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 垫江年味浓
新年伊始,在重庆市垫江县体育文化公园广场,一场场民俗文化展演火热开演,春牛舞、舞龙灯、舞狮、莲萧旱船舞、威风锣鼓等民俗文化,用火热的活动为春节预热,为整个新年倒计时拉开了序幕——
牡丹花开惹人醉 李益凤 摄
非遗增年味
一曲春牛舞 吸引了央视栏目组的目光
1月22日下午,在垫江县体育文化公园广场上,一场表演别开生面:只见一头活灵活现、身披棕色“牛毛”的长角水牛迎面而来,在牧童的逗乐下,时而摇头驻足,时而欢快跳跃……
据垫江县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春牛舞表演正是一种垫江独有的传统民俗游艺活动,除在我国部分藏族地区有“虎角斗牦牛舞”外,汉族地区还没有类似于垫江县的新民春牛舞,可以说新民春牛舞这一传统技艺在全国独一无二。2016年已成功申报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代传人彭成林正在带队表演春牛舞 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43岁的彭成林是春牛舞第五代传人。他介绍,春牛舞在表演时,一般为三人协作,其中两人披上用棕和竹扎制的“牦牛”扮演牛,一人则身背背篓,手拿青草和牛鞭扮演牧童,一边喂草、逗牛。表演中“牦牛”有打滚、吃草、跳跃、滚圆场等动作,再配以跳跳步、弓步等动作,表演时还会配合打击乐一起表演。
“以前在春节期间表演,表演时长近3个小时,男女老少都争先追逐,街上观看的人们目不转睛,场面十分壮观。”回忆起小时候父亲表演的场景,彭成林脸上满是向往。
“类似这样精彩的民俗活动,既能让市民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也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垫江县文化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春牛舞不但成为垫江县年味大餐“硬菜”,更是在去年12月27日吸引了央视科教频道摄制组到垫江县拍摄《东西南北过大年》新春特别节目。
“届时,将有望向全国观众展示咱们垫江独具特色的春节年俗、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百姓新生活。”该负责人说。
文化放光彩
春节前后将有80余场文化大餐送下乡
非遗文化的加入让年味十足,据了解,为营造节日气氛,春节期间,垫江县还将开展一系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在新年第一天,新民镇里2条舞龙齐上阵,紧接着,春牛舞、莲萧旱船舞、狮子舞等10多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目轮番上演,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紧随其后,该镇还大力开展了“春联进万家”主题活动,邀请县政协书画协会的10余名书画家们在现场绘画、书写春联,免费赠送村民,让村民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共计送去春联300余幅、书画作品100余幅。
市民购买年货 王小洪 摄
同时,该镇文化服务中心还联合各村(社区)充分调动文艺骨干积极性,组织开展了广场舞、坝坝舞等表演,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计划在大年初一开展“玩龙灯、庆新春”等活动,全力营造欢乐祥和的新年氛围。
这只是垫江传承优秀民俗,让春节年味更浓的一个缩影。据垫江县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8年春节期间,垫江的文化活动从县城到乡镇直至乡村,相关部门将精心制作出精美民俗文化大餐,堪称“文化佳肴”,全县2个街道、22个镇、2个乡近百万人将沉浸在浓浓的民俗文化年味之中。
“除上述民俗文化展演外,在春节前后还将组织送文化下乡80余场。”垫江县文化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链接
演绎民俗闹新春 这些表演你不容错过
舞龙灯
鼟锣敲响送喜庆,三龙同起闹新春。过大年龙舞欢歌当然必不可少,在垫江“舞龙灯”一般被叫做“玩龙灯”,分火龙、水龙、彩龙3种。每逢新春佳节,龙灯会是垫江民间的重要娱乐活动,县城玩龙,乡市也玩龙,年年如此,经久不衰。
铁水火龙 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垫江龙灯舞 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垫江传统的春节龙灯会玩龙灯的活动一般在腊月就开始筹备。春节后,待走亲访友基本结束,从正月初九“上九会”开始“龙出行”,相当于龙灯会的开幕式。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是玩龙灯的高潮,最为热闹。直至正月十五,玩龙方才结束。这时还要“送龙上天”,将玩过的所有“火龙”“水龙”全部烧掉。由主持年节龙会的会首找来大铁锅熬制稀饭,请全部参加玩龙的人都来吃,附近的群众也可以吃,叫吃“送龙稀饭”。吃过“送龙稀饭”,寓意能得到一年的顺利。
车幺妹
锣鼓喧天路行船,一唱一答讨新年。旱船在垫江也叫“车幺妹”,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或竹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主要盛行于桂溪镇、新民镇、周嘉镇、高安镇一带,在内容和形式上十分丰富,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压轴大戏。表演时,由花公子一人逗幺妹,幺妹坐船,艄公划船,旱船左右前后各一人提船沿,以秧歌步为基本动作,再加上划船、浪船、扇扇等动作一同表演。
其调子优美,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语言朴实,诙谐幽默。没有固定歌词,想到什么唱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即兴编唱,朗朗上口。目前,垫江旱船调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耍钱棍
红红火火过大年,欢欢喜喜“莲宵花”。钱棍也称莲宵,在垫江城镇、农村十分盛行。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前制作时,多用斑竹棍为主要原料,在竹棍两端用刀刻成5寸长的空间安上金钱制作而成。现在则用塑料管、不锈钢管为原料,两端用铜铃替代金钱,再装饰花穗使之美观。钱棍音乐早期是打锣鼓、吹哨子等击打乐器伴奏,钱棍表演艺人随着节奏行走,跳步表演。后来发展中产生了钱棍调,配以押韵唱词而流行至今。改革开放后,艺人们用现代音乐表演。
表演时多伴以早船、车灯,有时也单独表演,二三十人手持钱棍巡游或在固定场地变队、翻花样,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今在垫江更成了中老年人健身的体育节目,在县城、农村十分盛行。
天宝社区梦圆舞蹈队和金秋舞蹈队正在耍钱棍 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声音
垫江县文化委党委书记、主任左利理:
政府搭台,让百姓唱戏
为让年味浓郁,留住乡愁,垫江正从挖掘、传承民俗文化做起。一方面,垫江精准研判群众文化需求,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内涵,通过民俗文化展演、开展送文化下乡等途径,让民俗活动“叫好更叫座”;另一方面,在对民俗坚守其“根”、突出其“神”、抓住其“形”的同时,垫江还进一步发掘其表现形式,让民俗活动雅俗共赏。目前在包括高峰薅秧歌、高安唢呐、新民春牛舞等8个市级非遗项目的基础上,创作编导8个节目,全年表演超过10余场,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全面诠释非遗的内涵。
垫江五彩田园 李益凤 摄
除了政府搭台之外,垫江还积极推动让百姓唱戏。结合农村红白喜事、社区庆祝活动以及重大节日庆典,垫江积极引导民俗文化表演融入其中,充分增强群众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传承民俗的过程中更深地体验生活的情趣。
赵童 刘玉珮 龙博 周渝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