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在行动】黔江:绿色崛起开启农旅结合新征程

来源:华龙网2018-06-24

    华龙网6月24日22时30分讯(记者 冯润田)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绿色崛起在行动。今(24)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市黔江区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的原则,在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绿色旅游和发展绿色农业,开启美丽黔江建设新征程。

 芭拉胡景区。黔江宣传部供图   

    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效果显著

    黔江,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地处陵山区腹地,旅游资源富集,景点星罗棋布、璀璨夺目。这里有独具土家族建筑风格的武陵水岸、流连忘返的濯水景区和世界第一峡谷城芭拉胡……

    武陵水岸是黔江区的“城市客厅”,位于黔江老城区中心位置,主要展现土家族建筑风格,滨水栈道全长1676米,体现了较好景观效果和亲水效果。

武陵水岸景观。黔江宣传部供图

    行走在武陵水岸,微风迎面拂来。一到傍晚,这里开始热闹起来:有广场舞大妈们在这儿一展曼妙的舞姿、有街头艺人奉上动人的民谣、有在栈道上嬉戏的可爱孩童、也有静坐在台阶上发着呆的妙龄少女。

    濯水景区是黔江旅游的代表之作,目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在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濯水古镇、蒲花园和蒲花暗河。其中,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

濯水全貌。黔江宣传部供图

    除了濯水景区,位于黔江新老城连接核心地带的芭拉胡,有黔江中心城区的“肺叶”之称,是全国乃至亚洲唯一在城市中的峡谷。芭拉胡在土家族语中有着大峡谷的意思,它静卧黔江城中,坐拥“深、悬、奇”等特质,构成“神秘芭拉胡”最特质、最神秘的要素。

    在芭拉胡景区,游客脚踩悬空玻璃栈道,除了害怕的同时也会感概脚下这片地方居然横跨了七个地质年代,基底不仅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淀,也有奥陶纪至第四纪的化石遗存。面对高达123米世界最高巨幅摩崖观音像,站在能听到回音的拜佛台前,将这个融山、洞、峡、瀑布、湿地、森林、地质奇观和佛教文化、土家风情于一体的地方的景色净收眼底时,相信每个人会由衷地爱上这个被誉为“中国最有灵气的地方”。

    黔江充分利用自身旅游特色,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效果显著。近两年全区4A级景区净增4个,累计7个,数量居渝东南首位、全市第二位。苦战1年零3个月,濯水景区成功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濯水风雨廊桥获评“世界第一风雨廊桥”,荣膺新重庆十大地标名片。

    高端特色水果基地助农增收

    黔江有着种植蚕桑、烟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传统。近年来,黔江区更是依托科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成了多个现代农业园区。

    中塘乡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是黔江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一区两片”之一,该园区于2011年引进湖北三磊集团投资建设,总规划面积1.03万亩,涉及中塘、兴泉两个村工2000余人,着力打造以猕猴桃为主的万亩高端特色水果基地。

    据中塘乡党委书记潘东介绍,该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农民土地实行集中流转,由公司统一管理,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民可就近务工。

金溪镇清水村贫困户采摘猕猴桃。黔江宣传部供图

    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潘东说:“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一共有三份收入。第一份收入是土地租金,按照400斤稻谷的市场价格对农民支付租金;第二份收入是农民在三磊公司务工的收入,这些被租的土地又全部反承包给当地的农户,之后由公司提供技术、农资和农具,以供农民在这个园子里务工。最后一份收入就是果子成熟后的激励机制,在对达到产量要求后的优果进行评级,每亩土地农户大概能分到600到1000元。”

    此外,中塘乡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还带动兴泉村和中塘社区两个村的农户1000余户近2000人就地务工。家住中塘乡中塘居委四组的钟世明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他说:“我2012年进公司来承包来20余亩土地,现在一年有将近两万块钱的收入。比起以前,日子那是好过了不知道多少倍!以前就种点庄稼,成本又高一年到头剩不了啥子,只够自己一家人吃。”钟世明还笑着说,我家庭变化也很大,修了新房子,也新添了电视、洗衣机和冰箱等家电,将来等多挣点钱了还想买辆摩托车。

