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永兴:到家门口“扶贫赶场” 人大代表这样做好扶贫工作
华龙网12月3日11时15分讯(首席记者 雷其霖 通讯员 官黎)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区、镇两级级人大代表在精准扶贫工程中,凝心聚力献计献策,催生出扶贫攻坚繁花似锦的新景象,不仅加快了全镇贫困户的脱贫步伐,而且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各级联动打好帮扶“组合拳”
永兴镇有两级人大代表73名,大都是区镇级部门、企业或村级负责人,为切实搞好精准扶贫,他们深入到所在选区,调查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目前现状、脱贫意向、脱贫计划,列出扶贫清单,并指导镇扶贫办按“户有卡、村有档、镇有册”的工作要求全部整理归档。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和贫困户的不同需求,协助镇政府科学制定脱贫计划,2018年,该镇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分别实施了扶贫赶场、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农村电商项目。让贫困家庭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好帮扶“组合拳”。
同时,永兴镇还实施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所、卫生院、农服中心等部门联动,实现行业扶贫和社会救助救济扶贫的有机结合,把优惠政策、项目资源、扶持资金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累计整合资金2448余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和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通过提升低保标准、扩大贫困救助覆盖面、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先后发放各类社会保障和救助资金120余万元,为2300余名贫困群众解决了生活难题,有力助推了扶贫攻坚工作的纵深开展。
扶贫赶场开到了家门口
“6年的老鸭子200元一只,9年的老鸭子250元一只,绝对正宗。”6月3日,永兴镇农贸市场里热闹非凡,万狮桥村的贫困户杜锡光向城里来的客人介绍富硒土货。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赚了好几百元。
今年初,江津区永兴镇党委书记、区人大代表马中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所在选区选民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针对城里人有土货需求,镇里有土货滞销的情况特点,创新提出扶贫赶场,积极发动区镇两级人大代表与江津各大工业园区企业或商会联系,组织企业职工到永兴镇以市场价购买土货,用“以购代扶”的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增加贫困户收入。
“土货在市场上的售价可观,只要困难户勤快些,多产些农家菜,家门口就能实现收益。”尝到甜头的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现在他们种植养殖农家土货的积极性很高,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勤劳脱贫。
现在,永兴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客人到镇里购土货,并精选几十户困难户到指定地点集中销售。为保证土货的质量,永兴镇对每位建卡贫困户进行编号,外来购物的客人可以了解自己所购土货的来源。为方便顾客,该镇还在集市设置了电子秤、宰杀点和打包中心,让客人放心购物。目前,已累计开展7次扶贫赶场,帮助贫困户销售土货45万余元,让参与扶贫赶场的贫困户平均增收超过3200元。
积极履职为民拓富路
“贫困村要如期脱贫,必须干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群众富不了,发展产业是每一个村的第一要务”,这是永兴镇人大主席、区人大代表兰祥秀在年初人代会上提出的要求。
俗语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永兴镇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积极落实人大代表关于扶贫攻坚需“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建议,通过组织代表外出学习、调研,认真借鉴周边区县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引入资金和技术发展珍稀苗木500亩;百香果、猕猴桃等优质生态水果600余亩等业态,以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帮助贫困村民脱贫。
同时,区、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脫贫攻坚战,代表在行动”活动,领头发展蛋鸡、肉牛、生猪养殖和茶叶、猕猴桃、百香果、红心蜜柚种植等立体农业,成功探索出了“商会吸纳+资金互助+就业引导+资本参股+资产承租”的精准到户产业扶贫体系和“种养殖+合作社+贫困户”、“致富带头人+种养殖+贫困户”设施农业扶贫模式,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