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金溪镇的脱贫之路(下):特色产业斩“穷根”
导航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金溪镇的脱贫之路(下):特色产业斩“穷根”

来源:华龙网2018-11-23

华龙网11月23日13时30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 记者 闫仪 实习生 张雪莹)今(23)日,初冬的太阳出来了。当广大市民在晒太阳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村民们却在晒心情。今年,村民们通过养蚕、猕猴桃种植多收了“三五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太阳好,村民们的心情更好。

在美丽的家园里,老人们生活怡然自得。记者 闫仪 摄

蚕桑产业迸发生机

金溪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大山绵延不断,乡村公路蜿蜒盘旋在45度的山坡上,村道路坡陡弯急,土地贫瘠、资源有限,村民长期受穷。

穷则思变,怎么变?金溪镇开始瞄准特色产业。

初冬时节,记者前往清水村采访,见到村民谢家意的时候,他正背着20多斤的砍茅工具在荒地上忙活。

“去年刚开始请不起工都得我一个人弄,所以我只种了30亩蚕桑,今年想多种些,再请十来个人帮忙。”谢家意告诉记者,现在发展蚕桑的势头很足,他想将这片百亩来地的茶林荒山开整出来,扩大自己的蚕桑产业。

在2016年之前,谢家意就像村里其他青壮年一样,一年到头在全国各地奔波,靠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维持生计。村干部多次打电话喊他回乡创业,但他一直犹豫不定。

2016年春节,村干部再次到谢家意家,动员他回乡发展蚕桑产业。

本来,谢家意想外出打工,他认为来钱快。但是捱不过面子,怀着试一试的态度,谢家意勉强答应留在家中种植蚕桑。结果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觉得村里蚕桑产业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谢家意说,现在从种到卖都不用愁,镇上还有一个统一的收集站,按照蚕桑的等级分钱,加上补贴,每公斤蚕茧可卖到39.5元,一年算下来,收入很不错。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不少像谢家意一样的养蚕大户,正带动村民走出一条养蚕致富的路子。

2017年10月,望岭村村民王少友流转了247亩土地,建起蚕桑基地,成立了谚凯蚕桑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在今年8月30日,该合作社建成了重庆市首条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并投入到运用中,成效显著。

金溪镇养蚕大户谢家意正背着20多斤的工具砍茅开荒。记者 闫仪 摄

致富猕猴桃促增收

“以前就种点水稻、玉米等作物,一亩地最多能收入1300多元,除掉成本,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清水村贫困户王绍楷告诉记者,以前他也是想出去打工,但却很少有工厂要他,所以家里过得十分拮据。

2014年,当地政府为了帮助清水村脱贫,带来了猕猴桃种植项目,这才让王绍楷走上了脱贫之路。

王绍楷说,在那时候,尽管政府免费提供猕猴桃种苗、种植需要的设备,以及专业的技术支持,但他心里还是犯嘀咕,从未种过猕猴桃,掌握不了技术失败了怎么办?

最后,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刚开始什么都难,自己又没文化,只能靠技术员手把手的教。”王绍楷说,那时候好不容易把猕猴桃种出来了,背到集市上却又卖不掉,销路又犯了愁。

但很快政府就出面联系了专业种植猕猴桃的公司上门收购。

“当时只种了2亩猕猴桃,大概挂果500斤,不到半小时就卖完了。”王绍楷说,虽然去年因为次果太多影响了收入,但还是卖出了4300多元,比起种水稻的收入简直是成倍增长。

王绍楷说,今年有经验了,他要多栽5亩地,他相信总有一天能摆脱贫困。

特色产业帮助村民脱贫

蚕桑和猕猴桃是金溪镇的特色产业之一,镇党委书记李波告诉记者,如今金溪镇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农业产业发展确立了“1555”目标,计划发展蚕桑15000亩,水果5000亩、蔬菜5000亩,其中重点培育5000亩亩收万元立体农业示范片,推动全镇粮经比例结构优化到1:9。

据了解,目前金溪镇已完成5000亩亩收万元立体农业示范片,新栽桑2500亩,猕猴桃、蜂糖李、脆果等特色水果5100亩,羊肚菌、辣椒、南瓜灯蔬菜5350亩。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金溪镇的脱贫之路(下):特色产业斩“穷根”

