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赶场】彭水电商扶贫观察: 红薯“触网”飞到非洲 八月瓜日销1吨
导航

【彭水赶场】彭水电商扶贫观察: 红薯“触网”飞到非洲 八月瓜日销1吨

来源:华龙网2018-10-18

华龙网10月18日10时讯(记者 王庆炼)本周五(19)日,第六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渝交会”)将在国博中心举行。记者了解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不仅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还会迎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彭水赶场”的周年庆。

经过一年的发展,作为“电商扶贫在行动,百店上行助脱贫”工作的举措之一,“彭水赶场”已初具成效。除此之外,彭水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上还有哪些“行动”呢?10月15日,记者来到彭水进行实地探访。

建平台 红薯最远“飞”到非洲

渣海椒、腊香肠、晶丝苕粉、高山小土豆、八月瓜……乌江环抱、高山立体气候、少数民族聚居,特殊的地理文化催生了彭水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高山带来富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题:山货如何变现?如何“进城”?

记者一行人来到彭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寻找答案,碰上正在整理货物的俊皓土特产负责人陈小川。

村民将自家种植的高山红薯售卖至电子商务服务站。 记者 欧武夷 摄

“原来看到红薯烂到土里真的心痛。”陈小川告诉记者,受渠道限制,许多农户的红薯、土豆家里都吃不完,经常烂到土里。但现在不同了,“我卖的彭水红薯最远的到了非洲加纳,俄罗斯也有。”

“你怎么卖这么远的哦?”记者问。

“我一个东北的顾客在‘彭水赶场’上买了坐飞机带过去的。”陈小川立马拿出手机打开了“彭水赶场”。记者看到,“彭水赶场”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电子商务平台。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微店50余家,挂满红薯干、土鸡蛋、大脚菌等农特“宝贝”,平台内还有“扶贫”“旅游”两大板块。

记者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局局长邵江涛处了解到,“彭水赶场”是一个整合彭水资源,集彭水网商平台、网商店铺、网货产品、特色旅游、电商扶贫等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彭水赶场”于去年12月7日第五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上正式上线。

“通过搭建平台,我们可以聚集网商集中力量销售彭水农特产。”邵局长说。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彭水赶场”已成为彭水区域农产品销售的公共服务平台,彭水2300余户贫困户原生态的1000余个农特产品通过“彭水赶场”平台实现了销售。截至2018年8月底,彭水相关电商平台已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500余万元。

做服务 八月瓜每天发货1吨

有了众多电商齐发力,彭水的农特产销量一路飙升,货源充足、及时发货才能跟得上需求。为此,彭水商务局在电子商务产业园设立了“彭水赶场”网货中心,由电商合伙、入股运营。陈小川正是网货中心的股东之一。

网货中心使用机器分拣初级农产品,形成不同价位的商品。记者 李成 摄

记者了解到,网货中心从全县288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作物种植基地、当地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再经过机器化分拣、统一标识、包装后发货到全国各地,进行统一售后。订单结束后再对电商进行统一结算。

快递方面,由于网货中心收发货量大,网货中心与物流公司达成协议:30公斤内从村到县城只需1元的物流费用,首重4公斤以内的产品到全国(除特殊区域外)只需5元物流费用。

网货中心的建立,大大发挥了集聚作用。一方面解决农户产品量小质弱、无标准无品牌、势单力薄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销售渠道中“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贫困户农产品“出村进城”成本大大降低。

所有商品经由网货中心统一发货、包装和标识。记者 李成 摄

网货中心的最低保护价采购,不仅能让农民的“山货”从土里“挂”到网上,还能实现价格翻番。

每年8月到9月,正是八月瓜遍山结果的季节。往年,“鸟都不得吃”,今年“最高卖到99元5斤,网货中心几乎每天发货1吨。”陈小川告诉记者,今年8月,八月瓜突然“火”起来,网上订单激增,网货中心向各大站点和农民收购了大量八月瓜。

家住润溪乡樱桃村1组的建卡贫困户晏冬琼就给网货中心供了约1000斤八月瓜。晏冬琼告诉记者,她一个人一天可以到山上找100来斤八月瓜,按3元一斤卖给网货中心。仅8月,她就靠供货八月瓜挣了3000多元。在尝到八月瓜的甜头后,晏冬琼又给网货中心供上了猕猴桃、野生板栗、高山土豆等产品。

