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从教25年
为追求“品质∙品位”教育他一刻不曾松懈

【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从教25年
为追求“品质∙品位”教育他一刻不曾松懈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4-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5日9时讯(记者 张华)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共出现了26次,成为重点关键词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校长周迎春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做“品质∙品位”教育,使师生大勇担当,情趣高雅,乐教善学,成为思维思想活跃者;让校园恬淡优美,和谐活力,涵养心性,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熊爷”“烟熏妆”,这个校长不一样

2018年9月28日,在重庆八中建校八十周年校庆直播现场,一句调侃校长的弹幕:“校长今天画的烟熏妆”引起了众多校友的共鸣,“熊爷”这个绰号也成为刷屏的弹幕之一。

“熊爷”的称呼来自于高2008级10班的学生。因为经常熬夜,黑眼圈成为周迎春的标志之一,学生们将他和国宝熊猫作比较,同时也说他是班级的宝贝,为了表达敬意,他们在“熊”后面加了一个“爷”,这个绰号至今还在校友们心中留有印象。

对于学生给自己取绰号,周迎春并不生气,只要学生们敢叫,他就敢答应,以至于校友们回校都爱笑嘻嘻地和他开玩笑。

在传统印象中,校长总以严肃且不易亲近的形象出现在各种讲台上。但在重庆八中,篮球场、足球场、科技馆、阅览室总能看到周迎春捧场的身影,因为学生们总爱邀请校长参加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的各种活动,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点滴。而校长也尽可能多的参加到各种学生活动中,因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支持和鼓励。

每周,周迎春都会抽时间查看校长信箱的信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他们回信,有的学生也会跑到校长办公室直接与他探讨。

最近,有学生向周迎春提出学校阅览室需要多一点类似“写作技巧”“高分写作素材”之类的书籍。周迎春收到信件后告诉学生,学校将尽快按照同学们的建议添置类似的书籍,同时也提醒: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所有的“技巧”都只是暂时的,唯有更多的阅读,才能让思想深邃,才能让素材手到擒来。

从教师到校长,课堂始终是第一阵地 

从教25年以来,周迎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听课。即使是成为校长后,他依然抽出时间保证每天至少听一节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当老师要听课,当校长更要听课,不然就有可能瞎指挥。”周迎春说,他热爱教书,为了成为一名教师,在填报志愿时,从第一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全部填上了师范专业。

1994年,大学毕业后,周迎春被分配到重庆八中,开启了他的梦想之旅。据八中退休数学老师黄梦熊回忆,数学组有个年轻人很喜欢听课,不但听自己指导老师的课,也听其他老师的课,一学期下来听课一百多节,这个年轻人就是周迎春。

正因勤于钻研课堂,教学效果优异,5年后,年轻的周迎春成为了年级组长;2004年,32岁的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他成为了“特级教师”;2019年,因对教育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一线一直是周迎春关注的重点。有老师曾开玩笑道,因为校长经常出现在课堂,所以我们要把课堂弄好。“由此可见,教师也是愿意校长出现在课堂上的。”周迎春告诉记者,校长最应该出现在课堂,出现在教研现场,到教学一线去研究教育教学。

现在,周迎春每天早上6:50走进学校,到教室转转,到操场看看,然后再听第一节课。听完课后,他会和老师进行交流,给予肯定或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建议。据了解,在八中,所有校级干部每周听课不得少于三节。

除了日常听课,每年的青年教师汇报展示课、骨干教师精品引领课是八中教研的重头戏,周迎春必定会到现场与老师们一起集中教研。

“像我这样一线出来的教师,最喜欢的就是课堂、是教研。坐在办公室就是空想、空谈!”周迎春说,下学期开始,走进哪位教师的课堂将不由他决定,而是由教科室抽签决定,即使抽到特级教师的课,也要去听听。“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即使是特级教师的课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教育如果只盯着分数是件很low的事”

重庆八中,重庆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八十一年前,这所学校的建校先贤将“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想。进入新时代,八中人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品质∙品位”办学主张。

“教育如果只盯着分数是件很low的事。”作为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认为学校的发展应该“求品质,有品位”。有品质的学校是教育教学高质量、师生发展高效益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直面现实、心怀理想的学校,是有责任担当、有教育情怀的学校。

如何让八中教育有品质、有品位?周迎春认为一是要塑造有品位的学校文化,二是要创生有品质的校园生活,三是要培育有品格的时代新人。

2013年,还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时,周迎春提出了将“海量阅读”作为一门校本必选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排课体系,进入正式课表,旨在用书香涵养学生精神。同时,通过“海量阅读”课程方案规定学生阅读量,初中学生三年阅读量达到600万字以上;高中学生三年阅读总量900万字以上。通过专家讲座、教师指导、同伴研讨等方式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习得阅读能力,达成阅读深度。

