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黄金柿“甜”了乡里人 武隆文复甜蜜“柿”业助农脱贫增收
导航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黄金柿“甜”了乡里人 武隆文复甜蜜“柿”业助农脱贫增收

来源:华龙网2018-11-05

华龙网11月5日19时讯(记者 曹建)一幢幢缤纷多彩的农家小院,连绵成片的美丽荷塘,挂在枝头的金黄甜柿……不难看出,这里应该是个富饶之乡。

个大脆甜的文复甜柿。记者 冉桐 摄

这里,是重庆市武隆区的文复乡,也是如今的甜柿之乡。

但在多年之前,这里还是武隆乡民们提起来都直摇头的“臭文复。 “臭”文复如何实现逆袭?甜蜜“柿”业又如何发展而来?10月30日,华龙网记者走进文复乡,探索美丽文复的蜕变之路。

缤纷多彩的文复民居成了大山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冉桐 摄

借“柿”谋变 乡亲们初尝“柿”业甜头

金秋时节,走进武隆文复乡。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乃至村路两旁处处都是挂满黄金灯笼似的柿子树。

“我们这以前也产柿子,但是都是零星散落在山里的涩柿,不成气候,无法形成产业帮助乡民增收,现在你看到的甜柿是我们乡引进的甜柿品种。”文复乡宣传委员李维丰告诉记者,文复乡现在种植甜柿不仅具有天然脱涩功能,而且甜脆可口,含有的尼克酸、维生素B1、B2、E、C和B-胡萝卜素、铁、锌、硒等营养物质,大大超过苹果、梨、葡萄等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村民查看自家甜柿的长势。见习记者 曹建 摄

“来到我们乡尝过我们的甜柿的人,都赞不绝口,好卖的很,现在乡里绝大多数的乡民基本都种植有甜柿,少的几十棵,多的像有些大户家几百棵的也有。”李维丰说。

何小兰就是李维丰口里的“大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自家柿园的入口处整理采摘好的甜柿。

采访间隙,不少游客前来购买何小兰家的甜柿。见习记者 曹建 摄

“我们家是乡里第一批把自家熟田拿出来改种甜柿的,种了有两百多棵,你看我们家柿子现在结的多好。”言语间透露着骄傲的何小兰,指着挂在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对记者说。去年,何小兰家的甜柿收了有3万余斤,按市价5元一斤算,就是近15万元的收入。“现在这个柿园就成了我家的聚宝盆了!”何小兰笑着对记者说道。

推广“柿”业 手把手教村民种甜柿

“我们乡下定决心推广种植甜柿,其实是缘于一个契机。”兴隆村村支书刘应强说。

原来,2002年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文复乡的许多耕地都要实现退耕还林,怎样在退耕还林后保障乡民们的收入,甚至增收,成了乡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

美丽多彩的文复民居。记者 冉桐 摄

根据文复乡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考虑,文复乡决定引进甜柿,并将甜柿作为文复的第二产业重点培育。

“当时退耕还林,我们每亩会补助农户245元的费用,当时很多农户还是简单的想拿到补偿费用了事,根本没想到还林之后的事。”刘应强说。据他介绍,文复乡为了调动农户种植甜柿的积极性,从选苗、用药、施肥、剪枝、嫁接……等等实行一条龙服务。

“当时每个干部身上都是背着任务的,2014年以前,我们干部经常都要下乡巡查,督促农户参加培训、养护柿树、配送农药等工作。而且在挂果后,我们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农户销售。”刘应强说。

据介绍,在甜柿的种植上,文复乡除了定期组织干部及乡民外出学习考察外,还会邀请农林果木专家来到文复“传经送宝”,就在田间地头对乡民进行现场辅导。“就在前几年,我们还请到过华中农大的卢教授来到我们乡,教授乡民如何剪枝,增加挂果量,乡民都很欢迎。”刘应强说。

除了教授栽植的理论知识外,乡里也会组织干部对乡民家的柿树成长情况进行督查,这家树该施肥了,那家树该剪枝了等等。“以前还是需要时常督促,最近几年甜柿丰产,农民家大多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现在大家都对甜柿种植比较上心了,不用督查都主动干了。”刘应强说。

何勇在自己的电商店里整理货架。记者 冉桐 摄

线上+线下 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甜柿红利

甜柿丰收了,如何才能把挂在树上的果实变成农民手中的实际收益呢?

