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吗?重庆文物修复师们今日举行巧手大PK
华龙网11月29日15时讯(记者 姜力菘 实习生 王婷婷)今(29)日上午,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和师带徒(师承制)成果PK——票选最佳修复文物(复赛)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记者了解到,这两项活动均为“遗产保护见初心·工匠技艺担使命”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子活动,该活动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举行。
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锤炼全院干部职工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推动重庆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共有2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9名专业技术人员17件文物参与师带徒(师承制)成果PK——票选最佳修复文物(复赛)。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两项竞赛活动均紧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主题,各参选项目打破传统文物保护模式,改进工作模式、丰富工作手段、善用科技设备、发挥创新思维,是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一体化保护”思路下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的成功实践,促进了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深入挖掘和宣传展示。
据介绍,早在2000年的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就在出土陶器修复、铜器修复、拼接、拓片等传统修复手段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该研究院在铁器、瓷器、壁画、皮影等难度较大的文物修复屡有建树。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有着十年拓片经验的谢应印告诉记者,拓片是用宣纸和墨汁将文物上的文字图案进行拷贝,包括了洗面、上胶、上纸、赶气泡等八个步骤,而上墨过程中手的轻重极为重要。随着比赛的进行,参赛人员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师傅一样,力求精确严谨,一幅幅不同样式的图案逐渐清晰呈现在纸张上,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
此外,师带徒文物修复竞赛也深受大家欢迎。记者了解到,9名优秀专业修复人员是由初赛筛选推出,复赛现场他们依次演示自己的参赛作品,将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照片对比呈现,经过网络、现场观众、专家三方投票,按3:3:4的比例计入参赛选手的总票数,最终票选出“新石器瓮棺葬具一组修复”“民国八人抬轿皮影修复”“明贴金铜佛塔修复”“战国勾连雷纹青铜壶修复”“民国粉彩瓷瓶修复”五件最佳修复作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师承制是该研究院坚持多年的文物修复师带徒模式,目的就是把老专家、老师傅们在文物修复保护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精湛的修复技艺传承下去,今天在活动现场展示的这些精美的修复保护后的文物,是该研究院坚持这一传承的丰硕成果。
据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还将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创新修复保护好的精美文物表达方式,讲好重庆的文物修复保护故事,用文物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式,充分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彰显重庆文化遗产魅力,增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国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