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扶贫车间开到万年村 留守妇女成上班族

彭水:扶贫车间开到万年村 留守妇女成上班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4-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2日17时50分讯(通讯员 蔡秀 谢均 )忙碌的四月天,在彭水县鹿鸣乡万年村鑫堂服饰扶贫车间里缝纫机滴滴答答声响个不停,20多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偶尔的打趣笑声,让车间充满了活力,妇女脸上的笑容透露出对生活的希望。

村里有了扶贫车间,有了技术培训,在家的留守妇女有了增收门路。

引进车间搞培训,村里有了小企业

“目前车间里有固定工人20多名,全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车间里现在能满足50人就业,希望有更多的妇女同志参与进来,就近就业。”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万年村支部书记王天荣高兴地给笔者介绍起来。

万年村是鹿鸣乡的场镇村,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儿童居多。大多数的场镇留守妇女每天除了送孩子上学、照顾老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怎么把村里这一批劳动力利用起来呢?”经过几次外出学习后,王天荣经常在想如何找一条门路,让村里的妇女能利用照顾孩子的时间增加收入。

“不如建一个车间吧。”一次偶然的机会,万年村三组组长王容说起自己有服装厂方面的资源,兴许能在村里建个车间,召集村里的妇女同志来制衣服。

“太好不过了。”有了资源,村里多方联系,终于在2017年底在村里建起了车间。

王天荣介绍,车间只是负责半成品加工,工作方式简单、灵活。工人们以计件的方式获得报酬,多劳多得。由此,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妇女参与其中。

可,没多久,王天荣发现, 车间里的工人却一天比一天少。只剩下了几名工人,车间面临倒闭。

一调查才发现,因为技术的参差不齐,妇女们获得的工资差距甚大。有的妇女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有的却一个月只能挣几百元。技术不过关,还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不同程度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

今年初,为了解决妇女们技术问题,村里积极联系镇上,聘请技术人员到车间进行培训,提高妇女们的技术水平,重拾信心。

留守妇女成上班族,致富增收有门路

如今,经过培训,大部分的妇女同志都掌握了技术要领,效率提高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信心也有了。当地村民罗建容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月近3000元的工资让她在车间里干劲十足。

“每天早上7点多我把孩子送到离上班地方不到5分钟距离的鹿鸣小学就可以来这儿上班了,到了中午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午餐,下午放学我们就一块回家,这样既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赚钱,我也从留守妇女变成上班族啦。”罗建容一边操作着缝纫机缝制衣服,一边描述自己的一天。

罗建容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前几年,夫妻俩都在外务工,随着三个孩子长大,两位老人需要照顾,罗建容便回到了家里,一家人的开支全靠丈夫的务工收入,入不敷出,让一家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当得知村里建起扶贫车间时,罗建容积极响应报了名,认真学习缝纫技术,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后,整日都“泡”在了车间里。随着技术不断提升, 工资也一天天地上涨,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改观。“今年我们一家终于搬进了新楼房,宽敞多了。今年还要继续在车间里干,争取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有好几位妇女同志一个月的工资都能达到3000元以上了,大家也更有信心了。”王天荣说,车间的货源充足,希望有了20多名妇女的带头示范,能吸引更多的妇女同志来就业,靠双手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扶贫车间开到万年村 留守妇女成上班族

2019-04-12 17:53:5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2日17时50分讯(通讯员 蔡秀 谢均 )忙碌的四月天,在彭水县鹿鸣乡万年村鑫堂服饰扶贫车间里缝纫机滴滴答答声响个不停,20多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偶尔的打趣笑声,让车间充满了活力,妇女脸上的笑容透露出对生活的希望。

村里有了扶贫车间,有了技术培训,在家的留守妇女有了增收门路。

引进车间搞培训,村里有了小企业

“目前车间里有固定工人20多名,全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车间里现在能满足50人就业,希望有更多的妇女同志参与进来,就近就业。”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万年村支部书记王天荣高兴地给笔者介绍起来。

万年村是鹿鸣乡的场镇村,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儿童居多。大多数的场镇留守妇女每天除了送孩子上学、照顾老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怎么把村里这一批劳动力利用起来呢?”经过几次外出学习后,王天荣经常在想如何找一条门路,让村里的妇女能利用照顾孩子的时间增加收入。

“不如建一个车间吧。”一次偶然的机会,万年村三组组长王容说起自己有服装厂方面的资源,兴许能在村里建个车间,召集村里的妇女同志来制衣服。

“太好不过了。”有了资源,村里多方联系,终于在2017年底在村里建起了车间。

王天荣介绍,车间只是负责半成品加工,工作方式简单、灵活。工人们以计件的方式获得报酬,多劳多得。由此,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妇女参与其中。

可,没多久,王天荣发现, 车间里的工人却一天比一天少。只剩下了几名工人,车间面临倒闭。

一调查才发现,因为技术的参差不齐,妇女们获得的工资差距甚大。有的妇女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有的却一个月只能挣几百元。技术不过关,还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不同程度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

今年初,为了解决妇女们技术问题,村里积极联系镇上,聘请技术人员到车间进行培训,提高妇女们的技术水平,重拾信心。

留守妇女成上班族,致富增收有门路

如今,经过培训,大部分的妇女同志都掌握了技术要领,效率提高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信心也有了。当地村民罗建容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月近3000元的工资让她在车间里干劲十足。

“每天早上7点多我把孩子送到离上班地方不到5分钟距离的鹿鸣小学就可以来这儿上班了,到了中午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午餐,下午放学我们就一块回家,这样既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赚钱,我也从留守妇女变成上班族啦。”罗建容一边操作着缝纫机缝制衣服,一边描述自己的一天。

罗建容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前几年,夫妻俩都在外务工,随着三个孩子长大,两位老人需要照顾,罗建容便回到了家里,一家人的开支全靠丈夫的务工收入,入不敷出,让一家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当得知村里建起扶贫车间时,罗建容积极响应报了名,认真学习缝纫技术,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后,整日都“泡”在了车间里。随着技术不断提升, 工资也一天天地上涨,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改观。“今年我们一家终于搬进了新楼房,宽敞多了。今年还要继续在车间里干,争取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有好几位妇女同志一个月的工资都能达到3000元以上了,大家也更有信心了。”王天荣说,车间的货源充足,希望有了20多名妇女的带头示范,能吸引更多的妇女同志来就业,靠双手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