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渝北】七旬老党员守望山村 “老辈子”人人称赞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0日14时30分讯(记者 陈星 闫仪 通讯员 李婷)关于秦恩碧这名七旬老党员的故事,在渝北区石船镇石龙村流传甚久,几乎家喻户晓。
村民口中,善良、公正、无私是对这位老人最多的评价。
在最需要人陪伴和照顾的年纪,秦恩碧拒绝去城里和子女住,选择留下来陪伴更多跟她一样孤独的老人。
在这十多年时间里,秦恩碧陪伴、帮助过的老人,有的去了城里和子女生活,有的老人搬去了其他乡镇,也有的老人已过世,秦恩碧却一直守在村里。
“孤独老人”不孤独
第一次见到秦恩碧,是在她家的院坝上。
从一条不起眼的公路拐下去,就能看到一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房。狭窄的堂屋只放了一张八仙桌,几条凳子,地面没敷水泥,坑坑洼洼,楼顶新搭的铁棚和破旧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
秦恩碧今年73岁,身材瘦小,头发早已花白,但仍然精神矍铄,她是渝北区石船镇石龙村八社现任社长,还是一名老党员。
“屋头简陋,坐在坝子晒太阳。”看到我们的到来,秦恩碧赶忙从堂屋搬出板凳招呼我们坐下。
秦恩碧老伴已去世,两个子女都在外地上班,平时一个人住在村里。在这个最需要陪伴的年纪,秦恩碧拒绝了子女到城里住的提议,留在了村里。
石龙村八社共有174人,空巢老人占了十分一。
老人心理上的孤独,秦恩碧深有体会,她把自己的时间留给了这些老人,她的陪伴、问候给村里的老人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九十几岁村民王洪珍不慎摔倒,骨折住院,秦恩碧买送白糖、牛奶送过去,在病床边陪她聊天。
九十几岁的杨世云老人因孩子去世,天天以泪洗面,那段时间,秦恩碧每周过去陪他说话,助他解开心结……
有些老人住的远,秦恩碧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十多年时间里,秦恩碧帮助过的老人,有的去了城里和子女生活,有的老人搬去了其他乡镇,也有的老人因年纪大而过世,秦恩碧却一直坚守在村里。
有事找“老辈子”
“在屋头没得?”刚走到曾祥珍家门口,秦恩碧就热切地喊道。
曾祥珍原本是石龙村八社的村民,今年已89岁,之前一直一个人住,现已搬到隔壁村和女儿一起住,听闻秦恩碧的声音,这位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堂屋走出来,紧握着秦恩碧的手,脸上挂满笑容。
老朋友相见,家长里短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听闻曾祥珍脚肿不舒服,秦恩碧连忙蹲下,为其脱掉鞋子,用手轻轻按摩。
“秦恩碧这个人好,好啊,经常来看我。”谈到对秦恩碧的评价,曾祥珍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有矛盾、有困难,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辈子”,“老辈子”是村民对秦恩碧的尊称。村民信赖她,虽已过古稀之年,秦恩碧仍然担任着八社社长的职务。
两江大道北延段快速路要从石龙村穿过,需向十几户村民征地。去年,秦恩碧多次往返于村、镇,找村民解决相关事宜,很多村民不在家,她得一次次打电话通知,不厌其烦地沟通。
“事情出了岔子,群众就要吃亏!”去年8月,一声炮响,十几户村民家的房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炮损,激发了村民们与施工方的矛盾。
事情怎么解决?村民们找到了秦恩碧。
别人通过微信群几秒钟就可将要通知的事情说完,秦恩碧要挨个打电话通知。
在酷热的夏季,秦恩碧多次蹲点和施工方协调,最终,双方达成认可,村民没去堵工,修路如期开展。
“因征地这件事,去年话费就用了一千多近两千块。”秦恩碧笑言。
因在村里声望高,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姑婆或“老辈子”。
老太太“闲不住”
生活中,秦恩碧更是“闲不住”。因这几年国家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她经常与保洁员一起开展保洁工作,还入户向村民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相关知识。
她知道村委会有的干部离家远,每年春节还会特意带来一些香肠、汤圆等给值班干部改善伙食。
去年春节前,当别人忙着准备年货,闲不下来的她又忙着收集石块“补”路。
“要过年了,这截路损坏严重,出行不方便。”春节前在家的人少,秦恩碧就自己带上农具,去附近搜集石子瓦块来填平道路的坑洼处,算是公路的“节前维护”。
几天时间的忙碌,公路修补完工,站在路边看到这条路,秦恩碧的心里格外舒坦。
其实,秦恩碧管过的“闲事儿”不少。石龙村八社不在公路网计划中,数年来,村民回家的“最后几百米”一直是小路,三轮车运输农资、蔬菜都无法实现,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逢年过节开车回老家也只能将车停在大公路,再步行。
2012年,秦恩碧多次走访村民协调土地,组织几户家境稍微好点的村民筹资,买河沙、水泥、石子,再组织几户劳力好点的村民共同出力,把便道路扩成了“公路”,虽然大部分路都没打水泥,但是好歹能通车。
令秦恩碧高兴的是,这条路今年已纳入硬化,届时,村民可摆脱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情况。
在外人看来,秦恩碧做事好像永远有干劲,完全不像是一个已年过七旬的老太太。
在村民眼里,她善良、公正,给大家带来快乐。在同事眼里,她以身作则、敢为人先。然而在孩子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年过七旬需要照顾的母亲。
“作为党员,我愿意为人民服务。”秦恩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