2018-11-23 13:5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1月23日13时30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 记者 闫仪 实习生 张雪莹)今(23)日,初冬的太阳出来了。当广大市民在晒太阳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村民们却在晒心情。今年,村民们通过养蚕、猕猴桃种植多收了“三五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太阳好,村民们的心情更好。

在美丽的家园里,老人们生活怡然自得。记者 闫仪 摄

蚕桑产业迸发生机

金溪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大山绵延不断,乡村公路蜿蜒盘旋在45度的山坡上,村道路坡陡弯急,土地贫瘠、资源有限,村民长期受穷。

穷则思变,怎么变?金溪镇开始瞄准特色产业。

初冬时节,记者前往清水村采访,见到村民谢家意的时候,他正背着20多斤的砍茅工具在荒地上忙活。

“去年刚开始请不起工都得我一个人弄,所以我只种了30亩蚕桑,今年想多种些,再请十来个人帮忙。”谢家意告诉记者,现在发展蚕桑的势头很足,他想将这片百亩来地的茶林荒山开整出来,扩大自己的蚕桑产业。

在2016年之前,谢家意就像村里其他青壮年一样,一年到头在全国各地奔波,靠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维持生计。村干部多次打电话喊他回乡创业,但他一直犹豫不定。

2016年春节,村干部再次到谢家意家,动员他回乡发展蚕桑产业。

本来,谢家意想外出打工,他认为来钱快。但是捱不过面子,怀着试一试的态度,谢家意勉强答应留在家中种植蚕桑。结果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觉得村里蚕桑产业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谢家意说,现在从种到卖都不用愁,镇上还有一个统一的收集站,按照蚕桑的等级分钱,加上补贴,每公斤蚕茧可卖到39.5元,一年算下来,收入很不错。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不少像谢家意一样的养蚕大户,正带动村民走出一条养蚕致富的路子。

2017年10月,望岭村村民王少友流转了247亩土地,建起蚕桑基地,成立了谚凯蚕桑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在今年8月30日,该合作社建成了重庆市首条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并投入到运用中,成效显著。

金溪镇养蚕大户谢家意正背着20多斤的工具砍茅开荒。记者 闫仪 摄

致富猕猴桃促增收

“以前就种点水稻、玉米等作物,一亩地最多能收入1300多元,除掉成本,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清水村贫困户王绍楷告诉记者,以前他也是想出去打工,但却很少有工厂要他,所以家里过得十分拮据。

2014年,当地政府为了帮助清水村脱贫,带来了猕猴桃种植项目,这才让王绍楷走上了脱贫之路。

王绍楷说,在那时候,尽管政府免费提供猕猴桃种苗、种植需要的设备,以及专业的技术支持,但他心里还是犯嘀咕,从未种过猕猴桃,掌握不了技术失败了怎么办?

最后,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刚开始什么都难,自己又没文化,只能靠技术员手把手的教。”王绍楷说,那时候好不容易把猕猴桃种出来了,背到集市上却又卖不掉,销路又犯了愁。

但很快政府就出面联系了专业种植猕猴桃的公司上门收购。

“当时只种了2亩猕猴桃,大概挂果500斤,不到半小时就卖完了。”王绍楷说,虽然去年因为次果太多影响了收入,但还是卖出了4300多元,比起种水稻的收入简直是成倍增长。

王绍楷说,今年有经验了,他要多栽5亩地,他相信总有一天能摆脱贫困。

特色产业帮助村民脱贫

蚕桑和猕猴桃是金溪镇的特色产业之一,镇党委书记李波告诉记者,如今金溪镇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农业产业发展确立了“1555”目标,计划发展蚕桑15000亩,水果5000亩、蔬菜5000亩,其中重点培育5000亩亩收万元立体农业示范片,推动全镇粮经比例结构优化到1:9。

据了解,目前金溪镇已完成5000亩亩收万元立体农业示范片,新栽桑2500亩,猕猴桃、蜂糖李、脆果等特色水果5100亩,羊肚菌、辣椒、南瓜灯蔬菜5350亩。

[责任编辑: 石月]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