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为垃圾分类建立“超级大脑”市民扔垃圾还有福利

九龙坡为垃圾分类建立“超级大脑”市民扔垃圾还有福利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0日9时20分讯(记者 陈星 李佳妮)去年夏天,热浪席卷山城,一阵春风却悄然吹进了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

居民李光群记忆犹新:家里垃圾桶破天荒从一个换成四个,楼梯口的垃圾桶撤了,变成一台智能垃圾箱,“垃圾分类”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钢球小区的智能垃圾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李光群从没想过,在此生活了20年,小区却是因垃圾分类,成了九龙坡“最潮”小区。李光群笑言,“年轻人喜欢追逐潮流,而我们引领潮流。”

今(2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该区,从钢球小区的变化探索九龙坡垃圾分类管理的破局之路。

大数据平台让从垃圾从投入,到最后处理,可以进行全程跟踪追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一个夏天为起点:“垃圾桶”成万众焦点

钢球小区,一个九龙坡二郎街道几十年无物业的老旧小区,11栋居民楼里住着400多户人家。

每天早上8点多,李光群会赶在垃圾车来之前,将剩菜剩饭打包好,提到门口专门回收易腐垃圾的智能垃圾箱,刷卡——倒垃圾——积分,三个动作一气呵成。

钢球小区设立榜单,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这个习惯,李光群保持了半年多。

李光群家里,除了统一配发的两个垃圾桶,她还自己添置了两个。

“干湿垃圾分开丢,有害垃圾单独收。”谈起垃圾分类,李光群的顺口溜张口就来。

时间回到去年8月,那个燥热的夏季令李光群记忆犹新,钢球小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发生了变化。

几个蓝色的“大铁箱”突然出现在小区,紧接着,小区党员志愿者被发动起来,天天顶着大太阳,手把手教大家分类。

“一开始以为就是一阵风。”令李光群没想到的是,在工作人员的坚持引导下,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半年后,亮铮铮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牌子挂上了,从各地参观学习人的也来了。李光群认为,垃圾分类带给市民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钢球小区居民将废品重新利用,变废为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早在几年前,重庆就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今年1月1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按照《办法》要求,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镇比例将达到50%,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办法》实施以来,重庆各区县掀起垃圾分类热潮,人人掩鼻而过的“垃圾桶”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命题。

一个老旧小区作“麻雀”:“剖”出一地福利

去年8月,钢球小区成为九龙坡首个无物业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成为首只被解剖的“麻雀”。

一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为何会成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二郎街道迎宾路社区党委书记喻蓉坦言,垃圾分类对老旧小区而言,是一件新生事物,因没有电梯,平时居民都是下楼扔垃圾,加上没物业,居民对组织信任度高,这反而成为钢球小区走“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路线的优势。

刷卡投放垃圾后,便可自动积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除开“天然”优势,喻蓉说,这也跟九龙坡推出的一系列福利有着重要关系。

去年八月,钢球小区首次安装了一批分类垃圾箱,箱上有智能屏幕和扫码器,投入垃圾即可兑换积分,积分还可兑换小礼品,充分调动起居民积极性。加上工作人员、志愿者入户宣传,居民多年来的意识、习惯逐渐改变。 

喻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刚开始,大家都说“不会分”“难得分”,现在垃圾分类已成居民的日常习惯。

今年72岁的邱沛萍是钢球小区垃圾分类先进达人,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以来,邱沛萍不仅主动加入,还带动家人和邻居一起参与,不到半年时间,积分卡就积了3900多分。邱沛萍笑言,上周她刚用330分换了7块香皂。

垃圾兑换积分后,可用积分购买所需物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以前不要说是垃圾分类,居民能不乱扔垃圾都不错了。”作为钢球小区的居民,邱沛萍见证了这个 “破败”小区的蜕变。

在邱沛萍的印象里,以前小区不仅垃圾遍地,白天甚至还有老鼠乱蹿,如今开展垃圾分类,不仅环境得到改善,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居民们会经常坐在一起讨论分类、积分,有时还会一起参加活动。

“我们小区,可好久没这样过咯。”看到小区的变化,邱沛萍感慨颇多。

一项全民参与的行动: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钢球小区是九龙坡实行垃圾分类的一个小小缩影,据九龙坡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歇台子小学、半山七号小区、钢球小区已成九龙坡区公共机构、物业小区、非物业小区垃圾分类示范点。

随着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已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歇台子小学每天下午有垃圾分类互动课,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每天下午,歇台子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杨温蕊同学会将班里的垃圾,准点投放进校门口的智能垃圾箱,每投一次,其积分卡内的数额就会得到相应增加。这所学校里,像杨温蕊这样的垃圾分类专管员还有31名。