“海量阅读”课程实施一年后,有其他科目老师提出将高三年级的阅读课程取消,遭到语文老师的反对,他们宁愿减少语文课,也要坚持开设阅读课。几年来,“海量阅读,书香涵养”成为八中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阅览室全年365天,仅除夕一天关门,其余时间全部向学生开放。

2015年,在周迎春的引领下,八中陆续开展“时事评论课”和“创新实验设计课”。2016年,在“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看重庆教育”活动中,30多位记者走进八中,在时事评论课上,他们被八中学生的思辨风采所折服;在科技实验室,他们被学生的奇思妙想所征服,纷纷点赞八中教育,点赞重庆教育。

“学校的价值在于培养有品格的人,这些年来,八中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有高尚品德、有家国情怀、有奋斗激情、有深厚学养、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周迎春说,学校一方面打造“活动育德”的德育品牌,30余个社团成就学生个性,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发展学生特长,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胸怀;另一方面建设“课程育智”的校本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必选课程体现学校特色,自选课程激活自我意识,“海量阅读课程”着力精神涵养,“时事评论课程”提升人文修养,“创新实验设计课程”启迪科学精神,“专家讲座”拓展学术视野。通过“育德”与“育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品格的未来人才。

未来,八中印记将更加鲜明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重庆八中建校之初,创始人杨若愚先生取校名“树人”。八十一年来,一代代八中人在“育人为本”的路上追求卓越,追求“品质•品位”教育,保证学校高水平发展,可持续发展。

“当下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是公平与质量。我们将更好地做好集团化办学,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带动辐射功能,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周迎春说,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去带动、帮助和辐射,八中在高水平的集团化办学基础上,主动承担起名校责任,帮扶了一批公办学校,让优质教育辐射更广。

同时,八中将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继续突破,特色发展,推动学校更高质量、更高品位发展。

此外,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变化,八中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三创”教育探索,用行动推动“工业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转变。 

“‘三创’是指创新、创造、创业。”据周迎春介绍,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正重新定义人类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教育范式如何转变、教育模式如何创新、未来人才如何定义,都需要教育者去思考、研究与实践,致力于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与路径。

“今年9月,我们将在初一年级进行‘三创’教育改革,有2个班进行试点。”周迎春说,在“三创”教育改革中,学生在八中能享受到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课程、创新培养理念等,为未来创业做好意识、知识、能力储备。

周迎春特别强调,“三创”教育改革并不是为了学生出国留学做准备,而是希望八中学生在改革的课堂里,享受创新课程,培育创新意识,开拓创新视野,形成创新能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劳动筑梦 榜样同行】从教25年
为追求“品质∙品位”教育他一刻不曾松懈

2019-04-25 09: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5日9时讯(记者 张华)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共出现了26次,成为重点关键词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校长周迎春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做“品质∙品位”教育,使师生大勇担当,情趣高雅,乐教善学,成为思维思想活跃者;让校园恬淡优美,和谐活力,涵养心性,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熊爷”“烟熏妆”,这个校长不一样

2018年9月28日,在重庆八中建校八十周年校庆直播现场,一句调侃校长的弹幕:“校长今天画的烟熏妆”引起了众多校友的共鸣,“熊爷”这个绰号也成为刷屏的弹幕之一。

“熊爷”的称呼来自于高2008级10班的学生。因为经常熬夜,黑眼圈成为周迎春的标志之一,学生们将他和国宝熊猫作比较,同时也说他是班级的宝贝,为了表达敬意,他们在“熊”后面加了一个“爷”,这个绰号至今还在校友们心中留有印象。

对于学生给自己取绰号,周迎春并不生气,只要学生们敢叫,他就敢答应,以至于校友们回校都爱笑嘻嘻地和他开玩笑。

在传统印象中,校长总以严肃且不易亲近的形象出现在各种讲台上。但在重庆八中,篮球场、足球场、科技馆、阅览室总能看到周迎春捧场的身影,因为学生们总爱邀请校长参加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的各种活动,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点滴。而校长也尽可能多的参加到各种学生活动中,因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支持和鼓励。

每周,周迎春都会抽时间查看校长信箱的信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他们回信,有的学生也会跑到校长办公室直接与他探讨。

最近,有学生向周迎春提出学校阅览室需要多一点类似“写作技巧”“高分写作素材”之类的书籍。周迎春收到信件后告诉学生,学校将尽快按照同学们的建议添置类似的书籍,同时也提醒: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所有的“技巧”都只是暂时的,唯有更多的阅读,才能让思想深邃,才能让素材手到擒来。

从教师到校长,课堂始终是第一阵地 

从教25年以来,周迎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听课。即使是成为校长后,他依然抽出时间保证每天至少听一节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当老师要听课,当校长更要听课,不然就有可能瞎指挥。”周迎春说,他热爱教书,为了成为一名教师,在填报志愿时,从第一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全部填上了师范专业。

