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田坎走向世界 铜梁舞龙人走南闯北“赶场子”
导航

【新春走基层】从田坎走向世界 铜梁舞龙人走南闯北“赶场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1-3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30日16时讯(记者 陈星 李黎)高楼镇位于铜梁北部边陲,坐落在涪江河畔,民间舞龙历史已在这里绵延了1500多年。作为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高楼镇共4个村1个街道,每个村和街道都有两支舞龙队。这里的村民忙时种田,闲时舞龙,他们会全国各地出差表演火龙。今(30)日,记者在铜梁区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春节,高楼镇的村民,又将迎来繁忙的“赶场子”时光。

去年元宵节,重庆铜梁火龙的精彩演绎倾倒上万台岛民众。华龙网资料图

田坎上走出的舞龙队 

下午2点,热闹欢庆的音乐在高楼镇的广场上响起,一支40余人的队伍齐聚在一起,铁水师傅李诗敏,站在场子一边,大喝一声,两条金碧辉煌的“铜梁龙”在舞龙师傅们的头顶瞬间腾跃而起,在广场上不断飞腾、翻滚、盘旋……在李诗敏的指挥下,龙舞排练进行地如火如荼。

“元宵要到外地进行为期7天的文化交流表演,趁着空闲时间,要加紧排练。”李诗敏透露,今年的表演跟往年比,做了一些创新,不仅新增了五手旗帜、龙舞表演,背景音乐还进行了改良,表演时长也有所增加。

这支40余人的龙舞表演队,成员年龄26岁到68岁不等,大多来自农村,平时在家种地,春节期间,则赴全国各地舞龙。

现在,高楼镇每个镇街都有自己舞龙队伍,除了政府组织的160名舞龙“正规军”外,民间还有近300人的“舞龙游击队”。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除了节日助兴,高楼镇很多村民们开始凭此绝技走出重庆揽活务工。如今,春节期间的火龙表演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每年春节,铜梁高楼镇的上百村民都要到全国各地去给民众表演火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摄

走南闯北“赶场子”

李诗敏今年68岁,是高楼火龙表演队员中年龄最长者,也是目前队中舞龙时间最久、经验最丰富的队员之一。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火龙表演的唯一传承人,李诗敏已经习惯了每到春节全家人都在全国舞龙的状态。

今年春节,李诗敏一家三口跟往年一样,要分赴三地表演。除夕,李诗敏将在陕西西安度过,妻子朱华英则要去山东表演,儿子和女婿在湖北荆州表演。

“一年四季都有表演,春节期间一天不空。”李诗敏透露,今年一月份他就已经表演了二十几场火龙,这十多年来,已习惯了以这样的方式过春节。

火龙表演人员正在进行训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摄

在铜梁,火龙的传承大多采取“父传子”的教学模式。今年44岁的周福钢平时是一名水电工,闲时会参加火龙表演。今年元宵,他也要跟着李诗敏一起外出表演,周福钢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就开始训练火龙,平时有表演,俩父子经常一齐“上阵”。

在高楼镇,像李诗敏、周福钢一样,全国出差舞龙的情况并不少见。

春节期间,高楼镇有上百名村民由当地镇政府派遣,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去表演火龙。因此,春节期间的高楼镇,反倒显得有点冷清。

“我基本都跑遍了全国。”李诗敏说,自己率领的火龙队伍,曾多次在国外演出,在国内演出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铜梁火龙去年赴台表演盛况。华龙网资料图

政府带头成员尝到“甜头”

高楼镇是铜梁闻名的火龙之乡,拥有1名市级4名区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和良好的舞龙群众基础,这不仅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而且让舞龙成为商业开发的品牌,高楼镇的火龙表演率先走出铜梁,按照市场化操作走向了国内外。

临近春节,高楼镇部分舞龙队伍开始陆续出发,奔赴全国各地的景区进行驻场表演。

高楼镇镇长刘啟勇介绍,每支出发的演出队伍都由镇干部带队,保障路上食宿和安全,同时负责与对方演出单位接洽场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为了给观众呈现精彩的表演,火龙表演者的身上手上都会被火星烫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摄

“由政府出面接洽,我们也少操心。”李诗敏表示,政府牵头,可以集中精力在表演上,收入也有保障。

春节的忙碌,让参加龙舞表演的队员尝到了“甜头”。李诗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舞龙人每天演出都会有200元的最低工资收入,其他服装道具都由高楼镇政府提供,表演期间的吃饭、住宿、交通费用也可报账,如此一来,队员每年春节期间可收入好几千,这对于当地以务农为主的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刘啟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018年,高楼镇火龙表演年收入已达800万元,光是今年春节期间预计就有300万元的收入,全镇居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从田坎走向世界 铜梁舞龙人走南闯北“赶场子”

