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幕 20多个展台呈现丰收盛况
华龙网9月19日21时40分讯(记者 闫仪 实习生 张雪莹)“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背着个胖娃娃……”不仅仅是回娘家,更是庆丰收。金桂飘香,秋风送爽,今(19)日下午,重庆市渝北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渝北区茨竹镇政府广场正式拉开序幕,20多个展台将今秋渝北的丰收盛况充分展现。
开幕式上,精彩的变脸、有趣的相声、惊险的喷火、神秘的魔术等舞台表演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古路镇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阙兴国的一番话又直戳农民朋友的心窝。
“一对年过7旬的农民夫妇,在拿到3万元的务工和分红收入后,那种溢满脸上的喜悦和幸福让我感到十分满足。”渝北十佳农民代表阙兴国说,从带着乡亲们闷头苦干,到开荒山、选产业、跑项目,这些年来成功建成了全市最大的仙桃李基地,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这种自豪感是难以言表的。
那么,阙兴国的自豪感从何而来呢?
原来,今年以来,渝北区以“1+9”为总体设计,以157个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实施绿色兴农、精品乡村旅游、交通建设、绿化生态、文化振兴、精准脱贫等9大行动,大大提升了渝北区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技兴农,产业富农。”对于如何实现大丰收,增进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方家沟村缘丰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文树平表示,政府提供的不仅仅是政策支持,更是技术帮助。
“我以前是在浙江电厂工作,2014年春节回老家的时候觉得家乡发展并不是很好,理念也不是很先进,才有了回乡致富的想法。”文树平说,在渝北区政府大力倡导科教兴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他选择种植的是生态化、立体化、系统化的水稻。田里种地、养鸭,水里养鱼,收完水稻后,将动物粪便转化为生物菌用来施肥,这比起化学肥料种出来的米香味更浓、更健康、更环保。
文树平表示,他们今年大概收了20多万斤大米,一个多月就能买2万多斤出去,往年也都能卖到一粒米不剩。并且,在渝北区像他这样的丰收大户还有很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今天开幕式的场地周围准备了20多个展台用于展销全区特色农产品。
截至10月份,渝北区各镇街也将继续组织开展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向市民展示渝北区丰收的盛况。市民群众可以前往渝北区各乡镇探索和发现渝北各乡镇村落吃喝玩乐的好去处,感受渝北的丰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