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亩盘到6000亩 武隆“茶痴”带着乡亲死磕“高山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时20分讯(记者 余春兰)春耕春播正当时。身为6000亩茶山的“牵头人”——洪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伟成却并没有“安分守己”。他把种茶活“扔”给家属,自己当跑到茶山附近的一块空地,跟一栋还未修好的房子“杠”了起来——琢磨把茶山“装进”木房子。
看着房屋背后这片已铺满木梯子步道的茶山,一段记忆在他脑海里蔓延开来……
一年亏10万 这个犟拐拐还在砸钱
后坪,高海拔,昼夜温差较大,种茶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的高坪村、中岭村茶叶茂盛,茶农采摘还有山歌相伴,热闹着赵伟成的童年。
如今近50岁的赵伟成还时常回忆起跟着母亲穿梭在茶山中场景。
上世纪90年代,这个偏远的乡镇,大量年轻人外出,200亩茶树无人管理,茶山荒废,乡场镇的小茶厂,也入不敷出,关了门。
“无人管理,我就来管。要规模种植,不能散种。”在外当小老板的赵伟成喜欢喝茶,尤其喜欢喝家乡的茶。当得知茶厂关门时,赵伟成不假思索的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没有人管理,请工人;不懂如何加工制作,请来老师傅坐镇指挥;设备落后,买……在2000-2013年的10余年时间里,赵伟成先后往茶山里“砸”了近百万,规模扩至1000亩。
“那段时间我赚了点钱就打给妻子,她在家召集工人栽茶苗、除草、采摘。”赵伟成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最初,因还要流转土地,一年投入10余万。但茶叶的销售额4000元还不到,家人不解劝收手,但他总是回说:“茶叶是农业,农业的投入都是前期比较大的。”
赵伟成坦言,他的“犟脾气”劲来自多方面。首先,自古好茶出高山,后坪乡海拔在1200米以上,光照、土壤都十分适合,茶质量高;其次,茶产业是中国传统产业,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众,市场十分广阔,他坚信能成功。
经高人点拨 苗家工艺让茶叶升值
2013年,赵伟成决定返乡,潜心做茶,经营品牌。在他看来,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看好后劲。此时的“茶山”已算布局完成——
合作社的茶山面积规模已不小;后期投入缩小,接下来“红利”会逐年显现;高山茶叶品质好,仅通过口口相传就有了浙江、江西、福建的稳定客户。
然而,后坪乡政府部署的“茶局”却不止于此。村干部找到赵伟成,希望他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于是,继续扩规模、提档次、做品牌,成了赵伟成的责任。
“政府帮我请来市农科院和区农委的‘茶专家’,对种植、采摘、制茶等过程给予指导。”有了“智囊团与技术团”,赵伟成撒开手腕,放手干起来。他选用当地遗留老茶树一茶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将苗族传统工艺和现代加工技术结合,制成“武隆清茶”,按质量,一斤茶叶可售价60-2500元不等。
目前,后坪已有150户农户跟着他种茶,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去年,“武隆清茶”7000斤,销售额约200万元。
动“歪”脑筋 借茶文化试水乡村游
按照部署,未来两年,茶山面积将扩至万亩。
最近半个月,春雨绵绵,正是栽茶树的好时节,但赵伟成却把相关的事情交给了家属,自己跑去一栋“房子”“杠”上了——琢磨着把背后的茶山“装”进房子。
房子地处植被茂盛的赵家山(当地小名),山上整齐排列的茶树汇成了一条绿色长龙,蜿蜒曲折,静卧在泥土之上。山间1.5米宽的木板铺就的步道已铺完成。
基于美景,赵伟成计划打造一个清茶山庄,走茶旅融合路。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与其它的农家乐不同,这里还将处处体现茶文化,不仅有茶文化展示、品茶间,还有制茶的体验房。“游客来我们这里采摘,制成茶后,可免费带走。”
虽山庄只占地2亩多,只有两栋小楼,但他却敢贷款400万,底气从哪来?
赵伟成说,后坪曾因交通而偏远、贫穷。今年下半年,交通瓶颈即将打破,很多养在深闺的美景都会迎来游客,而相应的乡村旅游部署,乡政府早已有规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后坪有17处风景点,有天坑群、高坪石林、三王洞等都是喀斯特自然景点,有天池苗寨、场镇风情小街等少数民族文化浓厚地,更有大片原始森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新闻纵横》》》
茶园大了 就要用企业思维“品”茶
赵伟成坦言,政府给予的帮助很大,自己对后坪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很是看好,但现在乡上6000多亩茶山的销售都是他在负责,备感压力。“这两年,新栽的茶树还在生长,过两年,全产量一下上来,就现目前的市场,茶的销路会存有问题。”
对于赵伟成的困惑,国家高级品茶师郭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当一个茶农种植规模很小时,他只需要种出来,交给销售商;当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就得从产业的角度来思考。这里面涉及到规模化管理、品牌打造、渠道拓展、精准营销等企业化运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郭颖说,“后坪清茶”虽然品质好,也在上规模,但在圈内名气还未打响,当务之急就是多参加大型的茶叶展销会、茶博会,主动对接各大城市茶叶销售商。此外,还应融入茶艺圈,通过“大咖”的影响力,将“后坪清茶”推向品茶主流阶层。从而形成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双重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