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好山好水好风景 秋日的重庆》
涪陵文旅融合要把精神产品变现
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

来源:华龙网2017-09-07

    华龙网9月7日11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林森)比翼鸟的故乡,爱情的天堂,这个地方在哪里?或许就在重庆市涪陵区。今(7)日上午,涪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委党委书记聂心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涪陵曾是巴国故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前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品质。

《涪陵御锣》表演。记者 林森 摄

    巴国故都文化底蕴深厚

    涪陵依山傍水,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既是“山城”,也是“江城”,有着2300年历史,更是一座文化名城。

    涪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委党委书记聂心灿说,涪陵拥有榨菜文化、巴文化、白鹤梁文化、易理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历史长河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涪陵是巴国故都,《华阳国志 巴志》载:“巴子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重庆合川),或治平都(今重庆丰都),后治阆中(今四川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重庆涪陵)”。

    涪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曾在此留下名篇佳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晚唐杰出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脍炙人口,与涪陵有很密切的关系。

    遥望千年,恍然如梦。谁曾料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居然产自涪陵。《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佐证了这一史实。

    聂心灿告诉记者,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嗜好,颁旨在涪州(今涪陵)修建优质荔枝园(妃子园),并在涪州置专驿,修建一条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荔枝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基本线路为:涪陵—长寿—垫江—梁平—大竹—达州—汉中—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大约需要五六天。

    繁华逝去是苍桑。

    荔枝古道已成为历史,只留下200米长的青石板诉说着岁月的轮回。在涪陵锦绣洲广场,还有一座“天宝荔枝”铜雕。南沱镇盛产荔枝和龙眼,也与这段历史相关。

涪陵焦石山歌实景演出传承地方文化。资料图 华龙网发

    比翼鸟与涪陵渊源深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的名句。

    比翼鸟是爱情和婚姻和谐美满的象征,最早出现时则是一种“恶鸟”。

    《山海经・西山经》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意思是比翼鸟的出现预兆洪水滔天,是咎征。

    比翼鸟成为吉祥鸟则始于西周。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是西周的第二位国君,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之后,周成王六年亲政,大封诸侯、大宴天下。

    《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公旦主东方所之,青马黑,谓之母儿,其守营墙者,衣青操弓执矛。巴人以比翼鸟。方扬以皇鸟。蜀人以文翰。

    巴人的贡品是比翼鸟,这说明其珍贵又吉祥。《瑞应图》:“王者德及高远,则比翼鸟至。”

    聂心灿说,涪陵是巴国的故都。现在涪陵人对小女孩的昵称还称之为“蛮蛮”。因此,把涪陵说成是“比翼鸟的故乡、爱情的天堂”并不为过。

    2016年9月20日,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在涪陵区举行。在开幕式上,涪陵区文化委还根据巴人向周成王进贡比翼鸟这一史实,编排了演出节目进行传播。

2017全国网媒记者涪陵行聚焦白鹤梁文化。记者 林森 摄

    周煌对民间艺术的贡献

    除了比翼鸟的典故之外,涪陵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周煌就是其中之一。

    周煌出生于四川涪州(今涪陵大顺乡),是清乾隆二年(1737年)的进士。乾隆二十一年,奉诏以中王副使出使琉球,3年后归国,升侍讲学士。乾隆四十年,任《四库全书》总阅,后历任工部、兵部尚书,皇太子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能文工诗善书,笔法遒劲,著作甚多,有《琉球国志略》、《海山诗稿》等近10种。

    周煌虽居庙堂之高,却时刻心系家乡。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71岁的周煌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念其政绩显著,赐半副銮驾和一副宫廷礼乐送其还乡。

    这副宫廷礼乐由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因为是宫廷礼乐,加之是皇宫的御用礼乐,涪陵人将之尊称为御锣。

    从此,御锣成为民间艺术在涪陵流行至今。

    2008年,涪陵御锣入选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心灿说,涪陵城区第五小学专门成立了御锣传承基地,涪陵文化部门正在考虑成立周煌研究会,专门研究周煌对民间艺术的贡献。

特色将军文化陈列馆融入涪陵马武乡村旅游。马武镇供图 华龙网发

    文旅融合提升品质

    涪陵是重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区,文化底蕴厚重,人文风情浓郁,如何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播?聂心灿认为,当前,涪陵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文旅融合发展是对涪陵历史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因为文化需要旅游进行传播,旅游需要文化注入灵魂。文旅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则。

    聂心灿说,要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涪陵正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第一,让稀缺的人文资源吸引游客。传播文化遗产发展旅游,是文旅融合最基础、最传统的做法。比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不可复制的稀缺旅游资源,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关键所在。

    第二,让文化资源变现变活。涪陵正在规划打造的涪州古城、1898榨菜文化小镇等旅游项目,就是创新文化产业的业态,通过文旅融合吸引游客,把文化资源变现、变活。

    第三,深入挖掘景区的特色文化。武陵山大裂谷曾是巴人活动的区域,生活在武陵山乡的原住民,很多都是巴人的后裔。今年夏天,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举办的《英雄武陵 王者归来》大型情景演艺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前往观看,充分证明了文化的魅力和对旅游的拉动作用。

    第四,把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榨菜文化是涪陵的地方特色文化,榨菜嘉年华活动已经举办了几年,就是把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的主要体现。

    文旅融合要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区别开来,文化应该是主角而不是配角。聂心灿表示,巴文化是涪陵文化的精髓所在,下一步将考虑打造一台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实景演出,让本土群众参与,成为涪陵文旅融合的拳头产品长期演下去,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好山好水好风景 秋日的重庆》
涪陵文旅融合要把精神产品变现
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

