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答疑 乡土宣讲接地气 江津的十九大宣讲“言子儿”多
华龙网11月23日19时讯(首席记者 雷其霖 实习生 谢佳洁)“村民最关心十九大的什么问题?”“是农民的腰包要鼓起来。”今(23)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走进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林家嘴社区蕙家农场。在四围的山色中,数十位附近的村民聚在一起,江津区委十九大宣讲进农村就在这里开讲。朴实的语言,欢乐的氛围,李市镇村民深入了解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精神编成顺口溜 乡土宣讲语言接地气“言子儿”多
“你们最关心十九大什么问题?”
“当然是十九大以后我们的生活怎么样,会有那些变化。”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腰包的问题。”
今天上午,江津区十九大精神“进农村”走进李市镇宣讲。主讲的乡土宣讲员王诚洁以前是江津区龙华镇双溪村的村官。一开场,他便抛出了数个问题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如今,王诚洁是江津区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江津区委讲师团成员。他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津石蟆人。
在基层与广大群众打了许多交道以后,王诚洁深谙与村民的交流之道,开讲前就在琢磨怎么让村民听得懂十九大精神。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里面的重要内容,这跟我们休戚相关。”
“作为一个江津人,要把乡村振兴,大家‘干不干得起’?”
“干得起”是一句地地道道的江津话。王诚洁还用 “空了吹”、“假打”、“扯皮”、“田不是田,路不是路”等地道的地方方言让村民提起了兴趣。
原本62岁的大妈,在王诚洁的口中成了40多岁的中年人,左边一个大妈,右边一个大哥,喊得村民感觉异常亲切。
王诚洁是江津的一张“名嘴”,他的一张嘴非常能说道。
江津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他口中说出来的大政方针能让基层村民很快“吸收”。
如何让村民能够快速理解十九大精神,王诚洁还专门编出了一首顺口溜诗歌:“点赞党的十九大,说说我的心里话。承包期限再延长,农民兄弟笑开怀,党章内容有修改,学懂弄通做实在。发展蓝图已绘就,人人皆可尽其才。社会主义新时代,你我步伐要加快。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圆梦创未来。”
为了让大家明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未来中国如何发展,王诚洁用通俗的语言加以阐释,同时利用音频播放原音强调未来中国发展目标,加上自制的图文小招牌,王诚洁利用生动又形象的语言将十九大精神的主要内容讲得村民都能听懂。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大家都富起来,如何富起来呢?”王诚洁话题一转,“永兴的菜花节大家知道吧,村民怎么做的,把地流转给企业,让企业来整体打造,景区收门票,村民还能在景区卖农副产品,增加收益不说,还有机会在农场打工。”
围绕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内容,王诚洁也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加上江津本地的案例来告诉村民今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大家都知道江津的花椒很出名,但大家是不是都知道在慈云镇的花椒,最近出了一个新品种,产量可以实现30%到50%的增长。”王诚洁说,“有个种花椒的老大爷,自己家的花椒,还没熟就被人订完了,为什么?因为他的花椒没打农药。”
频频分析案例,加上使用通俗的语言和活泼的卖萌“表演”,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宣讲在王诚洁的口中变成了一针催人奋进的“强心剂”,让村民兴奋不已。
李市镇大桥村的周旗书听完宣讲后直言“收获不小”。周旗书在家务农几十年,平时靠种玉米,养几头猪挣钱。近几年乡村发展越来越好,周旗书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听了在李市镇的十九大宣讲会后,周旗书笑得合不拢嘴,不停说“以后腰包要更鼓了!”
这是周旗书第一次听政策宣讲会。她告诉记者,原本她以为政策会晦涩难懂,自己没读过什么书,还怕听不懂,但今天这场宣讲很接地气,让她觉得跟着党走,务农的前景更加明朗。
十九大宣讲政府部门负责人走进村民 现场解疑答惑
以前大家有什么政策问题不清楚,都苦于无人答疑。
今天上午,在偌大的江津区李市镇蕙家农场还来了一批特殊的宣讲人员。江津区金融办、国土房管局、农委、畜牧兽医局、商务局、林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走进大桥村,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
“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有些什么要求,我们老百姓能得到哪些补助?”
负责人为村民答疑解惑后,当地村民对农业政策、林业政策、宅基地政策,农产品销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养殖业如何杜绝灾害等问题、政策了解得一清二楚。
而对于驻村的企业而言,如何走出一条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的路子,如何让小型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如何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到的经营用地的问题也是驻村农业企业关心的话题。
这些疑问在今天的现场互动环节均得到了有效解决。
李市镇林家嘴社区九组的王波在李市镇主要从事猪肉养殖,在当地他也开了一家民宿酒店。2012年回村创业的他,如今已经是驻村的一个大老板。
听了十九大宣讲会后,他感慨返乡创业又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从第一年开始养鸡,到第二年开始养香猪,到第三年有人预定香猪,到第四年开始做民宿酒店,每一年向他咨询的人问的问题都不一样。
“以前有人问我有没有鸡,当我养香猪的时候又来问我预定香猪,到现在,问题都变成了有没有房间。”王波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很快,从农业跨界做旅游,算是江津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
王波笑着说:“以前也看十九大报告,尤其关注乡村振兴这部分,但对它的核心并不是很清楚。今天听了终于明白了,感觉接下来要做什么都有了方向。这个宣讲会和互动答疑深入浅出!”
在今天的互动提问现场,王波还现场了解到发展乡村旅游如何解决经营性用地的问题,这让他今后发展的信心更足。
互动环节,村民你一句,我一句,在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口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六进”宣讲队走街串户讲千余场 场场都要老百姓听得懂
十九大精神宣讲,在江津这只是其中一场。
据了解,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江津区按照“既严谨又生动”的要求,结合实际,迅速组建“1+6+N”的“六进”宣讲队伍,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宣传宣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1”即区委宣讲团。主要由党的十九大代表、部分市管领导和区管领导,以及部分区级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等28人组成。
在今年12月15日前,江津的这些区委宣讲团成员将陆续分赴江津各镇街、单位开展集中宣讲,预计宣讲100余场次。
“6”即“六进”宣讲分队。主要由江津区委宣传部联合“六进”相关单位,牵头组织所在系统骨干宣讲成员10至20人组成,共计305人。王诚洁就是乡土宣讲小分队的一员。
在2018年1月底前,这些宣讲分队将按照“一个单位、一个主题、一个课时”的要求开展宣讲1000余场次。
截至今天下午,“六进”宣讲分队目前已分赴各地开展宣讲352场,“进农村”宣讲已经开展125场。
“N”即多支基层宣讲队伍。各镇街、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组织由机关干部、驻村干部和长期活跃在群众身边的“乡土能人”等,组成总人数超过1200人的基层宣讲队伍,深入农家院坝、居民聚集点等,围绕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讲,预计宣讲6000余场次。
“1+6+N”宣讲队伍中的成员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领域,各有特点、互有所长。他们通过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用自己最擅长、最可行的方式开展宣讲,最大限度地确保宣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