1994年,大学毕业后,周迎春被分配到重庆八中,开启了他的梦想之旅。据八中退休数学老师黄梦熊回忆,数学组有个年轻人很喜欢听课,不但听自己指导老师的课,也听其他老师的课,一学期下来听课一百多节,这个年轻人就是周迎春。

正因勤于钻研课堂,教学效果优异,5年后,年轻的周迎春成为了年级组长;2004年,32岁的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他成为了“特级教师”;2019年,因对教育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一线一直是周迎春关注的重点。有老师曾开玩笑道,因为校长经常出现在课堂,所以我们要把课堂弄好。“由此可见,教师也是愿意校长出现在课堂上的。”周迎春告诉记者,校长最应该出现在课堂,出现在教研现场,到教学一线去研究教育教学。

现在,周迎春每天早上6:50走进学校,到教室转转,到操场看看,然后再听第一节课。听完课后,他会和老师进行交流,给予肯定或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建议。据了解,在八中,所有校级干部每周听课不得少于三节。

除了日常听课,每年的青年教师汇报展示课、骨干教师精品引领课是八中教研的重头戏,周迎春必定会到现场与老师们一起集中教研。

“像我这样一线出来的教师,最喜欢的就是课堂、是教研。坐在办公室就是空想、空谈!”周迎春说,下学期开始,走进哪位教师的课堂将不由他决定,而是由教科室抽签决定,即使抽到特级教师的课,也要去听听。“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即使是特级教师的课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教育如果只盯着分数是件很low的事”

重庆八中,重庆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八十一年前,这所学校的建校先贤将“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想。进入新时代,八中人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品质∙品位”办学主张。

“教育如果只盯着分数是件很low的事。”作为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认为学校的发展应该“求品质,有品位”。有品质的学校是教育教学高质量、师生发展高效益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直面现实、心怀理想的学校,是有责任担当、有教育情怀的学校。

如何让八中教育有品质、有品位?周迎春认为一是要塑造有品位的学校文化,二是要创生有品质的校园生活,三是要培育有品格的时代新人。

2013年,还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时,周迎春提出了将“海量阅读”作为一门校本必选课程纳入必修课程排课体系,进入正式课表,旨在用书香涵养学生精神。同时,通过“海量阅读”课程方案规定学生阅读量,初中学生三年阅读量达到600万字以上;高中学生三年阅读总量900万字以上。通过专家讲座、教师指导、同伴研讨等方式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习得阅读能力,达成阅读深度。

“海量阅读”课程实施一年后,有其他科目老师提出将高三年级的阅读课程取消,遭到语文老师的反对,他们宁愿减少语文课,也要坚持开设阅读课。几年来,“海量阅读,书香涵养”成为八中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阅览室全年365天,仅除夕一天关门,其余时间全部向学生开放。

2015年,在周迎春的引领下,八中陆续开展“时事评论课”和“创新实验设计课”。2016年,在“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看重庆教育”活动中,30多位记者走进八中,在时事评论课上,他们被八中学生的思辨风采所折服;在科技实验室,他们被学生的奇思妙想所征服,纷纷点赞八中教育,点赞重庆教育。

“学校的价值在于培养有品格的人,这些年来,八中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有高尚品德、有家国情怀、有奋斗激情、有深厚学养、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周迎春说,学校一方面打造“活动育德”的德育品牌,30余个社团成就学生个性,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发展学生特长,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胸怀;另一方面建设“课程育智”的校本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必选课程体现学校特色,自选课程激活自我意识,“海量阅读课程”着力精神涵养,“时事评论课程”提升人文修养,“创新实验设计课程”启迪科学精神,“专家讲座”拓展学术视野。通过“育德”与“育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品格的未来人才。

未来,八中印记将更加鲜明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重庆八中建校之初,创始人杨若愚先生取校名“树人”。八十一年来,一代代八中人在“育人为本”的路上追求卓越,追求“品质•品位”教育,保证学校高水平发展,可持续发展。

“当下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是公平与质量。我们将更好地做好集团化办学,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带动辐射功能,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周迎春说,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去带动、帮助和辐射,八中在高水平的集团化办学基础上,主动承担起名校责任,帮扶了一批公办学校,让优质教育辐射更广。

同时,八中将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继续突破,特色发展,推动学校更高质量、更高品位发展。

此外,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变化,八中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三创”教育探索,用行动推动“工业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转变。 

“‘三创’是指创新、创造、创业。”据周迎春介绍,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正重新定义人类知识和能力的价值,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教育范式如何转变、教育模式如何创新、未来人才如何定义,都需要教育者去思考、研究与实践,致力于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与路径。

“今年9月,我们将在初一年级进行‘三创’教育改革,有2个班进行试点。”周迎春说,在“三创”教育改革中,学生在八中能享受到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课程、创新培养理念等,为未来创业做好意识、知识、能力储备。

周迎春特别强调,“三创”教育改革并不是为了学生出国留学做准备,而是希望八中学生在改革的课堂里,享受创新课程,培育创新意识,开拓创新视野,形成创新能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