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赶场】当柴烧的腊肉不再愁卖
“彭水赶场”富了农户救了“吃货”
导航

【彭水赶场】当柴烧的腊肉不再愁卖
“彭水赶场”富了农户救了“吃货”

来源:华龙网2018-10-18

华龙网10月18日18时讯(记者 王庆炼)本周五(19)日,第六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渝交会”)将在重庆国博中心举行。对参展的重庆彭水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彭水农村电商平台“彭水赶场”刚满一周岁。对于喜爱赶场的重庆人来说,“网上赶场”还算是个新物种。“彭水赶场”从无到有,它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对这一网销平台的电商、农户、顾客进行了采访。

“彭水赶场”平台,已培育网商500余家。记者 欧武夷 摄

从血亏到躺赚

“网上赶场”腊肉不再当柴烧

谈起“彭水赶场”带来的变化,奥天土特产负责人陈雪林深有感触。

陈雪林于今年4月加入“彭水赶场”做起了电商。在这之前,他也小打小闹在微信朋友圈卖特产。但渠道有限、没有平台保证,一个月只能卖2-3单。

“腊肉囤太多卖不完,当柴烧了!”陈雪林回忆起2016年春节的场景,至今仍深感痛心。

而自从入驻“彭水赶场”做起“正儿八经”的电商后,他的微店每个月能卖300多单,销量翻了100倍。看到不愁销路后,陈雪林就放心大胆增加了生产投入。“今年养了9头猪,都长到了300多斤。”陈雪林告诉记者,因为坚持粮食喂养,“产量不比猪场。”

虽然自家生产的产品种类有限,但通过“彭水赶场”网货中心,陈雪林还能卖“别人家”的农特产。

记者了解到,网货中心把全县288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作物种植基地、贫困户手中采购的农产品都聚集到一起。经过机器化分拣、统一标识、包装后实现“一件代发”。入驻“彭水赶场”的电商可以实现“躺赚”。

入驻四个月以来,陈雪林的微店已经收入17530元,“纯利润有好几千。”陈雪林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近几月来的订单,笑开了花。

贫困户增收,喜笑颜开。 记者 欧武夷 摄

“这回渝交会,我们也要去。”陈雪林告诉记者,彭水县商务局积极鼓励电商走出去,对参展渝交会的电商都给予了资金支持。陈雪林说,他们已经订购了贫困户的高山生态玉米400斤,届时市民朋友可以到彭水展馆(N1-07)“错峰”购买新鲜糯玉米。

从贫困到富余

“干豇豆”大妈月增收500元

家住岩东乡岍山村的张国凤,是陈雪林口中所说的建卡贫困户之一。

10月16日早晨,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经过40分钟车程,记者在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见到了52岁的张国凤。她正蹲在地上给红薯称重,手背上还沾有泥土。

“彭水赶场”的商品由贫困户、各电商站点、种植基地提供。记者 李成 摄

“你这儿有好多斤?”记者问。

“50多斤。”张国凤告诉记者,这些红薯算品质较好的,服务站按1.2元一斤收购,“这一趟有60几元钱。”红薯是张国凤在服务站供货的主要产品之一,另外她的拿手好货豇豆干也颇受欢迎。

“加工后的豇豆干能卖10元一斤,以前都是自己吃没想到还能卖出去。”自从张国凤的豇豆干在“彭水赶场”上受到好评后,干豇豆“订单”就铺天盖地而来。

看天气、晒豇豆、打小捆…… 那段时间可把张国凤忙坏了,但她笑嘻嘻地说,“卖了钱就高兴,不怕累。”对于以往在乡里赶场的张国凤来说,这样的日子,她不曾想过。

农产品在乡场里大家都不缺,一是“卖不完”,二是“难得等”。现在张国凤的农产品在网上“赶场”了,既不用走山路背得辛苦,也不用担心没销路了。

服务站的负责人拿出记录交易算了算,就在9月份,张国凤通过给“彭水赶场”提供红薯、土豆、豇豆干等农产品,已增收500余元。

“卖来的钱有的拿药了,有的随人情了。”张国凤坦言,“总的说来经济压力小多了。”

从陌生到铁粉

买家拉数十朋友上“彭水赶场”

说起张国凤的豇豆干,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礼嘉的罗敏回味无穷。她是全职太太,在去年渝交会上“认识”了“彭水赶场”,是该平台的种子顾客。