2019-01-30 18:30:04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30日16时讯(记者 陈星 李黎)高楼镇位于铜梁北部边陲,坐落在涪江河畔,民间舞龙历史已在这里绵延了1500多年。作为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高楼镇共4个村1个街道,每个村和街道都有两支舞龙队。这里的村民忙时种田,闲时舞龙,他们会全国各地出差表演火龙。今(30)日,记者在铜梁区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春节,高楼镇的村民,又将迎来繁忙的“赶场子”时光。

去年元宵节,重庆铜梁火龙的精彩演绎倾倒上万台岛民众。华龙网资料图

田坎上走出的舞龙队 

下午2点,热闹欢庆的音乐在高楼镇的广场上响起,一支40余人的队伍齐聚在一起,铁水师傅李诗敏,站在场子一边,大喝一声,两条金碧辉煌的“铜梁龙”在舞龙师傅们的头顶瞬间腾跃而起,在广场上不断飞腾、翻滚、盘旋……在李诗敏的指挥下,龙舞排练进行地如火如荼。

“元宵要到外地进行为期7天的文化交流表演,趁着空闲时间,要加紧排练。”李诗敏透露,今年的表演跟往年比,做了一些创新,不仅新增了五手旗帜、龙舞表演,背景音乐还进行了改良,表演时长也有所增加。

这支40余人的龙舞表演队,成员年龄26岁到68岁不等,大多来自农村,平时在家种地,春节期间,则赴全国各地舞龙。

现在,高楼镇每个镇街都有自己舞龙队伍,除了政府组织的160名舞龙“正规军”外,民间还有近300人的“舞龙游击队”。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除了节日助兴,高楼镇很多村民们开始凭此绝技走出重庆揽活务工。如今,春节期间的火龙表演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每年春节,铜梁高楼镇的上百村民都要到全国各地去给民众表演火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摄

走南闯北“赶场子”

李诗敏今年68岁,是高楼火龙表演队员中年龄最长者,也是目前队中舞龙时间最久、经验最丰富的队员之一。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火龙表演的唯一传承人,李诗敏已经习惯了每到春节全家人都在全国舞龙的状态。

今年春节,李诗敏一家三口跟往年一样,要分赴三地表演。除夕,李诗敏将在陕西西安度过,妻子朱华英则要去山东表演,儿子和女婿在湖北荆州表演。

“一年四季都有表演,春节期间一天不空。”李诗敏透露,今年一月份他就已经表演了二十几场火龙,这十多年来,已习惯了以这样的方式过春节。

火龙表演人员正在进行训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摄

在铜梁,火龙的传承大多采取“父传子”的教学模式。今年44岁的周福钢平时是一名水电工,闲时会参加火龙表演。今年元宵,他也要跟着李诗敏一起外出表演,周福钢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就开始训练火龙,平时有表演,俩父子经常一齐“上阵”。

在高楼镇,像李诗敏、周福钢一样,全国出差舞龙的情况并不少见。

春节期间,高楼镇有上百名村民由当地镇政府派遣,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去表演火龙。因此,春节期间的高楼镇,反倒显得有点冷清。

“我基本都跑遍了全国。”李诗敏说,自己率领的火龙队伍,曾多次在国外演出,在国内演出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铜梁火龙去年赴台表演盛况。华龙网资料图

政府带头成员尝到“甜头”

高楼镇是铜梁闻名的火龙之乡,拥有1名市级4名区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和良好的舞龙群众基础,这不仅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而且让舞龙成为商业开发的品牌,高楼镇的火龙表演率先走出铜梁,按照市场化操作走向了国内外。

临近春节,高楼镇部分舞龙队伍开始陆续出发,奔赴全国各地的景区进行驻场表演。

高楼镇镇长刘啟勇介绍,每支出发的演出队伍都由镇干部带队,保障路上食宿和安全,同时负责与对方演出单位接洽场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为了给观众呈现精彩的表演,火龙表演者的身上手上都会被火星烫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摄

“由政府出面接洽,我们也少操心。”李诗敏表示,政府牵头,可以集中精力在表演上,收入也有保障。

春节的忙碌,让参加龙舞表演的队员尝到了“甜头”。李诗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舞龙人每天演出都会有200元的最低工资收入,其他服装道具都由高楼镇政府提供,表演期间的吃饭、住宿、交通费用也可报账,如此一来,队员每年春节期间可收入好几千,这对于当地以务农为主的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刘啟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018年,高楼镇火龙表演年收入已达800万元,光是今年春节期间预计就有300万元的收入,全镇居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责任编辑: 李淼]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