落评比活动,每月通过户与户比、组与组比。家家户户落实“庭院三包”责任,重点划分院坝、公路沿线等公共区域进行打扫,村民养成了保持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此外,扈槽村新添置移动垃圾桶9个,增聘保洁员2名,有20余个垃圾池,4台垃圾收运箱、1个收运车以及手推车等。全村实施硬化、绿化、净化工程,集中居住的550户村民,85%庭院实现了绿化,绿化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
“村民们的思想都变了。各家各户形成了‘互比互看互学’的良好氛围,大家把爱清洁讲卫生当成好习惯!”扈槽村党总支部书记周裕杰对此很欣慰。
开辟“致富路” 生活甜蜜蜜
周裕杰表示,“二环路”是一条村民增收致富路,扈槽村利用这一交通优势,通过公司加大户,全村土地流转面积共达1218亩。目前共种植核桃350余亩、西瓜100余亩。其中,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引进重庆知稻生态农业公司,建起“冷沙米”基地,并注册“冷沙米”品牌。用于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500余亩,其产品远销万州、重庆、成都等地,实现日均销售213盒、销售额450万元。
“二环路”蟠龙镇扈槽村段,来玩耍的游客络绎不绝。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该村九组的郑绍友在上海务工7年,2012年返乡投入30万元,开了一个占地90余亩的“绍友家庭农庄”,主要种植高山生态蔬菜,年收入达13余万元。目前有10余名村民在农庄做零工。郑绍友说:“去年‘二环路’通了,村里也修好便道,让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今后还想发展观光农业呢!”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心中的喜悦。据了解,村里为鼓励大家种高山蔬菜,还在该村销售反季节蔬菜分红,周边村民表示得到了实惠。
今年50岁的曹新普,在“冷沙米”基地做工,平均工作时间8小时,“我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还不用外出。”据了解,该基还有很多留守妇女与他一样。既照顾了家里,又增加了收入。
该村还居住有今年68岁做竹编的民间手艺人郑雍,和堂兄唐天德一起做40余年;还有“抬儿调”传承“杨家班”的杨学超,他们为该村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
据了解,扈槽村通过扩建群众文体活动场地,提供娱乐活动室,引导妇女、老年人开展编排特色“坝坝舞”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安居乐业。
下雨天,村民在村文化活动室排练“钱棍舞”。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镇村大力抓 为乡村建设铸榜样
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蟠龙镇党委、政府是近年来高度重视的工作。该镇利用LED显示屏、发放宣传单,及召开村民小组院坝会、场镇宣传等多种方式,为乡风文明建设营造氛围。
全镇围绕“院坝宣传为基础,环境整治为突破,党员示范为标杆,产业富民为支撑”的工作思路,以党风带民风、“干净整洁”为抓手,镇村组干部层层负责,全镇32名“生态环境整治评比人员”,每季度与人大代表、村组干部开展村际交叉检查,将检查结果张贴到户。
镇、村干部为村民家门前贴上“最清洁”标志。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该镇还为无职党员设置“生态环境监督岗、邻居纠纷调解岗、留守儿童呵护岗、空巢老人照顾岗”;组织“邓平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抢种抢收等公益性活动;每年开展4场次的“送宣讲”、“送展览”、“送演出”等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去年,镇党委、政府整合项目资金,把解决扈槽村村民出行、饮水等问题放在首位,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幸福。”蟠龙镇人大主席白丁表示。
“二环路”蟠龙镇扈槽村段即将通农村客运,来玩耍的游客正在参观。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
目前该镇投入1000余万元,全长3.64公里的扈槽村至福禄镇大印村的农村联网公路正在修建中,届时,这条路将与“二环路”扈槽段、观景平台、蟠龙洞和蟠龙花海等景区紧密相连,惠及周边2万余群众。
同时,扈槽村新建蓄水池5口,已有180余户用上自来水。目前该村正安装供水管道,将解决三个组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民富了,村庄亮了,我都不愿外出了
扈槽村七组村民王长国:
我平时在福建福州务工,经常在QQ、微信中看到家乡照片,真的很美!今年过年回家,发现家乡变化太大:村民富了,村庄亮了,路面宽了,村集体壮大了……这一切让我很欣喜、激动!
我在村里转了转,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很干净整洁,大家比以前讲清洁、爱卫生。村里还修了文化广场,配备的健身器材、篮球架等文体设施,让大家都很有乐趣。不仅如此,政府修建的“二环路”还从家门口穿过,曾经的荒山上还修建了观景台,吸引了大量游客。春天和秋天,到村里来露营、摄影的城里人络绎不绝。我们闲置的土墙房还可以对外出租、办农家乐,照这样发展,我都不愿外出打工了。
宜居宜业宜游 真正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蟠龙镇党委书记唐晓龙:
接下来,全镇的整洁行动将以点、线、面的方式在全镇9个村1个社区陆续展开。镇、村、组三级将会定期进行“最美院落”、“整洁农户”的评比,以此促进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人人自觉保洁。
全镇将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载体,把休闲观光农业与文化、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将扈槽村变成“春观花、夏避暑、秋采果、冬赏雪”的四季乡村旅游点,带动企业和农户双丰收,真正让村民“富”起来,腰包“鼓”起来。
同时,我镇将大力引入传统村落民居业主,结合农耕文化体验的特色,将夯土民居打造成为发展民宿旅游体验区。目前,蟠湖山养老基地规划设计工作也已启动。
届时,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蟠龙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游玩,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家园目标!
“二环路”蟠龙镇扈槽村段观景台。特约通讯员 张常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