“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单。”罗敏告诉记者,没想到买回来的土鸡蛋、土鸭蛋味道和超市买的确实不一样,“长期做饭的人就晓得。”第一次吃到“土”味后,罗敏又下单买了空心菜、莴笋等蔬菜。

“一开始可能还半信半疑,但看到叶子上居然还有虫我就放心了。”罗敏说,有几次买回来的蔬菜上不仅有土,还有虫,“说明没打农药,有小时候的蔬菜味。”

经过罗敏的多次亲身试验后,她确信了“彭水赶场”正宗土货的品质,还主动发朋友圈安利了十几个朋友,“我一般都不发这种朋友圈,看起像代购,但我真心觉得不错。”

网货中心设有产品展示区,消费者可到现场查看商品。记者 欧武夷 摄

在用“彭水赶场”买菜之前,罗敏家也坚持吃土鸡蛋、土鸭蛋。但每次都是托在农村的朋友代购,有时候也收不到,“非常不稳定”。

自从用上“彭水赶场”后,罗敏几乎一周下单一次蔬菜、半个月买一次土鸡蛋。“算下来每个月下单1200元左右,花钱吃放心菜还是很值得。”罗敏说。

罗敏初次下单时对产品质量的顾虑,电商们也曾担心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彭水商务局在“彭水赶场”电商平台的完善过程中,建立了600多个适合网销的农产品目录及产品库,同时抽取了310多个农产品委托SGS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并已成功对接“彭水赶场”平台上网商店铺100余家。

对每一款在平台销售的农产品,彭水商务局都会以检测等方式来保障其质量,重点推荐的网销爆款,检测力度会更大,市民朋友则可放心购买。

“彭水赶场”上农产品种类丰富,深受市民喜爱。记者 李成 摄

新闻纵深:

“网上赶场”年引500网商 两周卖掉30万斤红薯 

经过一年的发展,“彭水赶场”平台已成为区域农产品销售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各类网商500余户。彭水2300余户贫困户的1000余个农特产品通过“彭水赶场”平台实现了销售。

今年8月,“彭水赶场”启动“彭水红薯”手挖节活动,短短14天时间,网销红薯近30万余斤。截至2018年8月底,彭水相关电商平台已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500余万元。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赶场】当柴烧的腊肉不再愁卖
“彭水赶场”富了农户救了“吃货”

2018-10-18 18:15:44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0月18日18时讯(记者 王庆炼)本周五(19)日,第六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渝交会”)将在重庆国博中心举行。对参展的重庆彭水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彭水农村电商平台“彭水赶场”刚满一周岁。对于喜爱赶场的重庆人来说,“网上赶场”还算是个新物种。“彭水赶场”从无到有,它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对这一网销平台的电商、农户、顾客进行了采访。

“彭水赶场”平台,已培育网商500余家。记者 欧武夷 摄

从血亏到躺赚

“网上赶场”腊肉不再当柴烧

谈起“彭水赶场”带来的变化,奥天土特产负责人陈雪林深有感触。

陈雪林于今年4月加入“彭水赶场”做起了电商。在这之前,他也小打小闹在微信朋友圈卖特产。但渠道有限、没有平台保证,一个月只能卖2-3单。

“腊肉囤太多卖不完,当柴烧了!”陈雪林回忆起2016年春节的场景,至今仍深感痛心。

而自从入驻“彭水赶场”做起“正儿八经”的电商后,他的微店每个月能卖300多单,销量翻了100倍。看到不愁销路后,陈雪林就放心大胆增加了生产投入。“今年养了9头猪,都长到了300多斤。”陈雪林告诉记者,因为坚持粮食喂养,“产量不比猪场。”

虽然自家生产的产品种类有限,但通过“彭水赶场”网货中心,陈雪林还能卖“别人家”的农特产。

记者了解到,网货中心把全县288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作物种植基地、贫困户手中采购的农产品都聚集到一起。经过机器化分拣、统一标识、包装后实现“一件代发”。入驻“彭水赶场”的电商可以实现“躺赚”。

入驻四个月以来,陈雪林的微店已经收入17530元,“纯利润有好几千。”陈雪林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近几月来的订单,笑开了花。

