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花椒振兴乡村的雄心壮志
——先锋镇培育花椒产业探路乡村振兴纪实
华龙网7月20日16时讯(首席记者 雷其霖 特约通讯员 袁孝椿 通讯员 龙春梅)近日,记者走进中国三大花椒之乡的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目睹了该镇培育花椒产业、富裕乡村的崭新面貌:建成全国最大的12万亩青花椒基地,年产鲜椒10万吨,年收入逾10亿元的乡村新貌……一组组令人惊喜的数字背后,折射出该镇以培育花椒产业为抓手,努力振兴乡村的雄心壮志。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而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和先决条件,只有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乡村振兴才更有现实意义。
7月正是花椒采收的旺季,在先锋镇的每一个山谷、每一道沟岭、第一片田野,你都能看到墨绿色的花椒树成群结队、此起彼伏地延伸在天地间,每个枝头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空气中也弥漫着浓厚的椒香。
看——花椒交易市场,生花椒、干花椒遭到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哄抢;花椒企业生产车间,青花椒油、保鲜花椒、麻辣调料、火锅底料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就连花椒嫩叶、花椒枝等,也被客商们收购用作花椒榨菜、花椒活性炭等原材料……这个全国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场,自今年5月下旬开市以来,日交易量均保持在150吨以上,日交易额1000余万元。
产销两旺的喜人场景,写意着先锋花椒富裕乡村的醉人场景。
椒乡先锋,溯源“先锋”
——先锋有两坪,是“贡米”产地
先锋镇是距江津城区最近的津南第一镇,曾是全国“稻米之乡”“柑橘之乡”。辖区内有重庆绕城高速、渝泸高速12公里,重庆三环江綦高速10公里,高速路、省道、农村公路东西横贯、南北纵贯、交织其间。
在先锋镇内,有鹤山、金紫两坪,良田熟地、风光秀美,是朝廷“贡米”的产地之一。《重庆日报》曾刊载《巴蜀抗蒙大寨鹤山坪》一文,“山坪视野开阔,土地肥沃,有溪流等浇灌设施。主产稻谷、莲藕和其他水果。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自然灾害对当地影响甚小,所产大米为巴蜀之最。据当地志书记载,该地所产大米曾被专门列为朝廷贡米。”
除主产“贡米”外,相传这里还是“九叶花椒”的发源地。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都知晓一个美丽的故事——“雨仙传说”。话说炎帝之女“女桑”曾化身仙鹤来此拯救村民,并送来“九叶仙草”赠与相邻种植。后因味道香麻浓郁,被村民称为“九叶花椒”。现代白屋诗人吴芳吉曾流连其间,诗作“鹤山坪上春草长……一湾又一潭,幼年常来往。”
先锋之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史传绣庄村出过皇妃,石达开曾在此设立“先锋府”。近现代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更是层出不穷,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周开达,也有国学大师王利器,以及中医大家王文鼎和有著作传世的文学家王家驹、刘泽嘉、朱迅、杨鲁丞、李默仙等,更有新一代的全国道德模范杨阳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李宪洪、秦风等。
椒乡先锋,问鼎“先锋”
——花椒成品牌,椒香飘全国
任何农产品的品牌之路,都不是一蹴而就。先锋花椒亦如此。
曾几何时,先锋十里开外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有女不嫁鹤山坪,上坡下坡路不平。”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末,先锋镇马昭军试种花椒成功至今,先锋花椒已走过40余年历程。
40余年间,江津区先后颁发了《江津区花椒质量监管联合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江津花椒质量监管的通知》《2017年江津区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确保花椒品质的持续向好。
在此期间,一代代先锋椒农和先锋政府的党员干部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坚持,铸就了先锋花椒的品牌传奇:获得“九叶青花椒矮化丰产技术”国家发明专利,实现增产比例达35.87%,鲜花椒产出率提高15.47%,花椒树龄延长5年以上,丰产期20年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花椒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2万亩,鲜椒产量达10万吨,收入逾10亿元;获评“中国花椒之乡”“九叶青花椒原产地保护”“全国科普示范基地”。
目前,该镇有花椒加工企业17家,初加工年产值约为6.08亿元,深加工年产值约为4.37亿元。其中,重庆骄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设备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青花椒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6500吨。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花椒综合交易市场,年交易额15亿元以上。每年6至8月花椒采摘期,来自全国的采购商汇聚先锋镇,将江津花椒销售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约占江津区全区销售份额的80%,更有丰源花椒公司的鲜花椒连续5年出口到台湾省。
椒乡先锋,探路“先锋”
——花椒转型路,思辨中前行
市场竞争,不进则退。产业振兴,路在何方?
