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碧:N个留守娃一个爱心妈妈
华龙网11月21日17时讯(首席记者 赵铁琥)在重庆市丰都县陶家坪村,一栋废弃村委会楼里,几张破旧的木桌子占满了十来平米的小屋。虽然简陋,但这里却是一个温馨的“儿童之家”,家中每天有20多名孩子前来,而等待孩子们到来的,正是村里孩子的“爱心妈妈”——蔡世碧。
为什么蔡世碧成为了孩子们的“爱心妈妈”?这事儿还得从2003年说起。
她的理由:不让孩子失了陪伴
2003年,蔡世碧和丈夫到广东打工,儿子交给公婆抚养。2008年,蔡世碧生下小女儿雅茹,女儿出生后5个月,蔡世碧便将她送回了老家。但是因为60多岁的老人和孩子沟通较少,女儿两岁多了也不爱说话,没有朋友,终日与院里的小狗为伴。
2010年春节,蔡世碧回老家过年,下厨做了一桌丰盛的年饭,并且给狗槽中也添了食物。准备开饭时,在房里却怎样也寻不到女儿。她又一次绕回院中,却看到了揪心的一幕:小雅茹正一把一把地从狗槽里抓饭吃。她当即跑过去大声呵斥了女儿并打掉孩子手里的饭,女儿当时吓得哭了起来。
抱着女儿,蔡世碧一时慌了神儿,默默看着怀里哭闹的孩子,阵阵心酸涌上她的心头,片刻她便也放声大哭起来。“我欠孩子太多了,我再也不要出去打工了。”
在和家人商量后,蔡世碧辞去了广东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村里全心照顾孩子。回村后一段时间,她惊讶地发现村里的留守儿童实在不少,很多家里老人出去上工后,孩子都独自在家无人照看。这让蔡世碧生出一个想法:要在村里建立一个“儿童之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妈妈”。
她的坚持:把爱给村里每一个留守孩子
“带一个是带,带一群孩子也是带。”蔡世碧很快便在家里办起了“儿童之家”,村里很多小朋友都陆续来到“蔡妈妈”这里。于是,蔡世碧主动承担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责任。
得知陶家坪有个“儿童之家”后,旁边村子的许多孩子也跑来玩,一些留守妇女也开始自愿加入“爱心妈妈”的团队。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加之有的孩子离蔡世碧家路途遥远。蔡世碧就找到村支书在学校旁争取了一块乡上闲置的办公场地,随后“爱心妈妈”们自掏腰包凑了一些桌椅板凳、儿童书籍和运动器具,一个简易的“儿童之家”就这样落成了。在蔡世碧和“爱心妈妈”的帮助下,全村留守儿童都有了家,有了妈妈的关爱和呵护。
她的梦想:让外出的妈妈回家陪伴孩子成长
蔡世碧说,虽然“爱心妈妈”能帮着带一些孩子,但孩子最好的归宿还是由亲生妈妈来照顾。每年春节,蔡世碧都会组织村里的爱心妈妈们去这些留守儿童家里跟他们的父母讲孩子平时的情况,但她说得最多的还是希望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留下在家照看孩子。
得知村里的熊福梅准备外出打工,蔡世碧就劝她留下。她告诉熊福梅,出去打工固然能增加家庭收入,但如果孩子因为疏于照料生理或心理出现问题,再多钱也买不回来。几经周折,最终熊妈妈留了下来,还主动加入了“爱心妈妈”。
从2013年“儿童之家”开设以来,陶家坪村的留守儿童逐渐变少。2016年春节后,蔡世碧创建了陶家坪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微信群,方便和留守儿童父母及时联系,她还在网上建立了陶家坪村大学生回乡支教的QQ群,让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们在假期回乡来给弟弟妹妹们上课。
虽然“儿童之家”得到了认可,但是蔡世碧还是希望“儿童之家”的孩子能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