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村民申志华带着资金、技术 返乡建茶园

忠县:村民申志华带着资金、技术 返乡建茶园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6时38分讯(特约通讯员 毛世洲 通讯员 伯华)5月15日,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秦岭村的茶园里,几名村民在给茶树剪枝。这座由返乡村民申志华投资建设的茶园,吸纳了当地多名村民就业。

申志华此前一直在浙江传承岳父的种茶制茶技术,经营着1座茶园和1个制茶厂。2015年,了解到家乡的土壤、气候适合种茶后,他动员妻子、岳父、妻妹带着制茶设备和资金回到秦岭村,流转土地1260亩,投资近600万元建设茶叶种植基地和制茶厂。目前,茶园生产的茶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茶叶市场一匹“黑马”。

“如果不是遇到我老婆,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接触茶叶生意。我没想到岳父一家人能如此大力支持我返乡创业。”申志华感慨,精通茶叶种植、制作技术的岳父和妻妹不仅随他来到忠县创业并成为公司管理和技术骨干,还带着出售茶园和茶厂的资金来支持他创业,“我一定要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申志华20多年前外出务工时,除了平时喝茶之外,与茶叶基本上没什么交集,直到在浙江一建筑工地务工偶遇丽水市姑娘邓谢羽之后,他和茶叶开始了不解之缘。

种茶、制茶是邓谢羽家乡的传统产业。申志华走入这个家庭后,得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岳父传授的种茶制茶技术。从此,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折——从一名建筑工人转型为专业制茶师。申志华一干就是15年,全面传承了岳父的衣钵。

申志华在浙江有了幸福的家庭,茶山和茶厂一年有五六十万元收入,小日子越来越红火。但是,几年前一次回乡探亲时,他返乡创业的热情被点燃了。

2014年春节,申志华回乡过年。看见家乡苍翠的大山,他产生了在家乡种茶的念头。他采集土壤样品送往科研单位化验分析,得到了“该土质完全适合种茶”的结论。这一好消息坚定了他回乡种茶的信心。

“不仅土质完全符合种茶要求,而且三峡库区的气候条件优于浙江省丽水市,茶叶品质更好。”当被问及为何放弃家乡优越条件跟随丈夫来忠县再创业时,邓谢羽操着一口比较流利的忠县话说,“忠县人对人诚恳、勤劳肯干,忠县确实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父亲和妹妹也非常喜欢这里,所以我们决定举家来忠县发展茶叶产业。”

“岳父和妻妹都是种茶的行家里手,有他们支持帮助,有家乡良好的种茶环境,我一定会制作出最好的茶叶。”申志华说,为全身心投入种茶,2015年,他与岳父商量后,决定卖掉浙江的茶园和制茶厂,回到秦岭村实现自己“制作出最好的茶”的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申志华的茶叶基地去年开始初产,首期260亩茶园平均每亩收获茶叶300余公斤,实现产值40余万元。

自己的事业在家乡起飞了,梦想在家乡实现了,申志华没有忘记家乡的困难群众。他常年聘请的8名贫困村民,每人每年能获得1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几名在茶厂务工的当地群众学会了一些制茶技术,慢慢成为生产骨干。此外,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茶园每年给全村困难群众人均分红100元左右。

申志华返乡创业“感染”了不少人,他的几个朋友和同学纷纷在石宝周边乡镇和村组发展茶叶产业,申志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种茶技术传授给他们。如今,这些茶园面积少的有几十亩,多的有数百亩。

回复 :

提交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忠县:村民申志华带着资金、技术 返乡建茶园

2019-05-22 16:39:45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6时38分讯(特约通讯员 毛世洲 通讯员 伯华)5月15日,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秦岭村的茶园里,几名村民在给茶树剪枝。这座由返乡村民申志华投资建设的茶园,吸纳了当地多名村民就业。

申志华此前一直在浙江传承岳父的种茶制茶技术,经营着1座茶园和1个制茶厂。2015年,了解到家乡的土壤、气候适合种茶后,他动员妻子、岳父、妻妹带着制茶设备和资金回到秦岭村,流转土地1260亩,投资近600万元建设茶叶种植基地和制茶厂。目前,茶园生产的茶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茶叶市场一匹“黑马”。

“如果不是遇到我老婆,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接触茶叶生意。我没想到岳父一家人能如此大力支持我返乡创业。”申志华感慨,精通茶叶种植、制作技术的岳父和妻妹不仅随他来到忠县创业并成为公司管理和技术骨干,还带着出售茶园和茶厂的资金来支持他创业,“我一定要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申志华20多年前外出务工时,除了平时喝茶之外,与茶叶基本上没什么交集,直到在浙江一建筑工地务工偶遇丽水市姑娘邓谢羽之后,他和茶叶开始了不解之缘。

种茶、制茶是邓谢羽家乡的传统产业。申志华走入这个家庭后,得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岳父传授的种茶制茶技术。从此,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折——从一名建筑工人转型为专业制茶师。申志华一干就是15年,全面传承了岳父的衣钵。

申志华在浙江有了幸福的家庭,茶山和茶厂一年有五六十万元收入,小日子越来越红火。但是,几年前一次回乡探亲时,他返乡创业的热情被点燃了。

2014年春节,申志华回乡过年。看见家乡苍翠的大山,他产生了在家乡种茶的念头。他采集土壤样品送往科研单位化验分析,得到了“该土质完全适合种茶”的结论。这一好消息坚定了他回乡种茶的信心。

“不仅土质完全符合种茶要求,而且三峡库区的气候条件优于浙江省丽水市,茶叶品质更好。”当被问及为何放弃家乡优越条件跟随丈夫来忠县再创业时,邓谢羽操着一口比较流利的忠县话说,“忠县人对人诚恳、勤劳肯干,忠县确实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父亲和妹妹也非常喜欢这里,所以我们决定举家来忠县发展茶叶产业。”

“岳父和妻妹都是种茶的行家里手,有他们支持帮助,有家乡良好的种茶环境,我一定会制作出最好的茶叶。”申志华说,为全身心投入种茶,2015年,他与岳父商量后,决定卖掉浙江的茶园和制茶厂,回到秦岭村实现自己“制作出最好的茶”的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申志华的茶叶基地去年开始初产,首期260亩茶园平均每亩收获茶叶300余公斤,实现产值40余万元。

自己的事业在家乡起飞了,梦想在家乡实现了,申志华没有忘记家乡的困难群众。他常年聘请的8名贫困村民,每人每年能获得1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几名在茶厂务工的当地群众学会了一些制茶技术,慢慢成为生产骨干。此外,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茶园每年给全村困难群众人均分红100元左右。

申志华返乡创业“感染”了不少人,他的几个朋友和同学纷纷在石宝周边乡镇和村组发展茶叶产业,申志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种茶技术传授给他们。如今,这些茶园面积少的有几十亩,多的有数百亩。

回复 :

提交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