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学论述 抓整改 促落实】彭水三义乡“大队长”的脱贫攻坚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4日9时讯(记者 欧武夷)“脱贫全靠共产党、市上派来大队长,精准扶贫肩上扛、爬山访户政策讲,穷苦险区寻方向、产业发展许多样……”这是三义乡今年春节期间村民自创“花灯龙船调”的一段唱词。村民口中的“大队长”就是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三义乡工作队的王祖勋队长。近两年来,他带领驻乡工作队扎根乡村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深受群众欢迎。
彭水县三义乡地处渝鄂交界,属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基础条件落后、地理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文化教育匮乏,使该乡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7.7%。2017年9月工作队进驻三义乡以来,他们编规划、谋项目、搞建设、抓产业、优环境、强组织、聚民心,奏响了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新乐章。2018年底,全乡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11.6%下降为4.9%,烤烟、中药材、特色养殖、高山经果“四大产业”让红苕、苞谷、洋芋这“三大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县2.5个百分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学校、医院、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短板全面弥补。这个“大队长”的脱贫攻坚之路是怎么走的呢?我们可以从村民走访中获得答案。
莲花村一组村民王由全:“五小庭院经济”让我养猪挺过难关
“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由于没文化只能下苦力,年龄大了后也没有竞争优势了,2016年回家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和几个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办起了养猪场,2017年累计出栏了1000多头,效益很好”。王由全介绍起了他的发家史,“2018年我们扩大了养殖规模,但是上半年猪肉行情很不好,7月份养殖场里积压了400多头,卖一头毛猪要亏近300元左右,不卖的话每天得需要饲养成本,滚动补苗也无钱投入,我真是急得走投无路了,王队长了解情况后,利用我家院子大、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支持我搞起了以吃刨猪汤、农家饭、高山纳凉为主的庭院经济,杀刨猪的肉也可卖给全乡其他工地、乡政府和学校食堂”。
据王由全介绍,连续2个多月,每天都能杀一头猪,综合经营能有2000多元的现金回笼,养殖资金压力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一直撑到10月份猪肉价格涨起来,积压的毛猪都全部卖出了好价钱。到年底,补栏的猪更是卖出了超出预期的高价,所有的贫困户都赚钱了。
王由全口中的庭院经济实际上就是驻乡工作队针对三义乡土地破碎、人口居住分散、生态条件良好等优势条件,采取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因户施策探索的“五小”微经济。2018年,全乡培育了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等“五小”非农经济示范户38户;培育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等“五小”庭院经济示范户15户。产值400余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
弘升村四组村民李方龙:“一道菜+”销售模式让珍珠鸡飞出大山
李方龙是彭水县三义乡弘升村建龙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当地珍珠鸡养殖的领头羊。2017年他创办了建龙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发动了100多农户参与珍珠鸡养殖。当年,养殖的数量就达到了3万多只。
然而,由于市场对珍珠鸡的认知度不高,发展起来的几万只珍珠鸡成了烫手山芋。大量等待出栏的珍珠鸡,每多喂一天便会增加成本。时间长了甚至会没有收益,这可急坏了李方龙。
2017年底李方龙找到驻乡工作队寻求帮助。王祖勋认为找各帮扶单位爱心购买不是一条长久之路,为了培育稳定的销售市场,他们主动与相关餐饮企业对接,希望能打通一条从养殖场到消费者餐桌的链接渠道。通过多方努力,驻乡工作队邀请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派人赴三义乡进行实地考察、试菜,并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
目前,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以彭水县三义珍珠鸡为主要食材打造“汤和理”渝派特色餐饮门店已开了3家,其他加盟店进在有序推进,双方今年的协议订单达为20万只。
王祖勋介绍,“一只鸡一道菜”走出了三义乡特色养殖与大型餐饮企业合作的第一步,目前,驻乡工作队与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已深化了“一道菜+”合作模式,把新发展的豪猪、黑猪、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和羊肚菌、大脚菌等特色种植产品的直接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五丰村一组唐儒平:“双五”模式利益联结让我不再为小孩学费担心
唐儒平家两个孩子,一个大学生,一个初中生,家里经济收入全靠他一人务农,五丰村一直以来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没有特色经济产业作支撑,小孩每月一分不能少的生活费是压在他胸口的一块巨石。
“驻乡工作队来后,王队长到五丰村开群众会,听大家对脱贫发展的意见”,唐儒平说:“一直以来,村头都是种啥子都亏,他们刚来又不了解村头的情况,我们当时还真不相信能搞个啥子出来”。
