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渝北: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的历史跨越
华龙网12月20日17时20分讯(记者 闫仪 通讯员 柯雨)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山城大地。40年过去了,重庆市渝北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江老幺”一跃成为今天的经济强区,领跑重庆发展。40年,沧海桑田;40年,风雨同行。渝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渝北教育事业更是奋起直追。在几代渝北教育人的共同奋斗下,渝北教育实现了从零星散布到优质倍增的华丽蜕变。
回望来时路,渝北教育既是渝北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助力者。渝北教育事业取得的每一步变化,是渝北改革开放显著成绩的缩影,也是渝北改革开放壮阔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而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临空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中,渝北教育人更将继续携手同心,奋步疾蹄。
改革开放教育先行
从陕小简陋的瓦房到宽阔明亮的教学楼,从马灯照明到智慧课堂,从自带一碗白米饭到政府补贴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渝北教育的巨大变化,钩沉起一段段时代的记忆。
“我1972年被分配到渝北区隆仁中学工作,那时候学校又小又破,都是泥地瓦房,学校的课桌、板凳都是上了年纪的‘老物件’。”今年66岁的冯明权是改革开放前参加工作的老教师,他至今仍然记得去往隆仁中学报到当天所见到的景象。
隆仁中学作为典型的乡村学校,跟城区的学校相比,条件更加艰苦。那时,学校不通电,老师们批改作业只能靠煤油灯照明,“油量有限,必须要省着用。”冯明权说。乡下的冬夜格外漫长,寒风扫过破旧的校舍,吹得门板嘎吱作响,煤油灯照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老师们的教学备课工作大都在昏暗的宿舍里完成。
1985年至1990年,在调入区教委工作前,冯明权曾先后担任了渝北区隆仁乡中心校、渝北区隆仁中学校长,见证了乡村学校的升级发展。“改革开放后,乡村学校的条件逐渐好起来,愿意读书的学生多了,考上了大学的也多了,还有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南下闯荡。”冯明权说,孩子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有了走出农村的新选择,不少人通过读书,彻底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冯明权和无数渝北教育人一样,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可以说,40年来,渝北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渝北改革开放取得的卓越成就在教育领域的印证与缩影。这40年来,渝北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全面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每年加大投入确保教育民生,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教育体系,使得人人都有学习和出彩的机会,学有所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对于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冯明权感同身受。“过去学校少、师资薄弱,如今中小学遍地开花,人人都能上好学、读好书。”冯明权说。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渝北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随着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八中等一大批名校的进驻,渝北教育正在成为渝北的一张靓丽名片。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40年来,渝北从未放慢狠抓教育的脚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科学教育理念在这里扎根,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让学生学得更好,渝北率先在全市开展免费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8年,渝北承办了全市“课后服务”现场会和全国“课后服务”现场会,渝北课后服务工作经验在全市和全国得到推广。
“让学生学得更好”的背后,记录的是渝北持续改善素质教育的足迹。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渝北素质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建立健全艺术学校创建机制,实验小学少儿版画、新牌坊小学书法、金港国际实验小学的剪纸等已成为全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所学校获得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称号、3个学生艺术团获评市学生艺术团分团。目前,渝北区已有市级体育艺术特色学校14所、市学生艺术团分团8个。渝北师生在各类艺术美育比赛中获奖无数,展示了渝北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11月8日,渝北区2018年校园足球联赛暨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开幕,来自渝北实验小学的程锦浩在开幕式上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从一年级参加足球兴趣班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喜欢踢球,未来我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作为渝北素质教育的受益者,程锦浩和同学们一样,在课余时间忙着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兴趣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以后进入中学,我也会继续踢球。”说起未来职业规划,程锦浩十分兴奋。
在科技教育领域,渝北同样成果丰硕。今年渝北承办的全国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来自重庆八中高三年级的冯路桥同学一举夺冠,成为重庆首位“中国科协主席奖”得主。同时,渝北学子还荣获市级一等奖56个,其它各项奖205项,其中,3人获得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20人获渝北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和提名奖。
改革开放40年来,渝北通过开展德育实效活动、艺术美育工作等重大项目,打出学校素质教育更新软件、改善硬件的“组合拳”,为全国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可以说,让所有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大力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始终是渝北教育不变的价值追求。
临空教育强区建设疾蹄步稳
40年,风雨同路;40年,砥砺前行。渝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渝北教育事业的明天更加灿烂。
“要让每一个青少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瞄准临空教育强区目标定位,渝北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现贫困学生全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特殊群体全关爱、帮扶措施全到位、精准支持全落实的“五全目标”,通过“应助尽助”帮助贫困学生“上好学”。
一组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仅在今年,通过强化贫困户子女入学教育保障,全区共有3340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各类教育资助6660余万元,资助对象包括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大学阶段教育等各阶段学生。同时,建立“一对一”“多对一”教育扶贫帮扶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生活、学习问题,全力保障没有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大力实施“一杯奶工程”,全年投入资金1450余万元,惠及9.2万余名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贫困学生9475人实行“营养午餐”补助,补助金额939.2万元。
同样,特殊教育也见证了渝北改革开放的可喜变化。这些年,渝北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成立了渝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区特殊教育学校增设了幼儿园、高中部,启动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立了21个二级资源教室,形成了全覆盖工作网。
通过完善随班就读机制,落实“一人一案”工作机制,实现了渝北特殊教育“零拒绝”“全覆盖”,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全面保障。
这些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渝北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初心不改,以及对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关怀。
开启新征程,立足新起点。乘着改革的东风,渝北教育正整装待发,奋力书写渝北改革开放教育事业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