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斩断思想上的穷根 开州大进镇的脱贫之路(下)
华龙网2月15日10时讯(记者 李天春 首席记者 张雅萍 实习生 闫仪)今天,大年三十,合家团圆的日子。市直机关工委调研员夏煜辉从开州回到主城与家人团聚。夏煜辉是开州区大进镇紫金村的扶贫工作“第一书记”,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与其他驻村干部一道走在田间地头,谋划产业脱贫的思路,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斩断村民思想上的穷根,在大进镇脱贫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田间地头的“第一书记”
大进镇位于开州区北部山区,海拔299—2218米,与四川宣汉县接壤,2017年8月成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戴着“穷帽”过日子很难过,村民们感到很憋屈,“穷帽”一定要摘掉。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2017年9月4日,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的扶贫工作队入驻大进镇,市直机关工委调研员夏煜辉成为派驻紫金村的扶贫工作“第一书记”,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脱贫把脉思良策。
从繁华的主城到偏僻的山区,夏煜辉很快进入工作状态,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在半年时间里,他走遍了紫金村的家家户户,了解了村民们的需求,厘清了贫困的“病根”,找准了脱贫致富的方向。
快过年了,天气很好,阳光明媚。
记者采访紫金村一社的村民黎恒久时,他正坐在地坝边晒太阳。
黎恒久是五保户,今年68岁,每月有600多元的政策补助。这笔钱可以解决他的生活问题,但他仍然坚持种庄稼。2017年,他收割了1000多斤稻谷,卖了两头肥猪,杀了一头年猪自己吃,日子过得还将就。
“驻村干部与我们非亲非故,那么远跑来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好意思吗?我还有劳动能力,会一直把庄稼种下去。”与记者交谈,黎恒久的话不多,但是说到了点子上。
用心用情帮助村民脱贫
脱贫摘帽,势在必行,大进镇别无选择。
脱贫的关键点在于人心、信心;
脱贫的支撑点在于智力、志气。
夏煜辉成为紫金村的“第一书记”后,与其他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一样,不厌其烦找村民交心谈心,深入剖析“我为什么贫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脱贫的路子在哪里”等问题,为村民开出脱贫的“良方”。
用心、用情、用力,扫清脱贫的障碍;
扶贫、扶志、扶智,斩断思想的穷根。
这是大进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和精髓,各驻村工作队在村民院坝、田间地头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坚持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把村民的所思所盼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脱贫致富的妙招迭出,比如:
天宝寨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治理行动,积极扭转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文明风气;
紫金村驻村工作队通过在全村开展“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邀请当地致富能人“现身说法”,激发群众产业发展热情;
双龙桥驻村工作队精准定位产业项目,栽种油茶1000亩,邀请专业人士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产业能见实效;
杉园村以农户土地折现、现金入股的形式,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党参、厚朴、黄连等中药材2000余亩。
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是大进镇村民的秉性。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发展产业成为致富之星的村民不断涌现,今年60岁的黄昌华就是其中之一。
黄昌华家住大进镇金炉村一社,他家在2014年成为建卡贫困户。
谁不想过富裕安康的生活?黄昌华脱贫摘帽的愿望很强烈,他不想一辈子当贫困户。
2015年,黄昌华在各级政策的扶持下,饲养了12黄牛,当年下半年母牛下仔又增加了5头小牛。由此,家庭经济收入增加得到保证。
黄昌华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又开始到江苏昆山打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家人顺利摘掉“穷帽”。
有志气、有干劲,斩断思想上的穷根之后,大进镇找准着力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三个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布局,走农旅融合的路子发展生态旅游,建立新兴产业体系,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脱贫让村民们看到希望,整村脱贫的步伐明显加快。
截至2017年底,天宝寨村、年华村和红旗村3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销号,在此之前的4个市级贫困村的脱贫成果得到巩固,10个非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同步扎实推进。
大年三十,年味愈浓。大进镇驻村工作队的干部和“第一书记”们已相继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回望脱贫过程的点点滴滴,他们感到非常欣慰。
旺年到,新春至。
除夕之夜的璀璨烟花将映照着大进镇的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