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江津:这座“小镇”将“森林”塑造成了“文化”

来源:华龙网2018-07-21

 

中山镇的独特景色——太和梯田。通讯员 苏展 李燕 供图

  华龙网7月2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苏展 李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这句话对于每一名中国人来说,都已耳熟能详。

  森林,在这句话中,无疑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是,把“森林”塑造成一种“文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乘着炎炎夏日,笔者走进了重庆市唯一的“森林文化小镇”——江津区中山镇。近距离解读这座千年古镇的“森林文化”。

  【硬数据】

  每个居民“坐拥”5亩森林

  2018年6月5日,在北京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场特殊的活动——“2018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正式启动,这是一场涵盖全国,内容丰富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活动为获得“森林文化小镇”的20个镇颁奖,而江津区中山镇,则成为了登上领奖台的“二十分之一”。

  谈起中山古镇,江津人,甚至重庆人都不陌生,这里有着千年古镇的人文风情,有着蜚声中外的“爱情天梯”。

  但是,受国内“古镇经济”的影响,许多人一谈到古镇,都会有“不就是几条石板路,两边都是店”的印象。

  那中山古镇,又是怎样打出了“森林文化”的响亮称号?

  也许,先看看这样一组数据,你会有所感觉:

  中山镇,辖区面积156平方公里,折合23.4万亩。然而,与许多同类镇不同的是,这里已经封山育林超过20年,森林面积已达到15万亩,占据了全镇辖区的86%。按照该镇2.9万的户籍人口计算,如果全部动员上山巡林,每名中山镇居民都将面对5亩以上的森林!

  这一庞大的数字和让人惊讶的百分比,无疑是此次让中山镇成为“二十分之一”的重要支撑点。

 

中山古镇人文景观和森林相互融合。通讯员 苏展 李燕 供图

  【群众心语】

  “森林就是我们的饭碗”

  距离中山镇场镇12公里外,就是该镇常乐村设立的森林哨卡,哨卡员刘龙银已经在这里“上岗”了6年。

  “你好,易燃易爆物不能带进去哦”这是刘龙银执勤时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当然,对于大部分进山的人来说,所谓的“易燃易爆物”——其实就是最常见的打火机。

  “最多的时候,一天收个几十个打火机很正常。”刘龙银说。

  不过,相比于很多检查岗来说,刘龙银感觉很轻松:中山镇当地的乡亲都相当自觉。

  “好久没有进山了,里面的蜂子该去看看了。”哨卡现场,一名中年男子一边和刘龙银搭讪,一边摸出口袋里的打火机,动作相当自然。

  这名中年男子名叫周雨,是中山镇常乐村的村民,主要靠在山上养殖蜜蜂和采摘野生菌为生,也是一名有十几年烟龄的“老烟民”。

  “记事开始,老汉儿就经常给我讲不能耍火,更不能把火种带到山上,有时候不小心在山上耍火,遭大人发现肯定挨一顿打。”周雨告诉笔者,在中山,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一个事,“森林就是我们的饭碗。”

  “自己的饭碗当然不会自己砸。”中山镇林业站站长赵代新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5年。让他感觉最深的,每次护林巡林需要发动群众时,“镇上男女老少都积极的很。”

  中山古镇老街商户李春梅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她们家的“大脚菌肉片汤”相当受游客欢迎。可每次进山采菌子时,她宁可少采一些,也不会跑到树林密集的地方。就因为“树子密了,难免要去搬树枝,甚至用刀开路,树伤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树伤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样一句话,就是中山人内心深处那份对森林、对自然最真切的敬畏。

 

穿插在林间的人行步道。通讯员 苏展 李燕供图

  【怎么做】

  镇党委政府“三板斧”

  森林资源“过得硬”,群众心里“有杆秤”。但这一切,只能是“初级阶段”,作为基层政权,如何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将雄厚的自然基础和群众心声实现和谐统一,并“渗透”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于这一点,从2017年以来,中山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护绿、添绿、用绿”的工作思路。

  “森林保护、人人有责”、“自觉维护我们的森林家园”......适逢中山镇赶集天,镇里面的宣传车又一次开到了在场镇上,工作人员又一次摆出了宣传台,向过往群众散发起了宣传资料。

