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种薯不赚钱?长寿这个村把红薯变礼品 村民抢着种
导航

谁说种薯不赚钱?长寿这个村把红薯变礼品 村民抢着种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3-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9日11时13分讯(记者 陈星 余春兰)红薯,农村地头老三样之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作物,连经济作物都称不上。但在重庆长寿石堰镇干坝村,一斤红薯却卖到了4.5元,还被包装起来,走入礼品市场。

从不被看好到成为香馍馍,干坝红薯是怎么做到的?

1斤涨7角 村民种薯意愿高

干坝村,一个大山深处的市级贫困村。

在一院坝旁的土地里,红薯种已冒出牙尖,院坝主人韦雨周看着这片嫩绿红薯芽,心里格外的暖。

红薯由往年的3亩扩至今年的6亩,他期待今年红薯能卖个好价钱。

若时间倒回一年前,韦雨周也是不相信的。

去年11月,一则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红薯收购价一块五!卖完还有利润分红!

“一块钱卖出去就不错。”听到这个消息,韦雨周直说不可能。在他看来,红薯、玉米、水稻,是干坝的“三大坨”,红薯尤为不值钱。价格低,销路难,村里大多人都种来自家食用,有的甚至不种。

直到一辆辆货车载着满满当当的红薯出村,韦雨周这才相信。

但最终感受到红薯能值钱了,是他家的红薯变现。

那天韦雨周刚正准备出门去干农活,突闻汽车喇叭声,紧接着一个皮肤黝黑、高个子的男子从车上下来:“收红薯咯,家里还有红薯没得?一块五一斤。”

上门收购、即可交易。韦雨周将家里剩下的500斤红薯全部卖给了熊锋。没过多久,韦雨周还收到了一笔“额外”的钱:每斤红薯两毛钱的利润分红。

“红薯从没买过这么高的价,是第一次!”钱拿到手里,韦雨周种红薯的信心更足了。今年,他打算把种包谷的地全部改种红薯。

“去年带小孩,地都荒起的。”看到邻居韦雨周种红薯卖了好价钱,村民王晓兰羡慕得很,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今年她要把屋后面的地全部平整出来,都种上红薯。

免费试吃 “吃货”反馈质量好

地还是那块地,红薯却“逆袭”了,干坝村是怎样做到的?

在干坝收红薯的男子名叫熊锋,是石堰镇当地人,一直在做农业产业。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去年他打算在干坝村发展药材产业,偶然间发现,干坝村石谷子里种出的红薯很好吃,自己买来送给一些朋友,朋友们都很喜欢。

“村民有红薯,我有销路,一起合作问题不就解决了?”经过多次调研考察,熊锋发现鲜薯市场依然需求旺盛,优质红薯更是供不应求。于是,熊锋开始用以前积累起的客户资源,当起了红薯“推销员”。

“红薯好吃,当地人知晓,但外面的人没吃过就不认同。我最先就走访各企事业单位,把红薯煮了免费给他们试吃,吃后对红薯评价都不错。”除了亲自上阵推销,熊锋还到处参加展销会,并通过邮乐网等电商品台推广,扩大干坝村红薯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

红薯的销售“朋友圈”不断扩大,销路一下就打开了,来自各地的订单雪片般飞来,干坝村的红薯陆续走上市民餐桌。

销路问题解决,熊峰又开始在包装上动“歪脑筋”。你见过水果、食品的礼盒装,但你见过鲜红薯的礼盒装吗?这样看似不靠谱的想法,熊锋就这样做了。

“红薯销售要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推出产品类型,还将改良商品包装,向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熊锋说,“改头换面”后的红薯,10斤一盒,一盒45块钱,销量还不错,去年他收购的红薯,有一半都是通过礼盒装卖出。

盯准“石谷子” 做优生态红薯

“红薯卖出去是短期目标,如何将名气打出去,发展成真正的利民产业,才是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干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文龙说,红薯虽然卖了好价钱,但这些红薯都是村民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红薯品质也不一致,要想做成特色效益产业,还得下一些功夫。

广袤农村,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红薯,那红薯作为特色产业,前景究竟如何?

张文龙说,干坝村因是石谷子土壤,产出的红薯因其营养丰富、口味香甜,这是干坝红薯的特色与优势。

这种特色曾经也存在,只是没有打通销售通道,而且种植面积、技术很随意。未来,干坝村不但管理精细,将其作为特色产业打造。

今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驻村工作队请来了长寿区农委的相关技术员进村指导,给村民传授红薯种植经验。在熊锋的带头下,干坝村正在筹备成立一个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为了优选纯化品种,干坝村今年将试种5亩红薯。通过科学化种植,红薯的大小将更加匀称,产量有望提高40%。”张文龙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如果今年企业试种成功,明年将把种子在全村推广,同时,将注册商标、参加展销、打造品牌,当市场稳定后,下一步还会召集村民深加工,或煮熟晒干变零食等,让农民种植传统农作物也能挣钱,为当地贫困群众铺上一条“薯”光大道。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谁说种薯不赚钱?长寿这个村把红薯变礼品 村民抢着种

2019-03-29 11:14:3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9日11时13分讯(记者 陈星 余春兰)红薯,农村地头老三样之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作物,连经济作物都称不上。但在重庆长寿石堰镇干坝村,一斤红薯却卖到了4.5元,还被包装起来,走入礼品市场。

从不被看好到成为香馍馍,干坝红薯是怎么做到的?

