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龙水镇打造“四好农村路” 走出乡村振兴之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0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胡欣)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狮黄路,从黄龙村委会办公室到狮子湾的4千米道路,是群众多年的期盼,期盼到伍家河对岸不再绕行7千米、期盼小龙虾和西瓜运输更通畅、期盼到村委会办事更方便。车宋路,从宋家院子至梁家院子的2.5千米道路,是车辅社区的出行要道,十余年来,群众为了方便出行,每年都会在碎石路面铺一些砖头。
包括这两条道路在内的8条、27.2千米的“四好农村路”已纳入重庆大足区龙水镇的建设计划,预计月内动工,将由机耕道升级为5.5米宽的水泥路,惠及高坡村、龙东社区等8个村和社区的1.2万名群众。
近年来,龙水镇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工作中,解决了多个村和社区的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在推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中,一条条乡道成为了乡村振兴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每年三四月,是藠头丰收季。在新农村,重庆主城某蔬菜批发市场的收货卡车开到了藠头地边,藠头出土后便可上车发运。2.4千米的学双路和4.2千米的白果路,“以前是机耕道,卡车去不了,全靠人担。”村支书彭应全介绍,两条道路扩宽建成水泥路后,方便了农产品运输和村民出行,促进了藠头种植业的发展。
藠头和花生是新农村及毗邻的珠溪镇宝冲村的传统种植品种。新农村目前年产藠头约500吨。藠头与花生的接续种植是新农村种植业的主要形式,即每年开年后种藠头,收了藠头种花生。
新农村与宝冲村交界处有约2米宽、200米长的泥结路,客货车不能通行,需绕道龙水镇城区或双桥经开区,阻碍了两村的群众交往和货物流通。这段泥结路扩宽硬化后,不仅连通了两村两镇,还促进了藠头和花生种植业的发展。
“最近两年,龙水镇建成了13条、37千米的‘四好农村路’和国土整治工程中的田间耕作道,其中6条贯通了‘断头路’,惠及大围村、盐河社区等6个村和社区。”龙水镇相关负责人粟朝文说,2.6千米的八宝路连通了八柱村和宝竹村,由机耕道升级为水泥路后,大大促进了两村微型企业的发展。
“今年3月,柑橘种植大户增加了200亩的流转土地,达到300多亩柑橘地。”大围村书记黄常兰介绍,该村道路建设近年来受益于“四好农村路”和玉滩水库库区后扶政策,建成过境的沥青路近20千米。因为道路通畅,去年吸引了中药材白芨种植大户来村里投资。
今年4月初的一个清晨,一辆重载货车行驶至龙新路某采石场路段时,压塌了路基和堡坎。明光社区2组一村民及时报警后,龙水镇相关部门迅速处置并进行了及时修复。这是龙水镇管好农村道路的一个缩影。
彭应全介绍,新农村过境道路目前有4条、12.5千米。在道路管护上,每公里每年投入2400元作为管护费,6名保洁员结合乡村保洁工作,每日进行道路保洁,做到及时发现并报告排水沟堵塞、建房材料占道、防护栏与路肩受损、边坡滚石等问题。
“3米多宽的沥青路,送原材料的大货车过不去,只能用小货车转运。”车辅社区书记陈世林介绍,这条道路扩宽8米后,这家生产胶带的企业省去了原材料转运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一家雷竹种植企业也是“四好农村路”的受益者。“采收雷竹笋,以前用三轮车,现在用货车直接拉回公司。”
“村村通客车,村民受了很大益,娃儿读书方便了。以前两三点就起来煮饭,天没亮的时候,打电筒送娃儿,现在娃儿幸福了。”黄常兰说。
“过去两年,龙水镇在农村道路建设上投入370多万元,恵及11个村和社区、2万多名群众。”龙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结合了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逐步消除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保障,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