今年6月25日,在先锋镇政府三楼会议室,一场镇村干部间的“辩论赛”值得深思。
“辩论赛”源于一个乡村旅游项目的签约入驻,导火索便是鹤山坪上那600亩富庶的花椒地。
近年来,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先锋镇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在鹤山坪流转土地上万亩,引进创丰雨仙农谷、蓝色精灵、津地禾等11家农业公司,体验、休闲、观光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7年11月底,重庆科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江津,乡村旅游项目选址落地先锋鹤山坪,以发展津乡银滩、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总投资6亿元,计划用地2500亩,第一期“内陆银滩”用地600亩。该项目于2018年2月启动,3月份公司正式与红线区域内经济合作社签定土地流转合同,进入山坪塘、房屋迁建摸底阶段和土地交地阶段。就在这时,分歧产生了。
这样的分歧在6月25日以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展开,赛场“硝烟四起”。
旅游项目来了,占了大遍花椒地,这地推还是不推呢?
项目区麻柳村村支书阙红光认为,第一期600亩涉及农户3万多株花椒已进入盛产期,年产花椒204吨,年产值277万余元。以10年计算,这片土地将给这里的农民带来收益2770万元,推地就等于推了老百姓的饭碗。这地不该推!
而该镇现代农业园区办罗丽则认为,鹤山坪已纳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6平方公里已纳入鹤山坪公园建设,整个园区已形成旅游环线。土地流转是农户一部份经营权暂时的转让,土地涉及的扶持政策仍归农户享受。乡村旅游项目的引进,一方面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气、财气,拉动花椒博览园、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科普基地、体验园区等衍生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园区内基础设施、农户居住环境会得到更大改善。种植花椒农户年龄均在60至70岁及以上,多年以后无能力经营,土地会更多撂荒,最终会将土地交给大户经营,有必要在发展花椒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致富。土地应该交给企业来打造。
一场“辩论赛”,2个辩手,经过2个小时的唇枪舌战,最终以“无果”收场。
项目究竟干得干不得,这地究竟推不推?农村产业振兴中凸显的矛盾与方向,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不断明晰。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场“辩论赛”的初衷,都是为了乡村的振兴,为了农村的发展。
椒乡先锋,再续“先锋”
——产业融合路,振兴更可期
产业振兴,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目前,先锋镇正在申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强镇”,打造中国(江津)九叶青花椒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一场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规划和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一是“花椒+”主导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花椒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建立全国花椒综合交易中心,实现花椒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示范。
二是“科技+”智慧发展。打造花椒产业智能链,实施花椒全产业链产品“互联网+商贸”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服务”,打造全国线上花椒交易平台,推动花椒产业智慧发展。
三是“利益+”共同发展。花椒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利益共享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先锋花椒绝不仅仅只是一粒花椒。除作为调味品外,目前已经开发出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花椒洗脚液等20多种产品,未来还将继续推动花椒由传统调味品到日用化工、生物医药、香精香料领域的扩展。目前,财政投入400万元支持花椒产业科技研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2000万元。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乡土经济、乡村产业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为载体,以资金资源统筹、投融资机制创新为动力,先锋,正形成以花椒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花椒新业态,打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花椒产业融入城郊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全面振兴,带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振兴道路的先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