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夫妻相伴辛勤耕耘十余载 160亩荒地变“金”果园
华龙网10月3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许华安)在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返乡村民李绍海承包村里160亩荒地,和妻子一起在荒地里耕耘10余年,用辛勤的汗水,让这块没有人耕种的撂荒地,发挥出高效的经济价值,把它变成了年年丰产的“金果园”。“金果园”不仅圆了家庭农场的梦,还带动家乡父老致富。
返乡创业 圆梦家庭农场
笔者走进丰都县树人镇万寿桥村二组,溪沟一旁的青山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半山腰上,郁郁葱葱的柑橘林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的李绍海和妻子江晓蓉的脸上掩饰不了即将丰收的喜悦,他们领着
几名村民在果园里摘除病果,用竹棍支撑即将被果实压倒的果树……果园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李绍海告诉笔者,他和妻子今年都48岁了,都是农民家庭出身。即使如此,夫妇俩成家以来,却没怎么与土地打过交道,但他们俩始终对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2001年,李绍海的妻子下岗后,夫妇俩一直在浙江省青田县打工。“高速公路1小时车程里,全是成片的椪柑林,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就有很多北方的货车排队来收购。”李绍海夫妇说,在浙江打工的时候,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心里就总是痒痒,也希望有一片自己的果园。
2007年,夫妇俩带上多年打工挣来的积蓄,承包了村里的120亩撂荒地。投入万元种了几千株椪柑苗,成为了种植大户。
“当时还没有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只是觉得跟父母一辈的农民有区别,我们种的地多,东西不一样了,但职业还是农民,从打工者变回了农民”。李绍海说,2013年,国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后,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他们不仅注册了“李绍海家庭农场”,并且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60亩。
辛勤耕耘 带动农户致富
在果园里务工的村民们说,这块地以前撂荒很多年了,大家觉得土地在半山腰上,离家太远,加上村里大部分有劳动力的人都外出务工了,李绍海流转的那一片土地可以说是荒草丛生,少有人来的荒山。
如何让撂荒多年的土地变成了今天这漂亮的果园?李绍海说,就一个字“干”。
与所有初创业的人一样,夫妇俩的创业之路也是曲折的。“由于缺乏管理技术,2007年冬天一场大雪,我们刚栽种不久的2000多株树苗冻死了一大半。”李绍海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时,仍然心有余悸。
不仅如此,种植果树,前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李绍海夫妇只有没日没夜地干,一边补植苗木,一边在椪柑林里套种玉米。仅2008年,他们夫妇就套种了玉米80亩,收获粮食3万多斤。
“那几年,他们一年365天,可以说360天都在地里忙。”在果园务工的村民们说。
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苦日子终于熬过来了。2012年,果园的椪柑树开始挂果,当年产量就达到8万多斤。此后,果园一年比一年丰产。
“我们果园的椪柑树基本上都进入了盛果期,现在的果园可以说是我们夫妻俩的‘金’果园。”李绍海说。
现在,常年在李绍海夫妇果园里务工的村民有六七人左右。同时,李绍海与村民们还一起建立了江姐水果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通过种植水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