采摘园、电商销售、甜柿深加工就是答案。采摘园线下销售目前是文复甜柿的主要销售渠道,电商销售和甜柿深加工辅助解决甜柿的销售问题。

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文复甜柿。记者 冉桐 摄

“每年的甜柿销售,采摘园的销售要占大头,像前段时间我们乡搞了个‘甜柿节’,以何小兰家的柿园为例,活动当天就销售了3000多斤的甜柿,现在文复的甜柿基本上都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如果还有各种原因导致卖不出去的,还会有做深加工的柿酒厂来按底价收购回去,加工成柿酒销售。”刘应强介绍道。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销售也是文复解决甜柿销售的有利手段。在文复乡街道上开着一家电商店的何勇今年从乡里种植户的手上收了5000多斤的甜柿,“今年我收的甜柿基本上已经都卖完了,在电商平台上卖,价格一般还要高些,加上运费包装,我这个的柿子一般都要十几块钱一斤,还是供不应求。”何勇说。在文复乡,像何勇一样运用互联网,把文复的甜柿卖到全国各地的电商店还有很多家。

游客在甜柿采摘园里体验手动采摘的乐趣。记者 冉桐 摄

“采摘园、电商销售、甜柿深加工,三剑齐下,保障种植户手中的甜柿不会烂在手里,确保乡民们都能享受到甜柿带来的红利。”刘应强说。

脱贫要“柿” 穷文复变身成甜柿之乡

在文复乡,像何小兰一样享受到甜柿红利的农户还有很多。

家住兴隆村的熊光芬,几年前还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在种植甜柿之前,家里的所有开支都仰赖丈夫马成华在外打工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

说起种植甜柿脱贫,熊光芬的脸上挂满笑容。记者 冉桐 摄

“当时家里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几千块,娃儿还要上学,老人也要照顾,日子的确过的有些恼火。”熊光芬说。而现在,熊光芬家一百多棵甜柿树正在自家后山上晒着太阳,圆圆的甜柿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诱人……

“现在我一个人在家操持柿园,并不比我老公在外打工挣得少。”熊光芬笑着对记者说道。去年,熊光华家的柿园结果1万余斤,实现增收5万多元,一举摘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户帽子。

像何小兰、熊光芬家一样已经初具规模的甜柿种植园,文复乡还有56个,到今年,全乡的甜柿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多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熊光芬家里各式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记者 冉桐 摄

从2004年决心引进甜柿,到如今成为武隆的甜柿之乡,文复乡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让文复的乡民们走上了甜蜜的“柿”业之路,挂在枝头的金黄柿子就像一个象征,昭示着贫困的消弭。

“现在我们全乡都在围绕如何打好甜柿这张牌上下功夫,争取把我们文复打造成为全市的甜柿基地,成为武隆乃至重庆市的一张名片。到那时你再到我们文复乡,估计又是一番大变样了。李维丰笑着对记者说道。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黄金柿“甜”了乡里人 武隆文复甜蜜“柿”业助农脱贫增收

2018-11-05 20:18:53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1月5日19时讯(记者 曹建)一幢幢缤纷多彩的农家小院,连绵成片的美丽荷塘,挂在枝头的金黄甜柿……不难看出,这里应该是个富饶之乡。

个大脆甜的文复甜柿。记者 冉桐 摄

这里,是重庆市武隆区的文复乡,也是如今的甜柿之乡。

但在多年之前,这里还是武隆乡民们提起来都直摇头的“臭文复。 “臭”文复如何实现逆袭?甜蜜“柿”业又如何发展而来?10月30日,华龙网记者走进文复乡,探索美丽文复的蜕变之路。

缤纷多彩的文复民居成了大山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冉桐 摄

借“柿”谋变 乡亲们初尝“柿”业甜头

金秋时节,走进武隆文复乡。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乃至村路两旁处处都是挂满黄金灯笼似的柿子树。

“我们这以前也产柿子,但是都是零星散落在山里的涩柿,不成气候,无法形成产业帮助乡民增收,现在你看到的甜柿是我们乡引进的甜柿品种。”文复乡宣传委员李维丰告诉记者,文复乡现在种植甜柿不仅具有天然脱涩功能,而且甜脆可口,含有的尼克酸、维生素B1、B2、E、C和B-胡萝卜素、铁、锌、硒等营养物质,大大超过苹果、梨、葡萄等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村民查看自家甜柿的长势。见习记者 曹建 摄

“来到我们乡尝过我们的甜柿的人,都赞不绝口,好卖的很,现在乡里绝大多数的乡民基本都种植有甜柿,少的几十棵,多的像有些大户家几百棵的也有。”李维丰说。

何小兰就是李维丰口里的“大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自家柿园的入口处整理采摘好的甜柿。

采访间隙,不少游客前来购买何小兰家的甜柿。见习记者 曹建 摄

“我们家是乡里第一批把自家熟田拿出来改种甜柿的,种了有两百多棵,你看我们家柿子现在结的多好。”言语间透露着骄傲的何小兰,指着挂在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对记者说。去年,何小兰家的甜柿收了有3万余斤,按市价5元一斤算,就是近15万元的收入。“现在这个柿园就成了我家的聚宝盆了!”何小兰笑着对记者说道。