贫困户增收,喜笑颜开。 记者 欧武夷 摄

“这回渝交会,我们也要去。”陈雪林告诉记者,彭水县商务局积极鼓励电商走出去,对参展渝交会的电商都给予了资金支持。陈雪林说,他们已经订购了贫困户的高山生态玉米400斤,届时市民朋友可以到彭水展馆(N1-07)“错峰”购买新鲜糯玉米。

从贫困到富余

“干豇豆”大妈月增收500元

家住岩东乡岍山村的张国凤,是陈雪林口中所说的建卡贫困户之一。

10月16日早晨,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经过40分钟车程,记者在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见到了52岁的张国凤。她正蹲在地上给红薯称重,手背上还沾有泥土。

“彭水赶场”的商品由贫困户、各电商站点、种植基地提供。记者 李成 摄

“你这儿有好多斤?”记者问。

“50多斤。”张国凤告诉记者,这些红薯算品质较好的,服务站按1.2元一斤收购,“这一趟有60几元钱。”红薯是张国凤在服务站供货的主要产品之一,另外她的拿手好货豇豆干也颇受欢迎。

“加工后的豇豆干能卖10元一斤,以前都是自己吃没想到还能卖出去。”自从张国凤的豇豆干在“彭水赶场”上受到好评后,干豇豆“订单”就铺天盖地而来。

看天气、晒豇豆、打小捆…… 那段时间可把张国凤忙坏了,但她笑嘻嘻地说,“卖了钱就高兴,不怕累。”对于以往在乡里赶场的张国凤来说,这样的日子,她不曾想过。

农产品在乡场里大家都不缺,一是“卖不完”,二是“难得等”。现在张国凤的农产品在网上“赶场”了,既不用走山路背得辛苦,也不用担心没销路了。

服务站的负责人拿出记录交易算了算,就在9月份,张国凤通过给“彭水赶场”提供红薯、土豆、豇豆干等农产品,已增收500余元。

“卖来的钱有的拿药了,有的随人情了。”张国凤坦言,“总的说来经济压力小多了。”

从陌生到铁粉

买家拉数十朋友上“彭水赶场”

说起张国凤的豇豆干,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礼嘉的罗敏回味无穷。她是全职太太,在去年渝交会上“认识”了“彭水赶场”,是该平台的种子顾客。

“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单。”罗敏告诉记者,没想到买回来的土鸡蛋、土鸭蛋味道和超市买的确实不一样,“长期做饭的人就晓得。”第一次吃到“土”味后,罗敏又下单买了空心菜、莴笋等蔬菜。

“一开始可能还半信半疑,但看到叶子上居然还有虫我就放心了。”罗敏说,有几次买回来的蔬菜上不仅有土,还有虫,“说明没打农药,有小时候的蔬菜味。”

经过罗敏的多次亲身试验后,她确信了“彭水赶场”正宗土货的品质,还主动发朋友圈安利了十几个朋友,“我一般都不发这种朋友圈,看起像代购,但我真心觉得不错。”

网货中心设有产品展示区,消费者可到现场查看商品。记者 欧武夷 摄

在用“彭水赶场”买菜之前,罗敏家也坚持吃土鸡蛋、土鸭蛋。但每次都是托在农村的朋友代购,有时候也收不到,“非常不稳定”。

自从用上“彭水赶场”后,罗敏几乎一周下单一次蔬菜、半个月买一次土鸡蛋。“算下来每个月下单1200元左右,花钱吃放心菜还是很值得。”罗敏说。

罗敏初次下单时对产品质量的顾虑,电商们也曾担心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彭水商务局在“彭水赶场”电商平台的完善过程中,建立了600多个适合网销的农产品目录及产品库,同时抽取了310多个农产品委托SGS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并已成功对接“彭水赶场”平台上网商店铺100余家。

对每一款在平台销售的农产品,彭水商务局都会以检测等方式来保障其质量,重点推荐的网销爆款,检测力度会更大,市民朋友则可放心购买。

“彭水赶场”上农产品种类丰富,深受市民喜爱。记者 李成 摄

新闻纵深:

“网上赶场”年引500网商 两周卖掉30万斤红薯 

经过一年的发展,“彭水赶场”平台已成为区域农产品销售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各类网商500余户。彭水2300余户贫困户的1000余个农特产品通过“彭水赶场”平台实现了销售。

今年8月,“彭水赶场”启动“彭水红薯”手挖节活动,短短14天时间,网销红薯近30万余斤。截至2018年8月底,彭水相关电商平台已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500余万元。

[责任编辑: 宋静]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