2017-09-07 11:39:28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比翼鸟的故乡,爱情的天堂,这个地方在哪里?或许就在重庆市涪陵区。今(7)日上午,涪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委党委书记聂心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涪陵曾是巴国故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前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品质。

    华龙网9月7日11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林森)比翼鸟的故乡,爱情的天堂,这个地方在哪里?或许就在重庆市涪陵区。今(7)日上午,涪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委党委书记聂心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涪陵曾是巴国故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前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品质。

《涪陵御锣》表演。记者 林森 摄

    巴国故都文化底蕴深厚

    涪陵依山傍水,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既是“山城”,也是“江城”,有着2300年历史,更是一座文化名城。

    涪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委党委书记聂心灿说,涪陵拥有榨菜文化、巴文化、白鹤梁文化、易理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历史长河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涪陵是巴国故都,《华阳国志 巴志》载:“巴子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重庆合川),或治平都(今重庆丰都),后治阆中(今四川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重庆涪陵)”。

    涪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曾在此留下名篇佳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晚唐杰出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脍炙人口,与涪陵有很密切的关系。

    遥望千年,恍然如梦。谁曾料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居然产自涪陵。《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佐证了这一史实。

    聂心灿告诉记者,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嗜好,颁旨在涪州(今涪陵)修建优质荔枝园(妃子园),并在涪州置专驿,修建一条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荔枝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基本线路为:涪陵—长寿—垫江—梁平—大竹—达州—汉中—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大约需要五六天。

    繁华逝去是苍桑。

    荔枝古道已成为历史,只留下200米长的青石板诉说着岁月的轮回。在涪陵锦绣洲广场,还有一座“天宝荔枝”铜雕。南沱镇盛产荔枝和龙眼,也与这段历史相关。

涪陵焦石山歌实景演出传承地方文化。资料图 华龙网发

    比翼鸟与涪陵渊源深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的名句。

    比翼鸟是爱情和婚姻和谐美满的象征,最早出现时则是一种“恶鸟”。

    《山海经・西山经》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意思是比翼鸟的出现预兆洪水滔天,是咎征。

    比翼鸟成为吉祥鸟则始于西周。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是西周的第二位国君,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之后,周成王六年亲政,大封诸侯、大宴天下。

    《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公旦主东方所之,青马黑,谓之母儿,其守营墙者,衣青操弓执矛。巴人以比翼鸟。方扬以皇鸟。蜀人以文翰。

    巴人的贡品是比翼鸟,这说明其珍贵又吉祥。《瑞应图》:“王者德及高远,则比翼鸟至。”

    聂心灿说,涪陵是巴国的故都。现在涪陵人对小女孩的昵称还称之为“蛮蛮”。因此,把涪陵说成是“比翼鸟的故乡、爱情的天堂”并不为过。

    2016年9月20日,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在涪陵区举行。在开幕式上,涪陵区文化委还根据巴人向周成王进贡比翼鸟这一史实,编排了演出节目进行传播。

2017全国网媒记者涪陵行聚焦白鹤梁文化。记者 林森 摄

    周煌对民间艺术的贡献

    除了比翼鸟的典故之外,涪陵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周煌就是其中之一。

    周煌出生于四川涪州(今涪陵大顺乡),是清乾隆二年(1737年)的进士。乾隆二十一年,奉诏以中王副使出使琉球,3年后归国,升侍讲学士。乾隆四十年,任《四库全书》总阅,后历任工部、兵部尚书,皇太子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能文工诗善书,笔法遒劲,著作甚多,有《琉球国志略》、《海山诗稿》等近10种。

    周煌虽居庙堂之高,却时刻心系家乡。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71岁的周煌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念其政绩显著,赐半副銮驾和一副宫廷礼乐送其还乡。

    这副宫廷礼乐由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因为是宫廷礼乐,加之是皇宫的御用礼乐,涪陵人将之尊称为御锣。

    从此,御锣成为民间艺术在涪陵流行至今。

    2008年,涪陵御锣入选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心灿说,涪陵城区第五小学专门成立了御锣传承基地,涪陵文化部门正在考虑成立周煌研究会,专门研究周煌对民间艺术的贡献。

特色将军文化陈列馆融入涪陵马武乡村旅游。马武镇供图 华龙网发

    文旅融合提升品质

    涪陵是重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区,文化底蕴厚重,人文风情浓郁,如何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播?聂心灿认为,当前,涪陵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文旅融合发展是对涪陵历史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因为文化需要旅游进行传播,旅游需要文化注入灵魂。文旅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则。

    聂心灿说,要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涪陵正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第一,让稀缺的人文资源吸引游客。传播文化遗产发展旅游,是文旅融合最基础、最传统的做法。比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不可复制的稀缺旅游资源,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关键所在。

    第二,让文化资源变现变活。涪陵正在规划打造的涪州古城、1898榨菜文化小镇等旅游项目,就是创新文化产业的业态,通过文旅融合吸引游客,把文化资源变现、变活。

    第三,深入挖掘景区的特色文化。武陵山大裂谷曾是巴人活动的区域,生活在武陵山乡的原住民,很多都是巴人的后裔。今年夏天,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举办的《英雄武陵 王者归来》大型情景演艺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前往观看,充分证明了文化的魅力和对旅游的拉动作用。

    第四,把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榨菜文化是涪陵的地方特色文化,榨菜嘉年华活动已经举办了几年,就是把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的主要体现。

    文旅融合要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区别开来,文化应该是主角而不是配角。聂心灿表示,巴文化是涪陵文化的精髓所在,下一步将考虑打造一台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实景演出,让本土群众参与,成为涪陵文旅融合的拳头产品长期演下去,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 王正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