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迎宾路社区变身“最潮”小区 拉近邻里关系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一个没有物业几十年的老小区,最近因为垃圾分类一跃变身成了“最潮”小区。

九龙坡迎宾路社区变身“最潮”小区 拉近邻里关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4-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袁侨偲)当今社会,做什么才是最潮的事?

是刷某音玩快闪?还是跑酷吃鸡独自旅行?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一个没有物业几十年的老小区,最近因为垃圾分类一跃变身成了“最潮”小区,小区里52岁的李光群阿姨这样说:“年轻人喜欢追逐潮流,我们上点岁数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引领潮流。”

九龙坡区二郎街道迎宾路社区150号至220号,11栋居民楼里住着400多户人家,李阿姨就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早上8点多,赶在垃圾车来之前打包剩菜剩饭,提到门口专门回收易腐垃圾的智能垃圾箱,刷卡——倒垃圾——积分,再到小区里转一转,遇上“去错地方”的垃圾顺手挑出来,遇见还不会垃圾分类的人,手把手教一遍,李阿姨这个生活习惯,已经保持了半年多。

小区易腐垃圾智能垃圾箱。通讯员 袁侨偲 摄

在她家里,除了统一配发的两个垃圾桶外,她还自己添置了两个垃圾桶。“干湿垃圾分开丢,有害垃圾单独收。玻璃金属塑料瓶,蓝桶专门来处理。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说起垃圾分类,李阿姨的顺口溜张口就来。

李光群家常备干湿两个垃圾桶。通讯员 袁侨偲 摄

阿姨是小区的“楼栋长”,也是垃圾分类先进达人。对于这个称号她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就在于‘认真’二字,扔垃圾前想一想,搞不清楚的问一问。我经常跟我们小区的年轻人说,对待垃圾都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肯定也不得马虎。用流行的话说,这叫‘生活的仪式感’。”

阿姨笑笑:“从这点上说,我可比好多年轻人还潮咧。”

李光群在家整理生活垃圾分类资料。通讯员 袁侨偲 摄

作为原重庆钢球厂家属院,李阿姨所住的小区是九龙坡区典型的老旧小区。

然而,从去年8月开始,短短半年多时间,钢球小区变成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亮锃锃的牌子挂上了,参观学习的来了,这让居民们很是骄傲。

钢球小区。通讯员 曾宇 摄

“一开始也以为是一阵风。”时针回拨到2018年8月,炎热的盛夏令人记忆犹新,钢球小区的居民就是在这样的酷暑里毅然决然将家里的垃圾桶从1个换成了两个甚至4个。

短短一周,小区的党员志愿者都发动起来,区城管局、市环卫集团、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天天顶着大太阳站在垃圾桶前手把手教大家分类,甚至年轻姑娘站了几个小时被蚊子咬了10来个包,李阿姨说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真的开始了。”

志愿者通过互动游戏教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通讯员 曾宇 摄

更多的志愿者陆续被带动了起来。居民参与热情超乎意料的高,得益于打下的组织基础:没有物业管理,居民们过去遇到什么事都会想到找组织,信任度高,这反而成为了钢球小区走“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路线的优势。

经历过“分类阵痛”的小区居民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一下,黎明的曙光不会迟到。

“先走一步,总算走对了。”李阿姨说。

垃圾随手往窗外一扔,低楼层的人叫苦不迭,这几乎是在每一个老小区都会经历的场景。而现在,易腐、可回收、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后,垃圾桶周变得干净清爽多了,乱丢垃圾的少了,连小区里环卫工李显德也直言:“清扫保洁轻松一大头。”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活动现场。通讯员 曾宇 摄
手工作品。通讯员 曾宇 摄

从此以后,没人再从窗户丢过垃圾,困扰多年的小区顽疾就这样迎刃而解。李阿姨认为,这个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垃圾分类让大家养成了好习惯;二是小区环境好了,谁也不好意思再当破坏者;再有,小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无形中推动了居民自治,恢复了互帮互助的街坊邻里情谊,人与人之间亲近了,有了牵绊,也有了约束。

李阿姨说,小区里三分之一是租赁户,从前大家回家关门,谁也不认识谁,开展分类后,现在都喜欢聚在楼下,讨论分类、积分,一起参加活动,几乎人人都能叫上名字、打个招呼,“我们小区,可好久没这样过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九龙坡迎宾路社区变身“最潮”小区 拉近邻里关系

2019-04-1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袁侨偲)当今社会,做什么才是最潮的事?

