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龙山村:美丽村庄变“绿色银行”

南川龙山村:美丽村庄变“绿色银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4-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2日15时15分讯(通讯员 袁治卫)“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孟浩然笔下的美丽山村风光,而在金山镇龙山村,这绿树环抱、青山相伴的景象,就在村民的现实生活中。

走进龙山村,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流过,两岸满是桃红柳绿,掩映在花簇中间的是一栋栋灰白的农房,置身在这美丽的风景画中,仿佛误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

近年来,龙山村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游,早已名声在外,美了村庄,也鼓了村民的腰包。

全村发展农家乐

过去,龙山村因处深山,发展相对滞后,是远近闻名的市级贫困村。贫困村是如何变身美名远扬的避暑胜地的?村民张金全告诉记者,这离不开“梁书记”。

村民口中的“梁书记”是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梁大友,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曾经制约龙山村发展的山高、路远、林多等都变成了推动村子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7年,龙山村换届选举,此时的村子发展滞后,谁都不愿意当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曾当过村主任的梁大友临危受命。

“离开村里后,我一直在南川搞运输,家也搬到了城里,没想到回村参加投票,被大家选为了书记。”梁大友回忆说。

8年跑运输的经历,让他到过很多地方,也开阔了视野。龙山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优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常年气温比重庆主城低5℃左右,修建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最靠谱。

2008年,梁大友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包干修建起了金山镇第一条硬化通村公路。路修好了,梁大友试着游说大家一起开办农家乐,但无人响应。

“既然没有人理解,那我就先办起农家乐,让大家看到希望。”梁大友说。路通的那一年,他的“欢乐农家乐”也开业了,当年夏天的两个月就收入了两万元。村民们都看在了眼里,有条件的村民陆续自发地办起了农家乐。到如今,村里已经有86家农家乐,几乎家家都能接待游客。

村民吃上“旅游饭”

村民张金全的农家乐就在村广场旁边,里面是两层小楼,外面是花园式庭院,静谧而有格调。走进房间,家具家电样样齐全,白色的棉被、枕头,配套卫生间干净清洁。

以前,张金全一家住在半山腰上,一直靠采方竹笋为生,一年都难得下次山。村里修好公路之后,他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于2012年从高山上搬了下来,并按照农家乐的标准修建新房,成为村里第一批发展农家乐的人。

“兴办农家乐,让我们家也吃上了旅游饭,一个夏天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张金全乐呵呵地说,农家乐开办有6个年头了,也积累了不少回头客,14间房每年夏天都住满了客人,热闹得很。“有9间房在去年游客走时就被预订了,如果是周末来耍的话,都要提前联系。”

梁大友介绍,每年的七八月是龙山村的旅游旺季,农家乐入住率达到100%,一年增收超50万元,人均增收一万元以上。村里现在把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放在了首位,农家乐要不断改善经营环境、学习服务礼仪、提高烹饪技术、拓宽服务领域,整体提升农家乐质量水平,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游客找到第二个家

“刚从地里砍的莴笋,新鲜得很哟。”来自沙坪坝的游客贾栋章在龙山村的农家乐里准备午饭。

老贾65岁了,退休后喜欢上骑行,骑着摩托车全国到处跑,随着年龄增大,就想着找个让自己舒服点的地方避避暑,享受村野生活。三年前,老贾从朋友那里听说了龙山村很适合避暑,便独自骑车到龙山村踩点,“一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老贾说,相中龙山村后,他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现在不骑车了,换了小轿车,带着老伴来到了龙山村。

即便不是夏天,老贾也总爱往龙山村跑,还跟房东结成了亲戚。为了方便老贾,房东外出后,就把房间的钥匙交给了他。“年纪大了,身体虽没啥毛病,可在主城时一感冒就会呼吸不畅,需要吸氧机。在这里住着,每天绕着公路走上一圈,呼吸清新的空气,再也不需要吸氧机了。”

今年,老贾到龙山村又发现了新变化。“黄泥垭隧道通车了,进村节约了半个小时。村里的道路也全部油化了,路好走了,衣服就算晾几天也一点灰尘都没有。”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村里全长1.8公里的“环山路”从4.5米宽的水泥路改造成了6.5米宽的油化路,还沿路修建了休息亭;修起100立方米蓄水池1个、50立方米蓄水池3个,保障生活用水;指导村民改水改厕50户、改厨38户;新发展川木瓜300亩,龙山村俨然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采笋、冬看雪,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有耍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南川龙山村:美丽村庄变“绿色银行”

