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物联网大棚“指尖”育苗 铜梁现代农业园长出“黑科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31日15时讯(记者 陈星 李黎)隆冬时节,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区成王果业的基地内,一片生机盎然,工人们有的除草,有的制作肥团,有的起苗,基地呈现一片忙碌景象。今(31)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铜梁,见识了这片看似普通的苗木基地,隐藏着的诸多“黑科技”:通过电脑就可准确了解大棚里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可远程控制通风、照明、水肥滴灌……这不是魔术师的穿越魔术,也不是网络偷菜游戏,而是铜梁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的一个开始。
手机变“农具” 1人1天可浇完700亩果苗
1月31日一大早,成王果业的董事长陈贵虎来到了苗木基地,查看柑橘苗的长势情况,看着基地内这片长势喜人的苗木,陈贵虎的心里格外的“暖”。
2009年,成王果业还是一个只有50亩地的小苗圃,陈贵虎用10年时间创造了全国果苗业界的传奇,如今的成王果业已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苗木培育场,规模的扩大却给陈贵虎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面积大,管理困难,而抗旱保苗是果苗培育成功的关键性措施。”陈贵虎说,夏天旱情严重时,必须天天早晚浇水,往往四十个工人一天都浇灌不完,且大水漫灌浪费较大,这个问题一度让陈贵虎感到苦恼。
为改变人工灌溉中的缺陷,去年,陈贵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智慧水利灌溉系统。这套系统通过手机端发指令,连通设施总控制柜、电磁阀、太阳能电磁板、360度喷头等部分。从蓄水池连接出的主水管铺设在路边地头,再把细小的水管铺设进地里,每根水管顶端安装有一个旋转式喷头。
“每块苗圃地都有编码,要浇哪块地,摁一下编码,指令就会发送到控制柜上,喷头就会自动开启或关闭灌溉。”陈贵虎拿出手机,打开手机上的软件演示了一遍。每块苗圃都有一个太阳能电磁板,系统运行需要的动力就来自这些太阳能板。
通过这一系统,手机变成了“新农具”,动动手指头,在千里之外也能管理苗木灌溉。陈贵虎坦言,现在1个人就可以管控700亩苗圃的灌溉,智慧水利灌溉系统不仅实现了实时浇水抗旱保苗,还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管护全自动 大棚装上了“智慧大脑”
成王果业的基地内,两个白色的温室大棚格外显眼,基地内的苗木基本都从这里繁育出来。这些需要“长途跋涉”的果苗必须拥有良好的“体质”,才能保证在外顺利成活。为了确保成苗率99%和壮苗率达到95%的目标,陈贵虎将物联网技术引进大棚,为这些苗木保驾护航。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刚走进大棚,一阵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大棚内,气候温暖如春,排排棚架上,方型容器里的育苗箱摆放得整整齐齐。容器内,去年10月份播种的果苗种子已长出嫩叶,一片翠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大棚上方还安装了一排排LED灯。陈贵虎透露,这些灯被称为人造“小太阳”,能自动启动给果苗补光,保证正常的光合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室内温度,让果苗不惧“倒春寒”。
其实,大棚内处处藏着“黑科技”,大棚四周采用的是升降式地膜,里面安置着水空调、排风扇、滴灌和喷灌系统等设施。
“这些设施全部‘听从’棚内控制箱发出的指令。”陈贵虎说,大棚里的温、光、水、肥分别由相应的设施负责调控,当哪一项指标需要调整时,中心控制柜会自动分析接收的数据,并将发出的指令反馈到设备终端,设备终端会自动启动排湿、降温、散热、喷水、升温等有关功能,调整到苗木生长的最佳环境。
土壤能“人造” 成功育苗还申请了专利
育苗离不开土,这是传统农业的常识;育苗不需要土,这是现代农业的智慧,成王果业的育苗基地就体现了这种智慧。
基地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所有的苗木都培育在方型容器里。陈贵虎透露,每个容器都相当于一个“保育箱”,让这些种子在容器里发芽生长,把这些苗木通过容器分批隔开,即使苗木病变传染范围也不会很大。
不仅培育的容器藏着大“智慧”,容器里的土壤实则也大有来头,它们不是农村司空见惯的泥土,而是人工制造的“土壤”。
“这项技术我们已经申报了专利,人工土壤重量轻,不仅能减轻客户的运输成本,还有利于苗木的成活。”陈贵虎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些人工土壤由椰糠、有机质和复合肥按照比例配制而成,既疏松透气,又营养,通过容器栽培,还可以保水保肥,节约了泥土,也保护了农业生态。
这些被小心呵护下的果苗在物联网大棚安然度过幼苗期后,就可以移植到地里了。有“保育箱”和物联网大棚的双重“呵护”,目前,成王果业基地的成苗率已达到99%、壮苗率达到95%。
家门口挣钱 留守村民有了增收门路
陈贵虎用10年时间,创造了全国果苗业界的传奇,如今,成王果业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苗木培育场,公司拥有生产基地达1000余亩,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还获得2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型专利。
基地发展壮大也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陈贵虎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到了育苗最忙碌的季节,每天到基地上工的村民就有200多人,这群人基本都是村里的留守村民,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妇女。一年下来,加上技术工和管理人员,基地付给工人的工资就达400多万元。
“以前这个时候闲着无事,不是打麻将就是走人户,现在业主进村,我们不仅坐收土地租金,在基地务工,每年还有两万来元的收入。”住在基地附近的村民张家英表示,村里跟她一样,闲时到园区来上工的村民有很多,不仅在家门口增收,还能打发闲暇时间,一举几得。
据了解,成王果业只是铜梁实施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项目中的其中一项,目前,西郊农业园已有27家企业落户,流转土地上万亩,初步形成了果蔬种植、水产养殖和花卉苗木三大产业格局,未来,西郊示范片区将建设一条长约48公里、宽约7.5米的绿道环线,串联起该区域重要产业基地,围合面积约5700亩。这些企业通过先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引领了铜梁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