    桑蚕产业彻底解决石漠化难题

    黔江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存在坡度大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其中有石漠化土地面积3万余公顷,属于全国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黔江濯水镇双龙村的石漠化情况严重,大多数耕地都是乱石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桑树在石漠化地里存活率高,于是该村于2000年来大量栽植桑树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

    2017年,村中82户村民养蚕2103张、产茧1632担、实现产值294万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3.58万元。同时还培育100担以上大户3户、50担以上大户9户,营造了蚕桑生产的良好氛围。目前,濯水镇双龙村共有3个组318户栽桑,累计栽植桑园2600亩,建成小蚕共育室12个、养蚕大棚770个。

桑弄正在喂养“蚕宝宝”。记者 冯润田摄

    桑蚕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当地土壤石漠化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农民们的就业提供了保障。听到村里面开始发展桑蚕产业,濯水镇双龙村村民杨明忠便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机会,回到家乡开始栽桑养蚕。目前杨明忠承包了近200亩地,栽种了多种品种的桑树。他说:“我以前在外面的工地上打零工,一年只有几万块钱的收入,不仅工资低,钱也不好拿到手。后面我就回家栽桑养蚕了,一年有二十几万的收入勒。”据杨忠明介绍,一年大概能养四批蚕,总共约摸7000斤左右。每批蚕养殖的过程中,杨明忠都会请周围的村民过来上班,他说:“我这里大概每季需要三十个左右的工人来帮忙,他们的工资平均下来每天100元。”

    “欲闻幽景多,东南佳山水。武陵花雨深,羽人秀峰起。流览得初心,登临涤渣滓。”清代巴县知县王尔鉴的一首《发成都将之黔江》将黔江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如今,黔江的古镇、黔江的新农业、黔江的桑蚕产业,更是彰显着黔江的生态绿色建设,现已逐步成为渝东南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示范,树立了美丽黔江的新名片。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在行动】黔江:绿色崛起开启农旅结合新征程

2018-06-24 23:02:0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6月24日22时30分讯(记者 冯润田)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绿色崛起在行动。今(24)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市黔江区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的原则,在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绿色旅游和发展绿色农业,开启美丽黔江建设新征程。

 芭拉胡景区。黔江宣传部供图   

    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效果显著

    黔江,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地处陵山区腹地,旅游资源富集,景点星罗棋布、璀璨夺目。这里有独具土家族建筑风格的武陵水岸、流连忘返的濯水景区和世界第一峡谷城芭拉胡……

    武陵水岸是黔江区的“城市客厅”,位于黔江老城区中心位置,主要展现土家族建筑风格,滨水栈道全长1676米,体现了较好景观效果和亲水效果。

武陵水岸景观。黔江宣传部供图

    行走在武陵水岸,微风迎面拂来。一到傍晚,这里开始热闹起来:有广场舞大妈们在这儿一展曼妙的舞姿、有街头艺人奉上动人的民谣、有在栈道上嬉戏的可爱孩童、也有静坐在台阶上发着呆的妙龄少女。

    濯水景区是黔江旅游的代表之作,目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在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濯水古镇、蒲花园和蒲花暗河。其中,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

濯水全貌。黔江宣传部供图

    除了濯水景区,位于黔江新老城连接核心地带的芭拉胡,有黔江中心城区的“肺叶”之称,是全国乃至亚洲唯一在城市中的峡谷。芭拉胡在土家族语中有着大峡谷的意思,它静卧黔江城中,坐拥“深、悬、奇”等特质,构成“神秘芭拉胡”最特质、最神秘的要素。

    在芭拉胡景区,游客脚踩悬空玻璃栈道,除了害怕的同时也会感概脚下这片地方居然横跨了七个地质年代,基底不仅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淀,也有奥陶纪至第四纪的化石遗存。面对高达123米世界最高巨幅摩崖观音像,站在能听到回音的拜佛台前,将这个融山、洞、峡、瀑布、湿地、森林、地质奇观和佛教文化、土家风情于一体的地方的景色净收眼底时,相信每个人会由衷地爱上这个被誉为“中国最有灵气的地方”。

