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病患者到脱贫能手 涪陵“健康扶贫”托起庄稼汉新生
华龙网12月6日19时50分讯(记者 林森 通讯员 周伟 曾林)“不怨天,不怨地,只怪自己得错病;不勤劳,不努力,只能坐着等死;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要靠自己。”这是重庆涪陵区江北街道邓家村1组社员周可平勉励自己的话。
今日,记者从涪陵区旅发委获悉,早在周可平9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没过多久,父亲也撒手人寰。他没有因父母的离去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上进读书,自强自立,克服困境。20岁那年外出务工,后与妻子相识相知相守,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日子还算过得美满。
他说:“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父母不在了,我更清楚只有靠自己。”
2013年,周可平36岁,因身体浮肿去医院检查,不幸被查出糖尿病、高血压,后因肝病入院,2014年底被诊断出重度尿毒症。当得知自己患上大病后仿佛天塌:“妻子谁陪伴?4岁的女儿谁照顾?大笔的医疗费怎么办?家里的庄稼谁去种?我的明天在哪里?”
2015年6月开始,在村社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关心呼吁下,他被纳入了低保和贫困对象。在健康扶贫等系列政策的帮扶下,他开始主动到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尝试做第一次透析,之后一直坚持每周3次,身体慢慢好转。治疗期间,每一次住院、每一次透析,妻子都不离不弃。
病情好转后,工作无着落,医药费、女儿书本费和家庭开支等接踵而来的困境,让周可平不堪负重。这个时候,涪陵区扶贫领导来了,江北街道干部来了,驻村帮扶干部来了。
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帮扶干部们用心讲解健康扶贫政策,政策帮扶解决其大部分医疗费;每月创新开展“一表一账一轮”走访,及时了解他的身体、家庭、住房安全等情况;开展“阳光”思想教育,悉心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助力提升“飞”的意识。他们共同为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计划,2017年协调落实产业发展贷款资金5万元;2018年带动产业扶贫,发展其加入重庆葛亮山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
周可平在大家的帮助下,从自身实际出发,决定发展养殖业,从开始喂10头、20头、30头……到现在的一年出栏生猪70余头,每头猪能有近600元的利润,每年就生猪出售增收近4.2万元。妻子也决定大力发展榨菜种植,下地开机器翻土培土,种榨菜苗砍榨菜,从开始种植2亩地发展到现在种植近10亩,每年榨菜种植销售增收近2万元。收入增加了,生活稳定了,自己看病、女儿读书再也不发愁了。
现在的周可平和家人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