是刷某音玩快闪?还是跑酷吃鸡独自旅行?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一个没有物业几十年的老小区,最近因为垃圾分类一跃变身成了“最潮”小区,小区里52岁的李光群阿姨这样说:“年轻人喜欢追逐潮流,我们上点岁数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引领潮流。”

九龙坡区二郎街道迎宾路社区150号至220号,11栋居民楼里住着400多户人家,李阿姨就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早上8点多,赶在垃圾车来之前打包剩菜剩饭,提到门口专门回收易腐垃圾的智能垃圾箱,刷卡——倒垃圾——积分,再到小区里转一转,遇上“去错地方”的垃圾顺手挑出来,遇见还不会垃圾分类的人,手把手教一遍,李阿姨这个生活习惯,已经保持了半年多。

小区易腐垃圾智能垃圾箱。通讯员 袁侨偲 摄

在她家里,除了统一配发的两个垃圾桶外,她还自己添置了两个垃圾桶。“干湿垃圾分开丢,有害垃圾单独收。玻璃金属塑料瓶,蓝桶专门来处理。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说起垃圾分类,李阿姨的顺口溜张口就来。

李光群家常备干湿两个垃圾桶。通讯员 袁侨偲 摄

阿姨是小区的“楼栋长”,也是垃圾分类先进达人。对于这个称号她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就在于‘认真’二字,扔垃圾前想一想,搞不清楚的问一问。我经常跟我们小区的年轻人说,对待垃圾都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肯定也不得马虎。用流行的话说,这叫‘生活的仪式感’。”

阿姨笑笑:“从这点上说,我可比好多年轻人还潮咧。”

李光群在家整理生活垃圾分类资料。通讯员 袁侨偲 摄

作为原重庆钢球厂家属院,李阿姨所住的小区是九龙坡区典型的老旧小区。

然而,从去年8月开始,短短半年多时间,钢球小区变成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亮锃锃的牌子挂上了,参观学习的来了,这让居民们很是骄傲。

钢球小区。通讯员 曾宇 摄

“一开始也以为是一阵风。”时针回拨到2018年8月,炎热的盛夏令人记忆犹新,钢球小区的居民就是在这样的酷暑里毅然决然将家里的垃圾桶从1个换成了两个甚至4个。

短短一周,小区的党员志愿者都发动起来,区城管局、市环卫集团、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天天顶着大太阳站在垃圾桶前手把手教大家分类,甚至年轻姑娘站了几个小时被蚊子咬了10来个包,李阿姨说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真的开始了。”

志愿者通过互动游戏教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通讯员 曾宇 摄

更多的志愿者陆续被带动了起来。居民参与热情超乎意料的高,得益于打下的组织基础:没有物业管理,居民们过去遇到什么事都会想到找组织,信任度高,这反而成为了钢球小区走“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路线的优势。

经历过“分类阵痛”的小区居民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一下,黎明的曙光不会迟到。

“先走一步,总算走对了。”李阿姨说。

垃圾随手往窗外一扔,低楼层的人叫苦不迭,这几乎是在每一个老小区都会经历的场景。而现在,易腐、可回收、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后,垃圾桶周变得干净清爽多了,乱丢垃圾的少了,连小区里环卫工李显德也直言:“清扫保洁轻松一大头。”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活动现场。通讯员 曾宇 摄
手工作品。通讯员 曾宇 摄

从此以后,没人再从窗户丢过垃圾,困扰多年的小区顽疾就这样迎刃而解。李阿姨认为,这个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垃圾分类让大家养成了好习惯;二是小区环境好了,谁也不好意思再当破坏者;再有,小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无形中推动了居民自治,恢复了互帮互助的街坊邻里情谊,人与人之间亲近了,有了牵绊,也有了约束。

李阿姨说,小区里三分之一是租赁户,从前大家回家关门,谁也不认识谁,开展分类后,现在都喜欢聚在楼下,讨论分类、积分,一起参加活动,几乎人人都能叫上名字、打个招呼,“我们小区,可好久没这样过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