推广“柿”业 手把手教村民种甜柿

“我们乡下定决心推广种植甜柿,其实是缘于一个契机。”兴隆村村支书刘应强说。

原来,2002年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文复乡的许多耕地都要实现退耕还林,怎样在退耕还林后保障乡民们的收入,甚至增收,成了乡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

美丽多彩的文复民居。记者 冉桐 摄

根据文复乡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考虑,文复乡决定引进甜柿,并将甜柿作为文复的第二产业重点培育。

“当时退耕还林,我们每亩会补助农户245元的费用,当时很多农户还是简单的想拿到补偿费用了事,根本没想到还林之后的事。”刘应强说。据他介绍,文复乡为了调动农户种植甜柿的积极性,从选苗、用药、施肥、剪枝、嫁接……等等实行一条龙服务。

“当时每个干部身上都是背着任务的,2014年以前,我们干部经常都要下乡巡查,督促农户参加培训、养护柿树、配送农药等工作。而且在挂果后,我们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农户销售。”刘应强说。

据介绍,在甜柿的种植上,文复乡除了定期组织干部及乡民外出学习考察外,还会邀请农林果木专家来到文复“传经送宝”,就在田间地头对乡民进行现场辅导。“就在前几年,我们还请到过华中农大的卢教授来到我们乡,教授乡民如何剪枝,增加挂果量,乡民都很欢迎。”刘应强说。

除了教授栽植的理论知识外,乡里也会组织干部对乡民家的柿树成长情况进行督查,这家树该施肥了,那家树该剪枝了等等。“以前还是需要时常督促,最近几年甜柿丰产,农民家大多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现在大家都对甜柿种植比较上心了,不用督查都主动干了。”刘应强说。

何勇在自己的电商店里整理货架。记者 冉桐 摄

线上+线下 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甜柿红利

甜柿丰收了,如何才能把挂在树上的果实变成农民手中的实际收益呢?

采摘园、电商销售、甜柿深加工就是答案。采摘园线下销售目前是文复甜柿的主要销售渠道,电商销售和甜柿深加工辅助解决甜柿的销售问题。

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文复甜柿。记者 冉桐 摄

“每年的甜柿销售,采摘园的销售要占大头,像前段时间我们乡搞了个‘甜柿节’,以何小兰家的柿园为例,活动当天就销售了3000多斤的甜柿,现在文复的甜柿基本上都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如果还有各种原因导致卖不出去的,还会有做深加工的柿酒厂来按底价收购回去,加工成柿酒销售。”刘应强介绍道。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销售也是文复解决甜柿销售的有利手段。在文复乡街道上开着一家电商店的何勇今年从乡里种植户的手上收了5000多斤的甜柿,“今年我收的甜柿基本上已经都卖完了,在电商平台上卖,价格一般还要高些,加上运费包装,我这个的柿子一般都要十几块钱一斤,还是供不应求。”何勇说。在文复乡,像何勇一样运用互联网,把文复的甜柿卖到全国各地的电商店还有很多家。

游客在甜柿采摘园里体验手动采摘的乐趣。记者 冉桐 摄

“采摘园、电商销售、甜柿深加工,三剑齐下,保障种植户手中的甜柿不会烂在手里,确保乡民们都能享受到甜柿带来的红利。”刘应强说。

脱贫要“柿” 穷文复变身成甜柿之乡

在文复乡,像何小兰一样享受到甜柿红利的农户还有很多。

家住兴隆村的熊光芬,几年前还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在种植甜柿之前,家里的所有开支都仰赖丈夫马成华在外打工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

说起种植甜柿脱贫,熊光芬的脸上挂满笑容。记者 冉桐 摄

“当时家里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几千块,娃儿还要上学,老人也要照顾,日子的确过的有些恼火。”熊光芬说。而现在,熊光芬家一百多棵甜柿树正在自家后山上晒着太阳,圆圆的甜柿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诱人……

“现在我一个人在家操持柿园,并不比我老公在外打工挣得少。”熊光芬笑着对记者说道。去年,熊光华家的柿园结果1万余斤,实现增收5万多元,一举摘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户帽子。

像何小兰、熊光芬家一样已经初具规模的甜柿种植园,文复乡还有56个,到今年,全乡的甜柿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多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熊光芬家里各式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记者 冉桐 摄

从2004年决心引进甜柿,到如今成为武隆的甜柿之乡,文复乡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让文复的乡民们走上了甜蜜的“柿”业之路,挂在枝头的金黄柿子就像一个象征,昭示着贫困的消弭。

“现在我们全乡都在围绕如何打好甜柿这张牌上下功夫,争取把我们文复打造成为全市的甜柿基地,成为武隆乃至重庆市的一张名片。到那时你再到我们文复乡,估计又是一番大变样了。李维丰笑着对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 徐力超]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