    黔江充分利用自身旅游特色,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效果显著。近两年全区4A级景区净增4个,累计7个,数量居渝东南首位、全市第二位。苦战1年零3个月,濯水景区成功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濯水风雨廊桥获评“世界第一风雨廊桥”,荣膺新重庆十大地标名片。

    高端特色水果基地助农增收

    黔江有着种植蚕桑、烟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传统。近年来,黔江区更是依托科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成了多个现代农业园区。

    中塘乡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是黔江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一区两片”之一,该园区于2011年引进湖北三磊集团投资建设,总规划面积1.03万亩,涉及中塘、兴泉两个村工2000余人,着力打造以猕猴桃为主的万亩高端特色水果基地。

    据中塘乡党委书记潘东介绍,该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农民土地实行集中流转,由公司统一管理,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民可就近务工。

金溪镇清水村贫困户采摘猕猴桃。黔江宣传部供图

    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潘东说:“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一共有三份收入。第一份收入是土地租金,按照400斤稻谷的市场价格对农民支付租金;第二份收入是农民在三磊公司务工的收入,这些被租的土地又全部反承包给当地的农户,之后由公司提供技术、农资和农具,以供农民在这个园子里务工。最后一份收入就是果子成熟后的激励机制,在对达到产量要求后的优果进行评级,每亩土地农户大概能分到600到1000元。”

    此外,中塘乡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还带动兴泉村和中塘社区两个村的农户1000余户近2000人就地务工。家住中塘乡中塘居委四组的钟世明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他说:“我2012年进公司来承包来20余亩土地,现在一年有将近两万块钱的收入。比起以前,日子那是好过了不知道多少倍!以前就种点庄稼,成本又高一年到头剩不了啥子,只够自己一家人吃。”钟世明还笑着说,我家庭变化也很大,修了新房子,也新添了电视、洗衣机和冰箱等家电,将来等多挣点钱了还想买辆摩托车。

    桑蚕产业彻底解决石漠化难题

    黔江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存在坡度大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其中有石漠化土地面积3万余公顷,属于全国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黔江濯水镇双龙村的石漠化情况严重,大多数耕地都是乱石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桑树在石漠化地里存活率高,于是该村于2000年来大量栽植桑树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

    2017年,村中82户村民养蚕2103张、产茧1632担、实现产值294万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3.58万元。同时还培育100担以上大户3户、50担以上大户9户,营造了蚕桑生产的良好氛围。目前,濯水镇双龙村共有3个组318户栽桑,累计栽植桑园2600亩,建成小蚕共育室12个、养蚕大棚770个。

桑弄正在喂养“蚕宝宝”。记者 冯润田摄

    桑蚕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当地土壤石漠化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农民们的就业提供了保障。听到村里面开始发展桑蚕产业,濯水镇双龙村村民杨明忠便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机会,回到家乡开始栽桑养蚕。目前杨明忠承包了近200亩地,栽种了多种品种的桑树。他说:“我以前在外面的工地上打零工,一年只有几万块钱的收入,不仅工资低,钱也不好拿到手。后面我就回家栽桑养蚕了,一年有二十几万的收入勒。”据杨忠明介绍,一年大概能养四批蚕,总共约摸7000斤左右。每批蚕养殖的过程中,杨明忠都会请周围的村民过来上班,他说:“我这里大概每季需要三十个左右的工人来帮忙,他们的工资平均下来每天100元。”

    “欲闻幽景多,东南佳山水。武陵花雨深,羽人秀峰起。流览得初心,登临涤渣滓。”清代巴县知县王尔鉴的一首《发成都将之黔江》将黔江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如今,黔江的古镇、黔江的新农业、黔江的桑蚕产业,更是彰显着黔江的生态绿色建设,现已逐步成为渝东南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示范,树立了美丽黔江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 陈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