“彭水赶场”网店商人向记者展示最近的网店售卖成交记录。记者 欧武夷 摄

而在今年9月,晏冬琼不仅给网货中心供货,还在“彭水赶场”上开起了自己的微店“摩围山土特产”。

晏冬琼在“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两头赚钱。

授技能 贫困户做电商增收1000元

晏冬琼从贫困户供货到电商“躺赚”的转变和彭水“电商人才”培养不无关系。  

近两年来,为了培育大批网商人才,彭水县商务局组织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其中,2018年就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电商扶贫培训达15场,累计培训近20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人口400余人次。全县实现电商创业就业1320人,其中贫困人口140余人。

晏冬琼就是在一次培训中动了心,成为了贫困人口电商创业的140人之一 。晏冬琼今年25岁,对于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网络并不陌生。真正难到她的是如何运营、产品如何定位、如何包装等电商技巧。而这些知识都涵盖在了商务局“1+N+3+4”的人才培训模式中。

“彭水赶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售后保障服务系统。记者 欧武夷 摄

“电商培训大到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村级服务点建设等宏观层面,小到图片拍摄、网上发布、农产品网上交易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晏冬琼说,通过“理论+实际”的模式,她一边在“彭水赶场”上观察其它微店做法,一边筹建了自己的微店,目前主要卖野生猕猴桃和郁山三香。

晏冬琼的“摩围山土特产”才开店一个月就有了5个订单,加上给网货中心供货,这个月,她的额外收入就有近1000元。“1000元说起不多,但能给娃娃买好多东西了。”晏冬琼有一三岁的小孩正上幼儿园,谈起电商带来的增收,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新闻链接:彭水电商扶贫在行动

2015年8月,彭水获批商务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年,彭水实现电商交易额19.8亿元,其中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1.7亿元,销售贫困户产品3000多万元。

2018年,彭水围绕“农村产品上行”这条主线,展开“电商扶贫在行动,百店上行助脱贫”的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以“彭水赶场”平台为载体,培育了各类网商500余户,开办淘宝店、微商城、天猫店等网店467个,农村电商在彭水精准脱贫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愈发明显。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赶场】彭水电商扶贫观察: 红薯“触网”飞到非洲 八月瓜日销1吨

2018-10-18 10:27:1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0月18日10时讯(记者 王庆炼)本周五(19)日,第六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渝交会”)将在国博中心举行。记者了解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不仅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还会迎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彭水赶场”的周年庆。

经过一年的发展,作为“电商扶贫在行动,百店上行助脱贫”工作的举措之一,“彭水赶场”已初具成效。除此之外,彭水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上还有哪些“行动”呢?10月15日,记者来到彭水进行实地探访。

建平台 红薯最远“飞”到非洲

渣海椒、腊香肠、晶丝苕粉、高山小土豆、八月瓜……乌江环抱、高山立体气候、少数民族聚居,特殊的地理文化催生了彭水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高山带来富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题:山货如何变现?如何“进城”?

记者一行人来到彭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寻找答案,碰上正在整理货物的俊皓土特产负责人陈小川。

村民将自家种植的高山红薯售卖至电子商务服务站。 记者 欧武夷 摄

“原来看到红薯烂到土里真的心痛。”陈小川告诉记者,受渠道限制,许多农户的红薯、土豆家里都吃不完,经常烂到土里。但现在不同了,“我卖的彭水红薯最远的到了非洲加纳,俄罗斯也有。”

“你怎么卖这么远的哦?”记者问。

“我一个东北的顾客在‘彭水赶场’上买了坐飞机带过去的。”陈小川立马拿出手机打开了“彭水赶场”。记者看到,“彭水赶场”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电子商务平台。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微店50余家,挂满红薯干、土鸡蛋、大脚菌等农特“宝贝”,平台内还有“扶贫”“旅游”两大板块。

记者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局局长邵江涛处了解到,“彭水赶场”是一个整合彭水资源,集彭水网商平台、网商店铺、网货产品、特色旅游、电商扶贫等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彭水赶场”于去年12月7日第五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上正式上线。