  类似的这类大小场景仅2017年一年就出现了165次。

  “森林保护虽然是老生常谈,但随着中山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我们希望发动全体中山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范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充分融入。”中山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涂鹏介绍,去年以来,仅针对各类大小院坝会就召开70余场,发放各类资料2万多份。

  典型树立也必不可少,去年以来,该镇已评选并表彰生态文明示范户20户,在居民中掀起了进一步做好自身、学习典型的热潮。

  “护绿”是“被动行动”,还有“主动出击”——

  去年以来,中山镇已完成森林造林2800亩,义务植树6万株,退耕还林面积高达8963.62亩,保成率达100%。初步建成了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村相依的城镇森林网络空间格局......在接受江津区林业局的考评中,该镇的一段汇报成为“添绿” 的最好说明。

  与此同时,中山镇先后组织实施场镇绿化工程,“三小”工程,老街绿化工程以及双峰寺景观绿化工程,将人居环境有力地融入自然之中。

  时至今日,漫步在中山镇,无论是场镇、老街还是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白墙黑瓦红木,都点缀在翠绿之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座小镇以其独有的宁静欢迎着八方来客。

  【用绿】

  “森林+”带来“经济+”

  “护绿”之后“添绿”,归根结底为“用绿”。

  竹笋、大脚菌、蕨苔……广阔的森林为中山镇居民提供着取之不竭的资源。伴随着江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山镇居民大都开起了农家乐、餐馆。而在这些餐馆的餐桌上,各类野生植物搭配而成的菜肴成为游客们的“热点菜单”。

  最新统计,2018年1月至6月,全镇各类餐饮场所已经达到94家,经营性收入880万元。

  然而,这仅是森林给予中山人一份常见的“馈赠”。

  野外露营、拓展训练、森林度假......在2018年年初的党政联席会上,中山镇党委政府明确制定了“保护基础上运用好森林资源,多元化发展”的“森林+”工作思路。此外,“加工精细化林产品,让农民涉林收入逐年增加12%”也成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伴随着这一思路的铺开,许多市内外企业向这座小镇伸出了“橄榄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次指出了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这一关系在中山镇得到了有效体现。”中山镇党委书记唐晓敏表示,借着重庆唯一“森林文化小镇”这一契机,中山镇将继续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结合历史遗存,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文化小镇,全市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江津:这座“小镇”将“森林”塑造成了“文化”

2018-07-21 06:30:41 来源: 0 条评论

 

中山镇的独特景色——太和梯田。通讯员 苏展 李燕 供图

  华龙网7月2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苏展 李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这句话对于每一名中国人来说,都已耳熟能详。

  森林,在这句话中,无疑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是,把“森林”塑造成一种“文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乘着炎炎夏日,笔者走进了重庆市唯一的“森林文化小镇”——江津区中山镇。近距离解读这座千年古镇的“森林文化”。

  【硬数据】

  每个居民“坐拥”5亩森林

  2018年6月5日,在北京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场特殊的活动——“2018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正式启动,这是一场涵盖全国,内容丰富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活动为获得“森林文化小镇”的20个镇颁奖,而江津区中山镇,则成为了登上领奖台的“二十分之一”。

  谈起中山古镇,江津人,甚至重庆人都不陌生,这里有着千年古镇的人文风情,有着蜚声中外的“爱情天梯”。

  但是,受国内“古镇经济”的影响,许多人一谈到古镇,都会有“不就是几条石板路,两边都是店”的印象。

  那中山古镇,又是怎样打出了“森林文化”的响亮称号?

  也许,先看看这样一组数据,你会有所感觉:

  中山镇,辖区面积156平方公里,折合23.4万亩。然而,与许多同类镇不同的是,这里已经封山育林超过20年,森林面积已达到15万亩,占据了全镇辖区的86%。按照该镇2.9万的户籍人口计算,如果全部动员上山巡林,每名中山镇居民都将面对5亩以上的森林!

