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开州大进镇规模化中药材生产铺就贫困群众致富路
华龙网11月1日14时40分讯(记者 张雅萍 实习生 易映竹 通信员 何仁勇)今(31)日,记者从重庆市开州区了解到,大进镇自2017年被列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以来,利用该镇海拔落差较大的有力条件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太极集团、国药控股、希尔安药业等4家药企,在关坪、新元、杨柳、群和、明洪5个村完成前胡、北五味子、白术、吴茱萸、药菊等中药材示范种植1430亩,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种植2000亩,中药材产业,正在成为带动大进镇经济发展、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改变思路 带动村民种药致富
开州区大进镇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但受地理条件、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一直处于散户种植状态,无法实现连片发展,导致中药材产业效益不高。不少村民因此放弃种植中药材,改种其它农作物,或者干脆外出务工。
但是,2017年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春风,吹拂着大进镇的角角落落。在重庆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与开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大进镇紧盯山地特色,定位效益农业,走上了靠山脱贫、靠地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其中,中药材产业被放在重要位置。
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决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集中连片发展。经过多方努力,引进了太极集团、国药控股、希尔安药业等4家药企,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将土地流转出来,一方面可以获得流转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上务工获得劳务收入,一举两得。
“种油菜赚不到多少钱,我要把5亩多土地流转出去,跟大伙一起发展中药材,才有奔头。”新元村2组村民周远书说道,当他看到流转土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时,把油菜全部铲除用来流转土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模化生产奔小康
杉园村距离大进集镇较远,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前些年,很多村民都搬下山,到开州城区和大进集镇居住。留下的除了一些无力搬走的贫困户,就是大片无人耕种的土地。
因此,杉园村的产业发展,一直牵动着大进镇党委、政府一班子人的心。“定了!我们就发展中药材!”最终,在广泛征求村干部、贫困户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大进镇党委、政府决定将杉园村纳入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区,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鉴于中药材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散户种植难以成功的现状,大进镇成立了重庆市开州区杉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总投资100万元,村民自愿入股分红。产业项目由专人管护,统一销售,并按照入股资金10%保底分红。对于拿不出入股资金的贫困户,大进镇拿出10.6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根据贫困户家里贫困程度的不同,分别配予1300—2000元不等的配股,同样按照10%保底分红到贫困户。不仅如此,贫困户参加基地管理和维护,还能得到一笔劳务收入。
而在新元村,则采取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前这一片是撂荒的低产田,不到3个月就变成了现代化农业基地!”新元村村主任陈永刚带着记者来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眼前木香、玄胡和五味子一派生机。
据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到,从2017年新元村引进太极集团、国药控股、盛物农业3家龙头企业以来,建立前胡、白术、木香、北五味子、延胡索种植示范基地324亩。贫困户获得300元/亩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可在基地获得60—80元/天的务工收入。
分红到账未来可期 村民信心满满
“分红了!”2017年冬天,杉园村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挤满了兴高采烈的村民。他们从合作社负责人手里接过一沓沓饱含汗水和希望的钞票,笑得一脸灿烂,互相诉说着扶贫政策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据悉,杉园村110余户股东共计分红5.8万元,分红最多的贫困户达到了2000余元。
贫困户尝到了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甜头,增添了发展的信心。“今年,我们规划了一个中药材加工厂,目前正在选址阶段。加工厂建好后,日产量可以达到200吨,能够有效保障中药材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杉园村党支部书记黄万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杉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种植中药材1500余亩,种植范围已经超过杉园村,延伸到临近的红旗村和紫金村。
陈永刚告诉记者,去年新元村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喜获丰收,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约30万元。
2018年,新元村投资350万元,建设300亩黄精、玉竹种植基地。在保证村民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的同时,实行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新元村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除了给村民带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还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2000亩,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陈永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