“通过搭建平台,我们可以聚集网商集中力量销售彭水农特产。”邵局长说。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彭水赶场”已成为彭水区域农产品销售的公共服务平台,彭水2300余户贫困户原生态的1000余个农特产品通过“彭水赶场”平台实现了销售。截至2018年8月底,彭水相关电商平台已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500余万元。

做服务 八月瓜每天发货1吨

有了众多电商齐发力,彭水的农特产销量一路飙升,货源充足、及时发货才能跟得上需求。为此,彭水商务局在电子商务产业园设立了“彭水赶场”网货中心,由电商合伙、入股运营。陈小川正是网货中心的股东之一。

网货中心使用机器分拣初级农产品,形成不同价位的商品。记者 李成 摄

记者了解到,网货中心从全县288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作物种植基地、当地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再经过机器化分拣、统一标识、包装后发货到全国各地,进行统一售后。订单结束后再对电商进行统一结算。

快递方面,由于网货中心收发货量大,网货中心与物流公司达成协议:30公斤内从村到县城只需1元的物流费用,首重4公斤以内的产品到全国(除特殊区域外)只需5元物流费用。

网货中心的建立,大大发挥了集聚作用。一方面解决农户产品量小质弱、无标准无品牌、势单力薄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销售渠道中“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贫困户农产品“出村进城”成本大大降低。

所有商品经由网货中心统一发货、包装和标识。记者 李成 摄

网货中心的最低保护价采购,不仅能让农民的“山货”从土里“挂”到网上,还能实现价格翻番。

每年8月到9月,正是八月瓜遍山结果的季节。往年,“鸟都不得吃”,今年“最高卖到99元5斤,网货中心几乎每天发货1吨。”陈小川告诉记者,今年8月,八月瓜突然“火”起来,网上订单激增,网货中心向各大站点和农民收购了大量八月瓜。

家住润溪乡樱桃村1组的建卡贫困户晏冬琼就给网货中心供了约1000斤八月瓜。晏冬琼告诉记者,她一个人一天可以到山上找100来斤八月瓜,按3元一斤卖给网货中心。仅8月,她就靠供货八月瓜挣了3000多元。在尝到八月瓜的甜头后,晏冬琼又给网货中心供上了猕猴桃、野生板栗、高山土豆等产品。

“彭水赶场”网店商人向记者展示最近的网店售卖成交记录。记者 欧武夷 摄

而在今年9月,晏冬琼不仅给网货中心供货,还在“彭水赶场”上开起了自己的微店“摩围山土特产”。

晏冬琼在“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两头赚钱。

授技能 贫困户做电商增收1000元

晏冬琼从贫困户供货到电商“躺赚”的转变和彭水“电商人才”培养不无关系。  

近两年来,为了培育大批网商人才,彭水县商务局组织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培训。其中,2018年就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电商扶贫培训达15场,累计培训近20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人口400余人次。全县实现电商创业就业1320人,其中贫困人口140余人。

晏冬琼就是在一次培训中动了心,成为了贫困人口电商创业的140人之一 。晏冬琼今年25岁,对于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网络并不陌生。真正难到她的是如何运营、产品如何定位、如何包装等电商技巧。而这些知识都涵盖在了商务局“1+N+3+4”的人才培训模式中。

“彭水赶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售后保障服务系统。记者 欧武夷 摄

“电商培训大到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村级服务点建设等宏观层面,小到图片拍摄、网上发布、农产品网上交易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晏冬琼说,通过“理论+实际”的模式,她一边在“彭水赶场”上观察其它微店做法,一边筹建了自己的微店,目前主要卖野生猕猴桃和郁山三香。

晏冬琼的“摩围山土特产”才开店一个月就有了5个订单,加上给网货中心供货,这个月,她的额外收入就有近1000元。“1000元说起不多,但能给娃娃买好多东西了。”晏冬琼有一三岁的小孩正上幼儿园,谈起电商带来的增收,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新闻链接:彭水电商扶贫在行动

2015年8月,彭水获批商务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年,彭水实现电商交易额19.8亿元,其中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1.7亿元,销售贫困户产品3000多万元。

2018年,彭水围绕“农村产品上行”这条主线,展开“电商扶贫在行动,百店上行助脱贫”的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以“彭水赶场”平台为载体,培育了各类网商500余户,开办淘宝店、微商城、天猫店等网店467个,农村电商在彭水精准脱贫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愈发明显。

[责任编辑: 徐力超]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