在半山七号小区,陈利一家平均每周会消耗十几瓶牛奶,喝剩的牛奶盒陈利会放进垃圾袋,每周末,她会把收集的牛奶盒统一拿到楼下兑换积分。半年时间,陈利已有数百积分。

在九龙坡,有关垃圾分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歇台子小学校园一角,摆放整齐的垃圾分类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为让居民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开发出的垃圾分类小游戏 “垃圾分类大消除”已正式上线,玩家通过玩游戏收获垃圾分类知识,同时还能赢取一定的现金奖励。  

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统筹、街道为主、综合治理、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九龙坡探索出的党政机关率先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九龙坡已有800余名垃圾分类专业指导员经培训合格上岗,300余台运输车辆已投入运行,8000套收集容器的配置、标识全部符合规范标准。

截止今年3月底,九龙坡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共覆盖21个社区,覆盖居民96990户,共计收运有害垃圾0.04吨,易腐垃圾约155吨、可回收物26吨、其他垃圾2071吨。

新闻纵深——

大数据平台让垃圾分类有“智慧” 

2017年,重庆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以来,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已在主城23个街道27万户居民中试点。借助二维码、智能垃圾箱等多种先进手段,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变得更便捷,垃圾分类成为重庆环保新时尚。

然而老百姓在家门口进行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分类回收的第一步。如何破解“前端分好类、后端大杂烩”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

九龙坡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九龙坡通过二维码溯源、智能监控、智能回收、智能溯源等措施,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管理监控。

为防止垃圾相互污染,九龙坡还专门配备了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专业收运车,并给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有害垃圾经过收集容器,由合法单位运输贮存后,运往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可回收垃圾经过收集容器后,责任人自行运送或回收企业上门收运,由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和资源化利用;其他垃圾一般在收集运输后,则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半山七号小区的居民陈利每周会将家里的可回收垃圾投放进智能垃圾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在半山七号小区、钢球小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在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旁,还安装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居民投放的垃圾数据都能及时记录到系统中,利用数据进行优化管理,搭建大数据监管模式。

从垃圾从投入,到最后处理,可以进行全程跟踪追溯,垃圾分类、运输、回收、处理形成一个闭环,为垃圾分类建立一个“超级大脑”。

据统计,目前,九龙坡仅在示范小区就已投放智能收集设施设备20余台、高清摄像头40余个、大数据展示屏3台,同时对各环节数据进行分析,辅助监督管控,做到信息实时、精准管理,这些大数据平台让垃圾分类变得有“智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九龙坡为垃圾分类建立“超级大脑”市民扔垃圾还有福利

2019-05-20 09:29:4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0日9时20分讯(记者 陈星 李佳妮)去年夏天,热浪席卷山城,一阵春风却悄然吹进了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

居民李光群记忆犹新:家里垃圾桶破天荒从一个换成四个,楼梯口的垃圾桶撤了,变成一台智能垃圾箱,“垃圾分类”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钢球小区的智能垃圾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李光群从没想过,在此生活了20年,小区却是因垃圾分类,成了九龙坡“最潮”小区。李光群笑言,“年轻人喜欢追逐潮流,而我们引领潮流。”

今(2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该区,从钢球小区的变化探索九龙坡垃圾分类管理的破局之路。

大数据平台让从垃圾从投入,到最后处理,可以进行全程跟踪追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一个夏天为起点:“垃圾桶”成万众焦点

钢球小区,一个九龙坡二郎街道几十年无物业的老旧小区,11栋居民楼里住着400多户人家。

每天早上8点多,李光群会赶在垃圾车来之前,将剩菜剩饭打包好,提到门口专门回收易腐垃圾的智能垃圾箱,刷卡——倒垃圾——积分,三个动作一气呵成。

钢球小区设立榜单,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这个习惯,李光群保持了半年多。

李光群家里,除了统一配发的两个垃圾桶,她还自己添置了两个。

“干湿垃圾分开丢,有害垃圾单独收。”谈起垃圾分类,李光群的顺口溜张口就来。

时间回到去年8月,那个燥热的夏季令李光群记忆犹新,钢球小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发生了变化。

几个蓝色的“大铁箱”突然出现在小区,紧接着,小区党员志愿者被发动起来,天天顶着大太阳,手把手教大家分类。

“一开始以为就是一阵风。”令李光群没想到的是,在工作人员的坚持引导下,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半年后,亮铮铮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牌子挂上了,从各地参观学习人的也来了。李光群认为,垃圾分类带给市民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钢球小区居民将废品重新利用,变废为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早在几年前,重庆就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今年1月1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按照《办法》要求,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镇比例将达到50%,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办法》实施以来,重庆各区县掀起垃圾分类热潮,人人掩鼻而过的“垃圾桶”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命题。

一个老旧小区作“麻雀”:“剖”出一地福利

去年8月,钢球小区成为九龙坡首个无物业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成为首只被解剖的“麻雀”。

