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茅林沟村:发展种养产业 巩固脱贫成果
华龙网9月13日17时讯(通讯员 李达元)“近年来,我们村以发展烤烟、中药材等种植业,以及发展畜禽养殖业为目标定位,通过组织引领、大户带动、金融支撑等措施,加快种养产业发展步伐,为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近日,笔者赴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茅林沟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祥如是说。
茅林沟村属丰都县脱贫巩固村,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青山夹平原,平原夹青山,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有3个居民小组,95户341人。由于该村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亩,这是该村发展种养产业先决条件,如今,脱贫农户均有1—2个产业。
烤烟仍为传统产业
“今年我家种植烤烟60亩,由于我本人要经常跑运输,烟苗从移栽到采收烟叶及烘烤,都需要雇请大量劳力,这部分的费用几乎占了烤烟收入的一半。”烤烟种植大户高时民说。
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关键。烤烟是茅林沟村传统产业,鼎盛时期,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左右,几乎每户农户都有种植。但是,由于烤烟种植技术较高,特别是烘烤时对火候的掌握,烟叶质量的好坏在此一举。因此,烟农的收入也有高有低。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对烤烟种植计划的严格掌控,烤烟面积逐渐减少,种植农户主要向大户集中。大户虽然有技术,但缺少人手,于是成就了放弃种植烤烟的这部分村民,可以通过为烤烟种植大户打短工挣钱。同样能够获得一份收入。
“今年,我们村共计种植烤烟面积650亩,预计将实现收入200万元左右。同时,部分村民为种植大户帮工,按100元/天/人折算,累计可挣劳务费50万元。”李正祥说。
笔者看到,目前该村烟叶采收和烘烤工作基本结束,烟地里剩下一株株烟树的茎干,只有少数顶部还留下一两张窄小的烟叶,在秋风中显得有些荒凉。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烟叶收购点,烟农交售烟叶的热闹红火场面,人人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种植中药材效益好
“这是我家种植的中药材,虽然栽种后要3年才可以采收,但是经济效益很好,而且劳动强度比种植烤烟低,现已成为我家主要收入来源。”中药材种植大户高时华说。
据悉,高时华家种植的中药材名叫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特别宜于夏季凉爽、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冷凉地区栽种,大黄具有泻水通便、破积去淤等功能,市场前景非常好。在高时华的带动下,全村2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李正祥告诉笔者,目前这些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大多是以前的烤烟种植户,虽然他们种植烤烟技术不怎么样,但是种植大黄却游刃有余。大黄从栽种到采收需要3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主要是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等管护,迟点早点都没有硬性要求,非常适合村里的中老年村民及留守妇女栽种。大黄采收洗净泥沙切片,晾干后,自有商贩上门收购。
老百姓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社干部带头种植中药材,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大黄的市场“钱”景看好,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了1100亩。“为助推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我们还凑集各方资金,新修了机耕道路、灌溉水池、人行便道等,并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确保村民种植中药材增收。”李正祥说。
养殖拓宽增收渠道
“我家养殖有山羊、土鸡,每天在林间放牧,吃的是树叶、草籽,喂的是玉米等粮食,属于绿色环保农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养殖大户黄术宝对笔者说。
据了解,今年36岁的黄术宝,在他8岁的那年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其中的一只手成了残疾。祸不单行,2012年,跟他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不小心从房子上摔下,造成腰部扭伤。原本就非常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此,黄术宝只好拖着残疾的身体,在自家承包地上靠种植玉米、蔬菜,勉强维持与老母亲的生计。
“为了让黄术宝摆脱贫困现状,我们通过找他谈心,了解到他适合搞养殖业,就主动做担保,从村里的互助协会帮他贷款1.5万元,购回几只山羊和几十只鸡苗。母羊生羊羔,鸡苗长大后出售,经过近几年滚雪球发展,如今已小有规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世斌说。在黄术宝的带动下,部分有养殖基础的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大家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目前,茅林沟村的养殖产业基本成型。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计养羊600只、肉牛140头、马30匹、土蜂蜜120桶、土鸡2000多只,农户户均收入8000元。
采访途中,笔者看到青山环绕的原野上,牛羊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吃着草,不时发出一声“哞哞”或“咩咩”的叫声,让人不觉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