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渝北发挥“三大效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华龙网11月23日13时45分讯(记者 闫仪)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渝北区给出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答案。今(23)日,记者从重庆市渝北区环境保护局获悉,近年来,渝北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为此,渝北区在生态环保方面深耕细作,依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和生态创建任务分工,全面推进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方面36项指标达标建设,重点攻坚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城镇污水处理率达标三大工程,又好又快地完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等工作,推动社会共治共建共享。
齿轮效应
好生态带来好发展
熏腊肉也能用到高科技?为了避免传统熏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渝北区引进的“神器”——一体化环保熏制系统引起了居民们的广泛关注。“这个机器好神奇。熏腊肉还不污染环境!”居民刘林君不禁赞叹道,“有了这个设备,大家可以放心了。”
据介绍,该系统分为熏制机与净化机两部分,一旦熏制机开始运行,它产生的烟雾就会进入净化机内净化,空气净化率在99.3%左右,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个小小的利民工程仅仅是渝北区生态环境建设大系统中的一颗小齿轮。
据了解,该区上下一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思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奋斗目标和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国际航空港三大功能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渝北区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实施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好生态才能带来好发展。
为此,渝北区努力发挥好各部门的齿轮效应,奋力开创山清水秀美丽渝北新未来,将渝北建成“人文宜居、创新智能、绿色低碳、山清水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新标杆。
集群效应
调结构带来新突破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国内外的“大腕级”企业携新兴项目落户渝北,展示了渝北开发开放的魅力——通过面向全球的市场,集聚全球的企业和人才。渝北战略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年提高离不开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我们企业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经过多地考察,我们认为重庆渝北的生态环境优势能为我们降低很多能耗,这给了我们在此设立分公司的信心。”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级主管王麟浩说。
据了解,近年来,渝北区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依法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合理淘汰,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改造,对开发建设中的工地等污染源进行合理整治。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了大功夫——引进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成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新抓手。
“筑好生态环境的巢,引来新兴产业的凤。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带来产业格局的新突破。”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
统计显示,今年1-9月,渝北区的智能终端产业完成产值182亿元,增长105%,带动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4.8%、38.5%,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等智能制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1.4%、385.1%、109%。
下一步,渝北区将着力打造智能硬件、智能设备、核心元器件等智能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产品和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基本建成智能制造基地。
联动效应
总动员带来全面发展
渝北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动员的号角早就吹响。2013年,根据原环保部要求,结合渝北区新时期发展实际情况,对国家生态区创建规划进行了修编,印发了《渝北区国家生态区创建规划(2013-2020年)(修编)》。
今年以来,渝北区通过建立例会制,加强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设置环保考核内容等举措,全力推进渝北生态环保工作。
就在不久前,《渝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紧密结合渝北实际,在把握渝北区生态文明建设现实状况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分析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及问题,提出的创建主要目标任务较为合理、重点工程措施得当,对指导渝北区科学有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该区持续深化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夯实环境污染防治基础,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全面发展。
在该基础上,一套“组合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渝北区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良序发展,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四级网格责任制;坚持“零容忍、出重拳”,依法严惩、重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宣传引导,激励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系列的联动举措获得了群众的点赞
以市民熟知的碧津湖为例。去年10月,渝北区投资800余万元启动了碧津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这一次,该区没有按照传统“清淤-修建污水净化装置-搭建生态浮床治污”的湖库污染治理方式,而是创新地采用了“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
传统治理方式有其优点,但也容易造成治标不治本的结果。为了实现湖库的立体生态修复,渝北区决定引入生态技术——将百万只食藻虫投放到碧津湖里,这些专食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绿藻的食藻虫和湖底的沉水植物可构建起一套“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
经过生态修复,碧津湖水质已达三类水质标准。
碧津湖生态修复的经验给了渝北区信心,今年该区又启动了双龙湖、龙舌湖、晚晴园、木鱼石公园的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预计2019年将全面完成治理和修复。
“碧津湖的水清澈透明,周边环境也十分怡人,每次来散步都让人心情很愉悦。”家住双凤桥的刘秀娟说。
“三大效应”奏响了渝北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冲锋号。随着建立好生态、好环境的多项举措进一步深化,渝北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序并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在主城区排名前列,在GDP总量排名上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