  这一庞大的数字和让人惊讶的百分比,无疑是此次让中山镇成为“二十分之一”的重要支撑点。

 

中山古镇人文景观和森林相互融合。通讯员 苏展 李燕 供图

  【群众心语】

  “森林就是我们的饭碗”

  距离中山镇场镇12公里外,就是该镇常乐村设立的森林哨卡,哨卡员刘龙银已经在这里“上岗”了6年。

  “你好,易燃易爆物不能带进去哦”这是刘龙银执勤时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当然,对于大部分进山的人来说,所谓的“易燃易爆物”——其实就是最常见的打火机。

  “最多的时候,一天收个几十个打火机很正常。”刘龙银说。

  不过,相比于很多检查岗来说,刘龙银感觉很轻松:中山镇当地的乡亲都相当自觉。

  “好久没有进山了,里面的蜂子该去看看了。”哨卡现场,一名中年男子一边和刘龙银搭讪,一边摸出口袋里的打火机,动作相当自然。

  这名中年男子名叫周雨,是中山镇常乐村的村民,主要靠在山上养殖蜜蜂和采摘野生菌为生,也是一名有十几年烟龄的“老烟民”。

  “记事开始,老汉儿就经常给我讲不能耍火,更不能把火种带到山上,有时候不小心在山上耍火,遭大人发现肯定挨一顿打。”周雨告诉笔者,在中山,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一个事,“森林就是我们的饭碗。”

  “自己的饭碗当然不会自己砸。”中山镇林业站站长赵代新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5年。让他感觉最深的,每次护林巡林需要发动群众时,“镇上男女老少都积极的很。”

  中山古镇老街商户李春梅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她们家的“大脚菌肉片汤”相当受游客欢迎。可每次进山采菌子时,她宁可少采一些,也不会跑到树林密集的地方。就因为“树子密了,难免要去搬树枝,甚至用刀开路,树伤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树伤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样一句话,就是中山人内心深处那份对森林、对自然最真切的敬畏。

 

穿插在林间的人行步道。通讯员 苏展 李燕供图

  【怎么做】

  镇党委政府“三板斧”

  森林资源“过得硬”,群众心里“有杆秤”。但这一切,只能是“初级阶段”,作为基层政权,如何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将雄厚的自然基础和群众心声实现和谐统一,并“渗透”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于这一点,从2017年以来,中山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护绿、添绿、用绿”的工作思路。

  “森林保护、人人有责”、“自觉维护我们的森林家园”......适逢中山镇赶集天,镇里面的宣传车又一次开到了在场镇上,工作人员又一次摆出了宣传台,向过往群众散发起了宣传资料。

  类似的这类大小场景仅2017年一年就出现了165次。

  “森林保护虽然是老生常谈,但随着中山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我们希望发动全体中山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范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充分融入。”中山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涂鹏介绍,去年以来,仅针对各类大小院坝会就召开70余场,发放各类资料2万多份。

  典型树立也必不可少,去年以来,该镇已评选并表彰生态文明示范户20户,在居民中掀起了进一步做好自身、学习典型的热潮。

  “护绿”是“被动行动”,还有“主动出击”——

  去年以来,中山镇已完成森林造林2800亩,义务植树6万株,退耕还林面积高达8963.62亩,保成率达100%。初步建成了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村相依的城镇森林网络空间格局......在接受江津区林业局的考评中,该镇的一段汇报成为“添绿” 的最好说明。

  与此同时,中山镇先后组织实施场镇绿化工程,“三小”工程,老街绿化工程以及双峰寺景观绿化工程,将人居环境有力地融入自然之中。

  时至今日,漫步在中山镇,无论是场镇、老街还是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白墙黑瓦红木,都点缀在翠绿之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座小镇以其独有的宁静欢迎着八方来客。

  【用绿】

  “森林+”带来“经济+”

  “护绿”之后“添绿”,归根结底为“用绿”。

  竹笋、大脚菌、蕨苔……广阔的森林为中山镇居民提供着取之不竭的资源。伴随着江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山镇居民大都开起了农家乐、餐馆。而在这些餐馆的餐桌上,各类野生植物搭配而成的菜肴成为游客们的“热点菜单”。

  最新统计,2018年1月至6月,全镇各类餐饮场所已经达到94家,经营性收入880万元。

  然而,这仅是森林给予中山人一份常见的“馈赠”。

  野外露营、拓展训练、森林度假......在2018年年初的党政联席会上,中山镇党委政府明确制定了“保护基础上运用好森林资源,多元化发展”的“森林+”工作思路。此外,“加工精细化林产品,让农民涉林收入逐年增加12%”也成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伴随着这一思路的铺开,许多市内外企业向这座小镇伸出了“橄榄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次指出了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这一关系在中山镇得到了有效体现。”中山镇党委书记唐晓敏表示,借着重庆唯一“森林文化小镇”这一契机,中山镇将继续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结合历史遗存,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文化小镇,全市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