驻乡工作队请来了市里和县上的农业专家,先后多次对五丰村的海拔、水源、气候和土地进行考察论证,规划了瓜蒌、玄参、苍术、黄精等中药材,并引入重庆祥林农业发展公司与汉广集团合作,作为带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龙头。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驻乡工作队探索了“双五”模式的改革,即:党组织牵头、企业引领、基地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贫困户)参与的“五联”经营,土地入股、贷资入股、资源入股、技术管理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的“五类”参股模式,126名村民变身为“股民”。300亩瓜蒌、103亩玄参、150亩苍术和230亩黄精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唐儒平说:“我平常就在基地务工,干一天就可以挣到120元,小孩的生活费基本上拖得走”。
2019年1月26日,五丰村中药材合作社首次进行产业分红。合作社的126户股民和全村81户贫困户都拿到了现金分红;56名村民在产业基地务工,人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10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曾经的‘无丰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五丰村,村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王祖勋介绍,过去贫穷落后的五丰村,已成了彭水和石柱一些邻近乡村学习的榜样。
目前,全乡立足于“双五”模式的“三变”改革,培育了在着力壮大4家农业企业的基础上,将原有40专业合作社优化整合为27家,种养殖能人大户从48个增加到了83个,覆盖农户1189户4531人,未脱贫100%入社等“四大脱贫产业”,直接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300多元。
龙合村四组宿祖兵:“两个精准”让断臂青年不掉队
现年31岁的宿祖兵2008年在广东打工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手前臂截断,没有办法继续打工。在家的日子宿祖兵每天都感到非常的焦虑:两个儿子读书需要用钱,父母年岁已高需要赡养……整个家庭的负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妻子不堪忍受家中压力于2016年底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虽然曾经有过两三次的轻生念头,但看到家中这老老小小,我决定向命运发起挑战”,宿祖兵说干就干。2017年宿祖兵种植了20亩烤烟,然而受天气影响和缺乏技术支撑,一年下来不赚反亏,打算养牛的圈舍建到一半就停下来了。
“前年驻乡工作队王队长到我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鼓励我来年继续抓好烤烟种植,并承诺派专人进行指导、帮扶,给我的烟地修水池保障产业用水,他还联系重庆图强咨询公司为我捐赠了一双义肢,捐了1万元完成了剩余的牛圈建设,联系县残联支持了我10头小牛,我自己也通过政府扶贫金融贷款买了10多头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他种植的60亩烤烟全面丰收,除去成本赚了8万多元,出栏6头肉牛收入达6万多。
“宿祖兵只是我们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已对全乡还未脱贫的144户、344人进行了分类管理,实行一户一策,确保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王祖勋说。
莲花村二组刘应万:政府托底的易地扶贫搬迁让我儿子顺利将媳妇娶进家门
年近50岁的刘应万住在海拔近1400米的山梁上,父辈建于50、60年代的两间木房早已破破烂烂,但仍是他们一家三口唯一的安身之地。妻子残疾行动不便,初中未毕业的儿子出去打工多年,早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但因家中无力新建房屋,娶妻生子成为了独生儿子的最大梦想。
“搬下山是我以前敢都不敢想的事情,首先是宅基地找不到,好的地块别人也不愿意卖、我也买不起,也没有建房的钱呀;再说,搬下来我们靠啥子生活”?刘应万说,驻乡工作队入驻三义乡后,王队长他们天天往我们山上跑,听我们对易地搬迁的想法。我们山上的人想法都差不多:缺钱,没宅基地,没劳动力建房,搬下来没生活来源。王队长说他们去争取土复垦收储政策、协调土地,反正一句话,易地搬迁由政府托底,人均负债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搬下去后,政府配套建设村集体产业基地,让每家每户有劳动力的都可以到产业基地务工挣钱。最后整个山上共有50多户同意搬迁。
2019年1月3日58户191人顺利完成了分房入户。刘应万一家三口分到了75平方米的新房。“我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原宅基地复垦政策叠加后,补交的房款不到一千元,相当于在莲花坝子白捡了一套新房子,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哟,今年春节期间,我儿子在新房举行了婚礼,全家过了一个最幸福的新年”,说到这里,刘应万露出了满脸笑容,他指到安置点旁边一排排的大棚说:“驻乡工作队引入重庆沃邦农业公司,在安置点的旁边建设了40多亩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我现在每天都负责照看,一天有100元收入,比在山上办包谷强多了哟”。
到2018年底,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全乡规划的170户698人贫困户累计将有169户694人完成搬迁,任务完成率达到99.4%。同时,按照“村民需求优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完成了104户D级、C级不安全住房改造,贫困户安全住房率从60%上升到100%。
乡党委书记李小平:“134”工作路径让乡村干部钦佩
“政治站位高、责任落实到位、帮扶工作实、工作有激情、做法有创新……,这是明清副市长、市县相关部门领导来三义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后对驻乡工作队常用的评价词语”,三义乡党委书记李小平介绍,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合力、提高效率,驻乡工作队创新推出的“134”脱贫攻坚工作路径。即“一线工作法”,坚持“工作在哪里,攻坚队伍就在哪里,项目在哪里,攻坚队伍就在哪里;困难群众在哪里,攻坚队伍就在哪里”;建立月计划、周安排、日推进“三步”工作机制;开展“四季”主题行动,提振干群精气神。
“2018年驻乡工作队全体队员每人驻乡工作达到311天,出勤率100%,开展走村入户调研超过909次、召开脱贫专题会群众会596次,他们长期吃住在乡在村,舍小家为大家,我们全乡党委政府干部也为他们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李小平在我们结束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