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黔江:金溪镇的扶贫之路(上):健康扶贫 抓准“病根”脱贫
导航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黔江:金溪镇的扶贫之路(上):健康扶贫 抓准“病根”脱贫

来源:华龙网2018-11-20

华龙网11月20日18时35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 记者 闫仪 实习生 张雪莹)“贫不怕,就怕病”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像两根刺般卡住了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贫困群众的喉咙,全镇580户贫困户中,近60%都是因病致贫。今(20)日,记者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采访了解到,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金溪镇工作队,黔江区卫生计生委等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金溪镇的这两根扼住喉咙的刺终于被拔了出来。

在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下,陈义平一家搬出了“山沟沟”,住上了洁白方正的房子。记者 闫仪 摄

病好了 日子也好了 

“现在的日子至少有盼头了。”已经脱贫的清水村3组村民陈义平说,以前腿脚一直痛又没钱治,住在山沟沟里出行也不方便。 

陈义平是清水村3组的村民,常年腿脚不好的她被定为二级残疾,连基本的农活都无法完成,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上五年级。

妻子身体弱、家庭收入低再加上孩子上学的压力,这一切的重担都落在了丈夫张朝斌的身上,张朝斌为了维持生计,常年外出打工,但他微薄的收入却很难支撑起这个家。

张朝斌一家的生活一度处于贫困状态,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曾被纳入建卡贫困户。

陈义平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记者 闫仪 摄

“随着金溪镇全面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家的日子也好过多了。”陈义平告诉记者,在2014年的时候一家人就已经从偏远的山沟里搬到了政府集中安置的新房子,出行方便了不少。去年的时候她还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8万余元的医疗费全部享受了减免,家里一分钱都没掏。不仅如此,三个孩子也享受到了不同级别的教育补助。同时,当地政府还为他家提供了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

“我的病治好了,日子也就没那么苦了。”陈义平说,虽然现在每个月还是需要买不少药,但医保也会报销一部分,目前也没什么太大的支出了,家里也脱贫了。

如今的陈义平也能做做简单的家务,养养鸡,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也获得了一定的补助,家里的收入也稳定了下来。

金溪镇清水村村民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记者 闫仪 摄

先拔“病根”才能拔“穷根”

和陈义平一家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同村村民田景菊老人。

“前几年我的脚突然疼到走不了路了,后来医生诊断为骨关节坏死,加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引起的腰疼,这些年花了6万多块看病。”田景菊说。

田景菊家里的三个女儿都远嫁了,老两口的养老保险除了药钱也剩不了多少,这6万块对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好在还有他们驻村扶贫工作队。”田景菊欣慰的告诉记者,不久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余小波告诉她自己能享受贫困户的减免政策了,马上也能前往黔江中医院获得专业治疗了。

其实在金溪镇像陈义平和田景菊这样因病致穷的还有不少家庭,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获得精准救治,只能靠吃点药来缓解病痛,最终却陷入越拖病越久,越治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金溪镇清水村画满彩绘的房子。记者 闫仪 摄

在找准“卡刺”的痛点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金溪镇工作队、黔江区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多次深入金溪镇8个村社,对金溪镇居民健康状况进行逐一入户调查,准确掌握全镇居民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精准救治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区卫生计生委组织精准医疗巡诊队,进村入户对金溪镇每位贫困患者开展精准诊疗,并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同时还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全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签约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协助患者选择就医。

据了解,截至目前,金溪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常驻人口的100%,使得贫困群众愁看病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黔江:金溪镇的扶贫之路(上):健康扶贫 抓准“病根”脱贫

2018-11-20 18:55:51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1月20日18时35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 记者 闫仪 实习生 张雪莹)“贫不怕,就怕病”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像两根刺般卡住了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贫困群众的喉咙,全镇580户贫困户中,近60%都是因病致贫。今(20)日,记者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采访了解到,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金溪镇工作队,黔江区卫生计生委等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金溪镇的这两根扼住喉咙的刺终于被拔了出来。

在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下,陈义平一家搬出了“山沟沟”,住上了洁白方正的房子。记者 闫仪 摄

病好了 日子也好了 

“现在的日子至少有盼头了。”已经脱贫的清水村3组村民陈义平说,以前腿脚一直痛又没钱治,住在山沟沟里出行也不方便。 

陈义平是清水村3组的村民,常年腿脚不好的她被定为二级残疾,连基本的农活都无法完成,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上五年级。

妻子身体弱、家庭收入低再加上孩子上学的压力,这一切的重担都落在了丈夫张朝斌的身上,张朝斌为了维持生计,常年外出打工,但他微薄的收入却很难支撑起这个家。

张朝斌一家的生活一度处于贫困状态,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曾被纳入建卡贫困户。

陈义平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记者 闫仪 摄

“随着金溪镇全面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家的日子也好过多了。”陈义平告诉记者,在2014年的时候一家人就已经从偏远的山沟里搬到了政府集中安置的新房子,出行方便了不少。去年的时候她还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8万余元的医疗费全部享受了减免,家里一分钱都没掏。不仅如此,三个孩子也享受到了不同级别的教育补助。同时,当地政府还为他家提供了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

“我的病治好了,日子也就没那么苦了。”陈义平说,虽然现在每个月还是需要买不少药,但医保也会报销一部分,目前也没什么太大的支出了,家里也脱贫了。

如今的陈义平也能做做简单的家务,养养鸡,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也获得了一定的补助,家里的收入也稳定了下来。

金溪镇清水村村民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记者 闫仪 摄

先拔“病根”才能拔“穷根”

和陈义平一家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同村村民田景菊老人。

“前几年我的脚突然疼到走不了路了,后来医生诊断为骨关节坏死,加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引起的腰疼,这些年花了6万多块看病。”田景菊说。

田景菊家里的三个女儿都远嫁了,老两口的养老保险除了药钱也剩不了多少,这6万块对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好在还有他们驻村扶贫工作队。”田景菊欣慰的告诉记者,不久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余小波告诉她自己能享受贫困户的减免政策了,马上也能前往黔江中医院获得专业治疗了。

其实在金溪镇像陈义平和田景菊这样因病致穷的还有不少家庭,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获得精准救治,只能靠吃点药来缓解病痛,最终却陷入越拖病越久,越治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金溪镇清水村画满彩绘的房子。记者 闫仪 摄

在找准“卡刺”的痛点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金溪镇工作队、黔江区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多次深入金溪镇8个村社,对金溪镇居民健康状况进行逐一入户调查,准确掌握全镇居民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精准救治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区卫生计生委组织精准医疗巡诊队,进村入户对金溪镇每位贫困患者开展精准诊疗,并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同时还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全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签约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协助患者选择就医。

据了解,截至目前,金溪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常驻人口的100%,使得贫困群众愁看病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责任编辑: 石月]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