1斤涨7角 村民种薯意愿高

干坝村,一个大山深处的市级贫困村。

在一院坝旁的土地里,红薯种已冒出牙尖,院坝主人韦雨周看着这片嫩绿红薯芽,心里格外的暖。

红薯由往年的3亩扩至今年的6亩,他期待今年红薯能卖个好价钱。

若时间倒回一年前,韦雨周也是不相信的。

去年11月,一则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红薯收购价一块五!卖完还有利润分红!

“一块钱卖出去就不错。”听到这个消息,韦雨周直说不可能。在他看来,红薯、玉米、水稻,是干坝的“三大坨”,红薯尤为不值钱。价格低,销路难,村里大多人都种来自家食用,有的甚至不种。

直到一辆辆货车载着满满当当的红薯出村,韦雨周这才相信。

但最终感受到红薯能值钱了,是他家的红薯变现。

那天韦雨周刚正准备出门去干农活,突闻汽车喇叭声,紧接着一个皮肤黝黑、高个子的男子从车上下来:“收红薯咯,家里还有红薯没得?一块五一斤。”

上门收购、即可交易。韦雨周将家里剩下的500斤红薯全部卖给了熊锋。没过多久,韦雨周还收到了一笔“额外”的钱:每斤红薯两毛钱的利润分红。

“红薯从没买过这么高的价,是第一次!”钱拿到手里,韦雨周种红薯的信心更足了。今年,他打算把种包谷的地全部改种红薯。

“去年带小孩,地都荒起的。”看到邻居韦雨周种红薯卖了好价钱,村民王晓兰羡慕得很,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今年她要把屋后面的地全部平整出来,都种上红薯。

免费试吃 “吃货”反馈质量好

地还是那块地,红薯却“逆袭”了,干坝村是怎样做到的?

在干坝收红薯的男子名叫熊锋,是石堰镇当地人,一直在做农业产业。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去年他打算在干坝村发展药材产业,偶然间发现,干坝村石谷子里种出的红薯很好吃,自己买来送给一些朋友,朋友们都很喜欢。

“村民有红薯,我有销路,一起合作问题不就解决了?”经过多次调研考察,熊锋发现鲜薯市场依然需求旺盛,优质红薯更是供不应求。于是,熊锋开始用以前积累起的客户资源,当起了红薯“推销员”。

“红薯好吃,当地人知晓,但外面的人没吃过就不认同。我最先就走访各企事业单位,把红薯煮了免费给他们试吃,吃后对红薯评价都不错。”除了亲自上阵推销,熊锋还到处参加展销会,并通过邮乐网等电商品台推广,扩大干坝村红薯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

红薯的销售“朋友圈”不断扩大,销路一下就打开了,来自各地的订单雪片般飞来,干坝村的红薯陆续走上市民餐桌。

销路问题解决,熊峰又开始在包装上动“歪脑筋”。你见过水果、食品的礼盒装,但你见过鲜红薯的礼盒装吗?这样看似不靠谱的想法,熊锋就这样做了。

“红薯销售要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推出产品类型,还将改良商品包装,向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熊锋说,“改头换面”后的红薯,10斤一盒,一盒45块钱,销量还不错,去年他收购的红薯,有一半都是通过礼盒装卖出。

盯准“石谷子” 做优生态红薯

“红薯卖出去是短期目标,如何将名气打出去,发展成真正的利民产业,才是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干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文龙说,红薯虽然卖了好价钱,但这些红薯都是村民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红薯品质也不一致,要想做成特色效益产业,还得下一些功夫。

广袤农村,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红薯,那红薯作为特色产业,前景究竟如何?

张文龙说,干坝村因是石谷子土壤,产出的红薯因其营养丰富、口味香甜,这是干坝红薯的特色与优势。

这种特色曾经也存在,只是没有打通销售通道,而且种植面积、技术很随意。未来,干坝村不但管理精细,将其作为特色产业打造。

今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驻村工作队请来了长寿区农委的相关技术员进村指导,给村民传授红薯种植经验。在熊锋的带头下,干坝村正在筹备成立一个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为了优选纯化品种,干坝村今年将试种5亩红薯。通过科学化种植,红薯的大小将更加匀称,产量有望提高40%。”张文龙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如果今年企业试种成功,明年将把种子在全村推广,同时,将注册商标、参加展销、打造品牌,当市场稳定后,下一步还会召集村民深加工,或煮熟晒干变零食等,让农民种植传统农作物也能挣钱,为当地贫困群众铺上一条“薯”光大道。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