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春风唤来燕归巢 铜梁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导航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春风唤来燕归巢 铜梁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2018-12-11

华龙网12月11日10时25分讯(记者 陈星 李黎)3年前,舒秋兰辞去重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铜梁鱼龙村从零开始做电商,为村民搭起一座土货进城的桥梁。

去年,在外跑运输的林光华回到兴发村办农家乐、种李树。看着效益增加,他又对村里的发展上了心,与村党支部成员一起,对 “花果山”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本来在家种樱桃的吴先梅打起了林下养鸡的主意,填补了樱桃种植的“空档期”。吴先梅说,下一步还将扩大养殖,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增收……

昔日燕南飞,今朝燕归巢。这几年,重庆铜梁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群燕”,带着观念、技术、资金逐渐归来,乡村振兴在铜梁这片大地上遍地开花。

左沁灵和她的小伙伴作为铜梁本土人才留在了老家,正在经营一家电商公司。记者 李黎 摄

群燕归巢——

卖不掉到不愁销 镇村干部成“快递员”

12月6日一大早,空气中还弥漫着油条、煎包的诱人香味,小林镇就开始热闹起来,前来赶场的人熙熙攘攘,集市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从鱼龙村、圣灯村、庆云村、华寿村等地赶来的村民,自发地带上土鸡、土鸭、蔬菜等农产品,在集市上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队伍旁,“晓霖捎客”电商平台的负责人舒秋兰正忙着验货、称重、打包、装车。这些从村里走出来的农货即将搭车进城,继而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小林镇位于铜梁区西部,属于边远山乡,农村存在大量“小散弱”群体,农民家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城里人吃不到农村土货。

2016年底,舒秋兰辞去重庆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作为本土人才在鱼龙村任职,在小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去年5月,“晓霖捎客”上线运行。

“村民种养规模小、散户收购物流成本高。”舒秋兰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个问题,小林镇的镇、村干部发展起“后备箱经济”,即采取网上下单、干部顺路送货的方式,为村民搭起一座土货进城的桥梁。

农户家里收购的土鸡。资料图

通过镇、村干部的后备箱,农户的大米、蔬菜、土鸡蛋、土鸡鸭等通过“接力”的形式运到城里,有效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问题。现在,“晓霖捎客”电商平台,每月交易额能达到十几万,切实让众多农民获益。

“我喂了6头猪,可以卖1万多块,除了本钱和其他花销,明年买小猪仔的钱也有了。”陈中文是小林镇庆云村的建卡贫困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电商,再也不愁销路了。

同“晓霖捎客”一样,今年五月份,在政府的支持下,石鱼镇3名本土人才一起合伙建起了犇途赢财电商平台,到目前为止,平台销售额已达180多万。电商平台辐射石鱼镇8个村和周边村镇,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难问题。

“本土人才回来做了农村老百姓做不成的事。”石鱼镇党委书记左春华说,在乡村精准脱贫工作中,本土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农产品卖不出去,现在完全不愁销。

收购农户李子。资料图

归燕反哺——

空壳村变产业村 农村具备“造血”功能

天空飘着丝丝小雨,在石鱼镇长乐村的一片花椒园里,左一帆正蹲在地头查看花椒的生长情况。

左一帆是石鱼镇长乐村人,之前一直在做石材生意,今年7月份,左一帆到长乐村流转70多亩土地,引进技术开始种植花椒。现在花椒已长到了五六十厘米,左一帆说,两年后,便可投产。

今年刚种植的花椒苗。资料图

3年前,吴先梅从湖北回到双山镇建新村,种了80几亩樱桃,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吴先梅又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

今年,吴先梅又打起了林下养殖的主意,养了300多只鸡,填补了樱桃种植的“空档期”。吴先梅说,效益好,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着周边村民一起养。

林下养鸡。资料图

这些“归巢之燕”,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活力,更是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去年年底,一直在外跑运输的林光华回到石鱼镇兴发村,盖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同时种了近200株李树,光是游客采摘李子一年能挣两三万元,林光华说,加上农家乐的收入,一年能挣10多万元。

看着收益增加,林光华对村里的发展上了心。今年采摘季过后,林光华等返乡人员与村党支部成员们一起,对村里“花果山”的提档升级进行完善。几个月下来,新的规划获得大伙的认可,6.8公里的田间便道修了起来,新的停车场建了起来,环山路的走向定了下来。今年,兴发村还被铜梁区列入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在外打工多年的林光华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记者 李黎 摄

