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油房村:家门口打工月入2000元 照顾老人孩子都不耽误
导航

巴南油房村:家门口打工月入2000元 照顾老人孩子都不耽误

来源:华龙网2018-11-29

华龙网11月29日14时25分讯(通讯员 袁启芳)11月27日,巴南区丰盛镇油房村蔬菜基地大田里,几名妇女正在收获花菜。她们小心地将一棵棵花菜拔下来,然后精心整理包装,将花菜放进箱里。正在打包花菜的村民窦先芬说:“过去一到冬季总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现在就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2000多元钱,家门口打工也能走上富裕路啊!”

油房村位于丰盛镇东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紧挨彩色森林景区,交通便捷。油房村人均田地少,几乎一半的村民外出打工,大片田地被丢荒。为盘活土地、增加农民收入,丰盛镇通过土地自主流转,将200多亩闲置地、低效益地集中到一家蔬菜基地,主营蔬菜种植。现在,基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留守村民成为蔬菜基地生产的主力军,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在村里的蔬菜基地打工,工资按小时计算,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兼顾地里农活,能在家门口边挣钱,真是件大好事。”窦先芬告诉记者。她今年52岁,家离蔬菜基地大约1公里路,丈夫早早就加入了打工大军。她一直留守在家照顾家庭,为了补贴家用,除了种好家里的承包地外,她闲暇之余就近打工挣钱。

在油房村,像窦先芬这样为了照顾家庭而不能出去打工的留守妇女不在少数。对她们这样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来说,能在本地得到一份常年的工作实属不易。她们独自担负起了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忍受夫妻城乡两隔的家庭生活。“我这年纪进厂没人要,在基地做工有钱赚又轻松,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千。”同样在基地打工的52岁村民彭先模说.

彭先模说,蔬菜基地没建到村里以前,自己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养两头肥猪,卖一头2000多元钱,剩一头做成腊肉吃,再没有其他的收入。蔬菜基地建好后,他将自家的土地出租,2亩地租金一年近2000元,到基地打工,按每天50元结算工资,每月收入千多元,一举多得哟。

“这种现金性收入是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门路,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蔬菜基地用工问题,他们为蔬菜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保证,也为市场做出了贡献。”蔬菜基地老板杨正全说,蔬菜基地共占地200余亩,常年在这里干活的有20余个女工。她们年龄均在50至70岁之间,每人每天上8小时的班为一个工作日,工资在50至60元之间。如果遇到种菜和收菜的高峰期,除提供免费午餐外,还另外支付加班的报酬。村民在家门口就近上班,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人。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巴南油房村:家门口打工月入2000元 照顾老人孩子都不耽误

2018-11-29 14:36:2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1月29日14时25分讯(通讯员 袁启芳)11月27日,巴南区丰盛镇油房村蔬菜基地大田里,几名妇女正在收获花菜。她们小心地将一棵棵花菜拔下来,然后精心整理包装,将花菜放进箱里。正在打包花菜的村民窦先芬说:“过去一到冬季总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现在就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2000多元钱,家门口打工也能走上富裕路啊!”

油房村位于丰盛镇东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紧挨彩色森林景区,交通便捷。油房村人均田地少,几乎一半的村民外出打工,大片田地被丢荒。为盘活土地、增加农民收入,丰盛镇通过土地自主流转,将200多亩闲置地、低效益地集中到一家蔬菜基地,主营蔬菜种植。现在,基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留守村民成为蔬菜基地生产的主力军,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在村里的蔬菜基地打工,工资按小时计算,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兼顾地里农活,能在家门口边挣钱,真是件大好事。”窦先芬告诉记者。她今年52岁,家离蔬菜基地大约1公里路,丈夫早早就加入了打工大军。她一直留守在家照顾家庭,为了补贴家用,除了种好家里的承包地外,她闲暇之余就近打工挣钱。

在油房村,像窦先芬这样为了照顾家庭而不能出去打工的留守妇女不在少数。对她们这样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来说,能在本地得到一份常年的工作实属不易。她们独自担负起了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忍受夫妻城乡两隔的家庭生活。“我这年纪进厂没人要,在基地做工有钱赚又轻松,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千。”同样在基地打工的52岁村民彭先模说.

彭先模说,蔬菜基地没建到村里以前,自己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养两头肥猪,卖一头2000多元钱,剩一头做成腊肉吃,再没有其他的收入。蔬菜基地建好后,他将自家的土地出租,2亩地租金一年近2000元,到基地打工,按每天50元结算工资,每月收入千多元,一举多得哟。

“这种现金性收入是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门路,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蔬菜基地用工问题,他们为蔬菜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保证,也为市场做出了贡献。”蔬菜基地老板杨正全说,蔬菜基地共占地200余亩,常年在这里干活的有20余个女工。她们年龄均在50至70岁之间,每人每天上8小时的班为一个工作日,工资在50至60元之间。如果遇到种菜和收菜的高峰期,除提供免费午餐外,还另外支付加班的报酬。村民在家门口就近上班,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人。

[责任编辑: 李淼]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