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胜:返乡创业种果树带领乡亲共致富
华龙网11月2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熊瑛)他在外辛勤打拼10年,有了一定积蓄后返乡创业,在丰乐街道、竹溪镇、三汇口乡流转土地2250亩,种植纽荷、沃柑、青脆李、翠冠梨、蜜桃等果树,为村民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他的公司和产品先后被评为开州区社会扶贫先进单位、重庆市绿色示范点、中国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天和镇安静村3组、现年48岁的文太胜。
外出打工挣钱
近日,笔者来到丰乐街道乌杨村5组文太胜的柑橘基地,一股淡淡的橘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金黄的柑橘压弯了枝头,文太胜脸上绽放出丰收的喜悦。
“在外打拼10年,不仅增长了社会见识,也为我返乡创业提供了经济支撑。”文太胜谈起返乡创业经历,如数家珍。
如今的文太胜是重庆市开州区绿周果业有限公司的老板,拥有员工200余人。但在28年前,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打工仔。
1990年,文太胜高中毕业后,跟着村民一起外出打工。他在新疆金矿上淘过金、在上海餐馆做过水杂工,尽管很苦很累,但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令他十分满足。
文太胜把大部分的工资存下来,10年时间,他和妻子积攒了20万元。
“那个时候工资较低,除去所有开支,我和丈夫每个月要存3000多元。”文太胜的妻子李立玉说。
返乡种植果树
“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年轻可以靠体力打工,但老了谁还要呢?更何况家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他们需要照顾,回家创业是必然的。”文太胜说。
2000年1月,文太胜来到丰乐街道乌杨村,在朋友的引荐下,租了11.3亩土地,准备培植苗圃,走上了创业之路,并注册了重庆市开州区绿周果业有限公司。
文太胜尽管有苗木培植经验,也曾掌握嫁接技术,但已有10多年没接触这一行,概念和技术上还是有些模糊和生疏。他购买了《南方果林》《果农之友》等书籍,以及相关DVD光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文太胜培植的树苗有纽荷、沃柑等柑橘树,还有霞玉、翠冠等梨树,当年就产生了经济效益。后来,他不断扩大苗圃规模,经过3年的努力,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100余亩。
2004年2月,文太胜不满足培植苗木,又在丰乐街道乌杨村流转土地150亩,种植柑橘树和梨树。为了便于灌溉和采摘,他又投资修建了山坪塘、机耕道、石梯,不但把打工积攒下来以及培植苗木的钱花光了,还借了10万元。
“10万元外债是小事,你不要有任何压力和担忧。我算了一下,只需4年,150亩果树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文太胜信心满满地拍着妻子的肩膀安慰道。
带领村民致富
“我种的这些水果,没有喷洒农药,全部采用诱引纸、诱引球、诱引瓶捕虫。2008年,150亩果树获得丰收,除去所有开支,挣了30万元,不但把20万元成本收了回来,而且还清了10万元债务。”文太胜说。
2013年,文太胜通过多次考察,在三汇口乡杨关村、小江村流转土地800亩,种植晚熟青脆李640亩、梨树和油桃树160亩。经过3年精心培育和管护,去年已大量挂果,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
2015年4月,文太胜又在竹溪镇大海村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沃柑,去年大量挂果,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
文太胜的公司不仅为丰乐街道、三汇口乡、竹溪镇200余村民提供了300个就业岗位,还为30个贫困人口解决了就业难题。他种植的脐橙、梨子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称号。2017年,公司被评为开州区社会扶贫先进单位。今年,他正在创建重庆市绿色示范种植基地。
“我从2012年开始在文太胜的基地打工,平均每个月可以挣800多元,一年收入1万多元,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还有节余。”丰乐街道乌杨村贫困户王芳碧笑呵呵地说。
“我与这些果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早已把它们当作我精心养育的孩子,舍不得放、舍不得丢。我想把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到国外。”文太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