2019-04-22 15:20:1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2日15时15分讯(通讯员 袁治卫)“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孟浩然笔下的美丽山村风光,而在金山镇龙山村,这绿树环抱、青山相伴的景象,就在村民的现实生活中。

走进龙山村,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流过,两岸满是桃红柳绿,掩映在花簇中间的是一栋栋灰白的农房,置身在这美丽的风景画中,仿佛误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

近年来,龙山村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游,早已名声在外,美了村庄,也鼓了村民的腰包。

全村发展农家乐

过去,龙山村因处深山,发展相对滞后,是远近闻名的市级贫困村。贫困村是如何变身美名远扬的避暑胜地的?村民张金全告诉记者,这离不开“梁书记”。

村民口中的“梁书记”是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梁大友,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曾经制约龙山村发展的山高、路远、林多等都变成了推动村子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7年,龙山村换届选举,此时的村子发展滞后,谁都不愿意当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曾当过村主任的梁大友临危受命。

“离开村里后,我一直在南川搞运输,家也搬到了城里,没想到回村参加投票,被大家选为了书记。”梁大友回忆说。

8年跑运输的经历,让他到过很多地方,也开阔了视野。龙山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优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常年气温比重庆主城低5℃左右,修建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最靠谱。

2008年,梁大友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包干修建起了金山镇第一条硬化通村公路。路修好了,梁大友试着游说大家一起开办农家乐,但无人响应。

“既然没有人理解,那我就先办起农家乐,让大家看到希望。”梁大友说。路通的那一年,他的“欢乐农家乐”也开业了,当年夏天的两个月就收入了两万元。村民们都看在了眼里,有条件的村民陆续自发地办起了农家乐。到如今,村里已经有86家农家乐,几乎家家都能接待游客。

村民吃上“旅游饭”

村民张金全的农家乐就在村广场旁边,里面是两层小楼,外面是花园式庭院,静谧而有格调。走进房间,家具家电样样齐全,白色的棉被、枕头,配套卫生间干净清洁。

以前,张金全一家住在半山腰上,一直靠采方竹笋为生,一年都难得下次山。村里修好公路之后,他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于2012年从高山上搬了下来,并按照农家乐的标准修建新房,成为村里第一批发展农家乐的人。

“兴办农家乐,让我们家也吃上了旅游饭,一个夏天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张金全乐呵呵地说,农家乐开办有6个年头了,也积累了不少回头客,14间房每年夏天都住满了客人,热闹得很。“有9间房在去年游客走时就被预订了,如果是周末来耍的话,都要提前联系。”

梁大友介绍,每年的七八月是龙山村的旅游旺季,农家乐入住率达到100%,一年增收超50万元,人均增收一万元以上。村里现在把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放在了首位,农家乐要不断改善经营环境、学习服务礼仪、提高烹饪技术、拓宽服务领域,整体提升农家乐质量水平,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游客找到第二个家

“刚从地里砍的莴笋,新鲜得很哟。”来自沙坪坝的游客贾栋章在龙山村的农家乐里准备午饭。

老贾65岁了,退休后喜欢上骑行,骑着摩托车全国到处跑,随着年龄增大,就想着找个让自己舒服点的地方避避暑,享受村野生活。三年前,老贾从朋友那里听说了龙山村很适合避暑,便独自骑车到龙山村踩点,“一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老贾说,相中龙山村后,他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现在不骑车了,换了小轿车,带着老伴来到了龙山村。

即便不是夏天,老贾也总爱往龙山村跑,还跟房东结成了亲戚。为了方便老贾,房东外出后,就把房间的钥匙交给了他。“年纪大了,身体虽没啥毛病,可在主城时一感冒就会呼吸不畅,需要吸氧机。在这里住着,每天绕着公路走上一圈,呼吸清新的空气,再也不需要吸氧机了。”

今年,老贾到龙山村又发现了新变化。“黄泥垭隧道通车了,进村节约了半个小时。村里的道路也全部油化了,路好走了,衣服就算晾几天也一点灰尘都没有。”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村里全长1.8公里的“环山路”从4.5米宽的水泥路改造成了6.5米宽的油化路,还沿路修建了休息亭;修起100立方米蓄水池1个、50立方米蓄水池3个,保障生活用水;指导村民改水改厕50户、改厨38户;新发展川木瓜300亩,龙山村俨然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采笋、冬看雪,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有耍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