随着返乡回流人员增多,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观念在铜梁落地生根。巴川街道的微循环流水养殖推广顺利;双山镇有机柠檬种植取得了生产与生态双赢;庆隆镇金源村水产养殖实现了低碳高效,污水处理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归燕”群体带来的技术、资源、市场等要素的推动下,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新动力。

群燕筑巢——

留不住到留下来 铜梁多举措留住“老乡”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关键是人才,如何把握市场规律留住人才?铜梁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与铜梁区坚持“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结合、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结合”的思路不无关系。铜梁不仅是让燕归来,更要让燕留下来,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铜梁积极引导外出及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兴业,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这项事业,盘活农村资源。

“我们不仅是让人才留下来,更要流得出去。”上述负责人说,现在,铜梁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本土人才,本土人才的引进解决了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没有生力军的现状。对于有志于在农村成才、奉献基层的年轻人,铜梁还会给予他们成为后备干部的机会。

犇途赢财的负责人左沁灵便是一个例子,2013年,她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自由职业,2015年,她通过了铜梁本土人才招聘,任石鱼镇长乐村村主任助理。两年时间,左沁灵已经晋升为村干部。

为鼓励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留在家乡,每年春节前后,铜梁还会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开展“就业创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再就业服务周”等招聘活动,还利用街道和村社区LED显示屏发布用工信息,留住“老乡”。记者了解到,对于回家的“老乡”,政府还会给予返乡就业补贴。

铜梁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把老乡留下来。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随着铜梁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返乡者能在熟悉的环境、亲和的乡风和良好的治理互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安心留下来,返乡者从乡村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与在外打工的收益差距正逐步缩小。

多项举措并行下,目前,铜梁区到村里挂职的本土人才已有273人;通过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今年铜梁已成功留下上万人;此外,铜梁还出台了“人才十条”,吸引更多的中高端人才回来,现在,铜梁已建成三个博士后工作站,三个院士工作站。

从燕南飞,到凤归巢。铜梁空壳村变产业村,“输血”变村民自己“造血”,乡村人气有了,生机有了,风景也更美了。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春风唤来燕归巢 铜梁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

2018-12-11 10:34:1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2月11日10时25分讯(记者 陈星 李黎)3年前,舒秋兰辞去重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铜梁鱼龙村从零开始做电商,为村民搭起一座土货进城的桥梁。

去年,在外跑运输的林光华回到兴发村办农家乐、种李树。看着效益增加,他又对村里的发展上了心,与村党支部成员一起,对 “花果山”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本来在家种樱桃的吴先梅打起了林下养鸡的主意,填补了樱桃种植的“空档期”。吴先梅说,下一步还将扩大养殖,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增收……

昔日燕南飞,今朝燕归巢。这几年,重庆铜梁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群燕”,带着观念、技术、资金逐渐归来,乡村振兴在铜梁这片大地上遍地开花。

左沁灵和她的小伙伴作为铜梁本土人才留在了老家,正在经营一家电商公司。记者 李黎 摄

群燕归巢——

卖不掉到不愁销 镇村干部成“快递员”

12月6日一大早,空气中还弥漫着油条、煎包的诱人香味,小林镇就开始热闹起来,前来赶场的人熙熙攘攘,集市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从鱼龙村、圣灯村、庆云村、华寿村等地赶来的村民,自发地带上土鸡、土鸭、蔬菜等农产品,在集市上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队伍旁,“晓霖捎客”电商平台的负责人舒秋兰正忙着验货、称重、打包、装车。这些从村里走出来的农货即将搭车进城,继而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小林镇位于铜梁区西部,属于边远山乡,农村存在大量“小散弱”群体,农民家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城里人吃不到农村土货。

2016年底,舒秋兰辞去重庆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作为本土人才在鱼龙村任职,在小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去年5月,“晓霖捎客”上线运行。

“村民种养规模小、散户收购物流成本高。”舒秋兰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个问题,小林镇的镇、村干部发展起“后备箱经济”,即采取网上下单、干部顺路送货的方式,为村民搭起一座土货进城的桥梁。

农户家里收购的土鸡。资料图

通过镇、村干部的后备箱,农户的大米、蔬菜、土鸡蛋、土鸡鸭等通过“接力”的形式运到城里,有效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问题。现在,“晓霖捎客”电商平台,每月交易额能达到十几万,切实让众多农民获益。