一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为何会成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二郎街道迎宾路社区党委书记喻蓉坦言,垃圾分类对老旧小区而言,是一件新生事物,因没有电梯,平时居民都是下楼扔垃圾,加上没物业,居民对组织信任度高,这反而成为钢球小区走“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路线的优势。

刷卡投放垃圾后,便可自动积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除开“天然”优势,喻蓉说,这也跟九龙坡推出的一系列福利有着重要关系。

去年八月,钢球小区首次安装了一批分类垃圾箱,箱上有智能屏幕和扫码器,投入垃圾即可兑换积分,积分还可兑换小礼品,充分调动起居民积极性。加上工作人员、志愿者入户宣传,居民多年来的意识、习惯逐渐改变。 

喻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刚开始,大家都说“不会分”“难得分”,现在垃圾分类已成居民的日常习惯。

今年72岁的邱沛萍是钢球小区垃圾分类先进达人,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以来,邱沛萍不仅主动加入,还带动家人和邻居一起参与,不到半年时间,积分卡就积了3900多分。邱沛萍笑言,上周她刚用330分换了7块香皂。

垃圾兑换积分后,可用积分购买所需物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以前不要说是垃圾分类,居民能不乱扔垃圾都不错了。”作为钢球小区的居民,邱沛萍见证了这个 “破败”小区的蜕变。

在邱沛萍的印象里,以前小区不仅垃圾遍地,白天甚至还有老鼠乱蹿,如今开展垃圾分类,不仅环境得到改善,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居民们会经常坐在一起讨论分类、积分,有时还会一起参加活动。

“我们小区,可好久没这样过咯。”看到小区的变化,邱沛萍感慨颇多。

一项全民参与的行动: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钢球小区是九龙坡实行垃圾分类的一个小小缩影,据九龙坡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歇台子小学、半山七号小区、钢球小区已成九龙坡区公共机构、物业小区、非物业小区垃圾分类示范点。

随着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已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歇台子小学每天下午有垃圾分类互动课,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每天下午,歇台子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杨温蕊同学会将班里的垃圾,准点投放进校门口的智能垃圾箱,每投一次,其积分卡内的数额就会得到相应增加。这所学校里,像杨温蕊这样的垃圾分类专管员还有31名。

在半山七号小区,陈利一家平均每周会消耗十几瓶牛奶,喝剩的牛奶盒陈利会放进垃圾袋,每周末,她会把收集的牛奶盒统一拿到楼下兑换积分。半年时间,陈利已有数百积分。

在九龙坡,有关垃圾分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歇台子小学校园一角,摆放整齐的垃圾分类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为让居民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开发出的垃圾分类小游戏 “垃圾分类大消除”已正式上线,玩家通过玩游戏收获垃圾分类知识,同时还能赢取一定的现金奖励。  

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统筹、街道为主、综合治理、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九龙坡探索出的党政机关率先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九龙坡已有800余名垃圾分类专业指导员经培训合格上岗,300余台运输车辆已投入运行,8000套收集容器的配置、标识全部符合规范标准。

截止今年3月底,九龙坡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共覆盖21个社区,覆盖居民96990户,共计收运有害垃圾0.04吨,易腐垃圾约155吨、可回收物26吨、其他垃圾2071吨。

新闻纵深——

大数据平台让垃圾分类有“智慧” 

2017年,重庆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以来,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已在主城23个街道27万户居民中试点。借助二维码、智能垃圾箱等多种先进手段,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变得更便捷,垃圾分类成为重庆环保新时尚。

然而老百姓在家门口进行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分类回收的第一步。如何破解“前端分好类、后端大杂烩”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

九龙坡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九龙坡通过二维码溯源、智能监控、智能回收、智能溯源等措施,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管理监控。

为防止垃圾相互污染,九龙坡还专门配备了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专业收运车,并给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有害垃圾经过收集容器,由合法单位运输贮存后,运往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可回收垃圾经过收集容器后,责任人自行运送或回收企业上门收运,由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和资源化利用;其他垃圾一般在收集运输后,则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半山七号小区的居民陈利每周会将家里的可回收垃圾投放进智能垃圾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星 摄

在半山七号小区、钢球小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在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旁,还安装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居民投放的垃圾数据都能及时记录到系统中,利用数据进行优化管理,搭建大数据监管模式。

从垃圾从投入,到最后处理,可以进行全程跟踪追溯,垃圾分类、运输、回收、处理形成一个闭环,为垃圾分类建立一个“超级大脑”。

据统计,目前,九龙坡仅在示范小区就已投放智能收集设施设备20余台、高清摄像头40余个、大数据展示屏3台,同时对各环节数据进行分析,辅助监督管控,做到信息实时、精准管理,这些大数据平台让垃圾分类变得有“智慧”。

[责任编辑: 杜三]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