“我喂了6头猪,可以卖1万多块,除了本钱和其他花销,明年买小猪仔的钱也有了。”陈中文是小林镇庆云村的建卡贫困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电商,再也不愁销路了。

同“晓霖捎客”一样,今年五月份,在政府的支持下,石鱼镇3名本土人才一起合伙建起了犇途赢财电商平台,到目前为止,平台销售额已达180多万。电商平台辐射石鱼镇8个村和周边村镇,解决了农户产品销售难问题。

“本土人才回来做了农村老百姓做不成的事。”石鱼镇党委书记左春华说,在乡村精准脱贫工作中,本土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农产品卖不出去,现在完全不愁销。

收购农户李子。资料图

归燕反哺——

空壳村变产业村 农村具备“造血”功能

天空飘着丝丝小雨,在石鱼镇长乐村的一片花椒园里,左一帆正蹲在地头查看花椒的生长情况。

左一帆是石鱼镇长乐村人,之前一直在做石材生意,今年7月份,左一帆到长乐村流转70多亩土地,引进技术开始种植花椒。现在花椒已长到了五六十厘米,左一帆说,两年后,便可投产。

今年刚种植的花椒苗。资料图

3年前,吴先梅从湖北回到双山镇建新村,种了80几亩樱桃,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吴先梅又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

今年,吴先梅又打起了林下养殖的主意,养了300多只鸡,填补了樱桃种植的“空档期”。吴先梅说,效益好,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着周边村民一起养。

林下养鸡。资料图

这些“归巢之燕”,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活力,更是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去年年底,一直在外跑运输的林光华回到石鱼镇兴发村,盖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同时种了近200株李树,光是游客采摘李子一年能挣两三万元,林光华说,加上农家乐的收入,一年能挣10多万元。

看着收益增加,林光华对村里的发展上了心。今年采摘季过后,林光华等返乡人员与村党支部成员们一起,对村里“花果山”的提档升级进行完善。几个月下来,新的规划获得大伙的认可,6.8公里的田间便道修了起来,新的停车场建了起来,环山路的走向定了下来。今年,兴发村还被铜梁区列入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在外打工多年的林光华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记者 李黎 摄

随着返乡回流人员增多,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观念在铜梁落地生根。巴川街道的微循环流水养殖推广顺利;双山镇有机柠檬种植取得了生产与生态双赢;庆隆镇金源村水产养殖实现了低碳高效,污水处理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归燕”群体带来的技术、资源、市场等要素的推动下,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新动力。

群燕筑巢——

留不住到留下来 铜梁多举措留住“老乡”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关键是人才,如何把握市场规律留住人才?铜梁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与铜梁区坚持“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结合、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结合”的思路不无关系。铜梁不仅是让燕归来,更要让燕留下来,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事业牌”,铜梁积极引导外出及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兴业,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这项事业,盘活农村资源。

“我们不仅是让人才留下来,更要流得出去。”上述负责人说,现在,铜梁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本土人才,本土人才的引进解决了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没有生力军的现状。对于有志于在农村成才、奉献基层的年轻人,铜梁还会给予他们成为后备干部的机会。

犇途赢财的负责人左沁灵便是一个例子,2013年,她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自由职业,2015年,她通过了铜梁本土人才招聘,任石鱼镇长乐村村主任助理。两年时间,左沁灵已经晋升为村干部。

为鼓励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留在家乡,每年春节前后,铜梁还会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开展“就业创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再就业服务周”等招聘活动,还利用街道和村社区LED显示屏发布用工信息,留住“老乡”。记者了解到,对于回家的“老乡”,政府还会给予返乡就业补贴。

铜梁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把老乡留下来。通讯员 赵武强 摄

随着铜梁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返乡者能在熟悉的环境、亲和的乡风和良好的治理互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安心留下来,返乡者从乡村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与在外打工的收益差距正逐步缩小。

多项举措并行下,目前,铜梁区到村里挂职的本土人才已有273人;通过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今年铜梁已成功留下上万人;此外,铜梁还出台了“人才十条”,吸引更多的中高端人才回来,现在,铜梁已建成三个博士后工作站,三个院士工作站。

从燕南飞,到凤归巢。铜梁空壳村变产业村,“输血”变村民自己“造血”,乡村人气有了,生机有了,风景也更美了。

[责任编辑: 董霞]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