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勤快夫妻“拼命”干活 成功脱贫摘穷帽

大足:勤快夫妻“拼命”干活 成功脱贫摘穷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6时59分讯(特约通讯员 邓小强) “杨攀才两口子真是了不起,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日子越过越富裕,真叫人佩服。”在重庆市大足区万古镇大雄社区10组,提起村民杨攀才家庭,当地群众给出好口碑。

大雄社区本土人才卢柏良对此表示认同,“杨攀才应该是全社区最勤快的人,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在忙着干活,基本上没有闲下来过。”

杨攀才现年51岁,全家6口人,他的家庭属于因学致贫户。2010年,杨攀才的4个子女都在读书,经济负担很重,靠种田的杨攀才收入不多,经过村里调查评估,杨家被划定为建卡贫困户。杨攀才和妻子何圣琳为人要强,带着贫困户的帽子,两人都觉得面目无光。杨攀才对妻子说,政府鼓励贫困户靠劳动脱贫,不能等靠要,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勤快干活,争取尽快脱贫,不信夫妻俩拼命干活还过不上宽裕日子。

自此,夫妻俩干活开启了“拼命模式”。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杨家把村里人撂荒的水田以每亩100元的低价租过来自己种,合计要种30余亩水田。最开始水田里只种水稻,后来在村干部的技术指导下,杨攀才开始在稻田里养虾。何圣琳也开始在家里养了6头母猪,向村民卖猪苗。耕田、插秧、杀虫、除草、收割、卖谷子,喂饲料、捕捞龙虾,打猪草、喂猪,所有的工作基本都是夫妻俩来干,只有农忙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杨攀才才会请乡邻来帮工。忙完了自己家的活,杨攀才购买了一台微耕机,用于给村民耕地赚取劳务费。

每一天,杨攀才夫妻俩很多时候都在早上4点多即起床,随后下地干农活,晚上干活到11点更是家常便饭。提到丈夫的辛苦程度,何圣琳语调提高,激动地说“一年365天,基本上没有一天休息过,都是忙着在干活。”

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后,杨家的孩子在区内读书免去学费,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也办理了助学贷款。政府实施D级危房改造,给杨家盖了新房。头两年,杨家享受了一年多时间的低保政策,度过了最拮据的日子。两三年后,通过种水稻、养猪、养小龙虾,杨家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仅还清了欠债,慢慢有了积蓄。杨攀才主动找到村干部说,自己家庭达到了脱贫标准,可以申请摘掉贫困户帽子了。2015年,经政府核实,杨攀才家庭退出建卡贫困户行列。2016年,考虑到孩子大了房子住不下,略有积蓄的杨家想方设法建了一座两层楼房,慢慢地跟上了同村富裕村民家庭的生活步伐。

即便脱了贫,杨攀才夫妻俩没有打算歇一歇,想乘着好势头争取早日奔小康,每天依然很忙碌。杨攀才继续种30多亩水田,继续搞稻田养虾,他还买了一头牛,放牛成为每天一项新的劳作任务。何圣琳依然在养猪,而且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杨攀才坦言,他的大女儿在西南政法大学读研究生,老三和老四还在读书,家中的开销不小,他们两口子不怕辛苦,身体挺好,继续勤快干活,等到孩子们都工作了再减少劳动量。村干部称赞杨攀才夫妻俩是稳定脱贫户的表率。杨攀才心有所感,说道:“多干活,不怕苦,生活就会有奔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足:勤快夫妻“拼命”干活 成功脱贫摘穷帽

2019-05-22 17:02:13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6时59分讯(特约通讯员 邓小强) “杨攀才两口子真是了不起,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日子越过越富裕,真叫人佩服。”在重庆市大足区万古镇大雄社区10组,提起村民杨攀才家庭,当地群众给出好口碑。

大雄社区本土人才卢柏良对此表示认同,“杨攀才应该是全社区最勤快的人,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在忙着干活,基本上没有闲下来过。”

杨攀才现年51岁,全家6口人,他的家庭属于因学致贫户。2010年,杨攀才的4个子女都在读书,经济负担很重,靠种田的杨攀才收入不多,经过村里调查评估,杨家被划定为建卡贫困户。杨攀才和妻子何圣琳为人要强,带着贫困户的帽子,两人都觉得面目无光。杨攀才对妻子说,政府鼓励贫困户靠劳动脱贫,不能等靠要,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勤快干活,争取尽快脱贫,不信夫妻俩拼命干活还过不上宽裕日子。

自此,夫妻俩干活开启了“拼命模式”。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杨家把村里人撂荒的水田以每亩100元的低价租过来自己种,合计要种30余亩水田。最开始水田里只种水稻,后来在村干部的技术指导下,杨攀才开始在稻田里养虾。何圣琳也开始在家里养了6头母猪,向村民卖猪苗。耕田、插秧、杀虫、除草、收割、卖谷子,喂饲料、捕捞龙虾,打猪草、喂猪,所有的工作基本都是夫妻俩来干,只有农忙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杨攀才才会请乡邻来帮工。忙完了自己家的活,杨攀才购买了一台微耕机,用于给村民耕地赚取劳务费。

每一天,杨攀才夫妻俩很多时候都在早上4点多即起床,随后下地干农活,晚上干活到11点更是家常便饭。提到丈夫的辛苦程度,何圣琳语调提高,激动地说“一年365天,基本上没有一天休息过,都是忙着在干活。”

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后,杨家的孩子在区内读书免去学费,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也办理了助学贷款。政府实施D级危房改造,给杨家盖了新房。头两年,杨家享受了一年多时间的低保政策,度过了最拮据的日子。两三年后,通过种水稻、养猪、养小龙虾,杨家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仅还清了欠债,慢慢有了积蓄。杨攀才主动找到村干部说,自己家庭达到了脱贫标准,可以申请摘掉贫困户帽子了。2015年,经政府核实,杨攀才家庭退出建卡贫困户行列。2016年,考虑到孩子大了房子住不下,略有积蓄的杨家想方设法建了一座两层楼房,慢慢地跟上了同村富裕村民家庭的生活步伐。

即便脱了贫,杨攀才夫妻俩没有打算歇一歇,想乘着好势头争取早日奔小康,每天依然很忙碌。杨攀才继续种30多亩水田,继续搞稻田养虾,他还买了一头牛,放牛成为每天一项新的劳作任务。何圣琳依然在养猪,而且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杨攀才坦言,他的大女儿在西南政法大学读研究生,老三和老四还在读书,家中的开销不小,他们两口子不怕辛苦,身体挺好,继续勤快干活,等到孩子们都工作了再减少劳动量。村干部称赞杨攀才夫妻俩是稳定脱贫户的表率。杨攀才心有所感,说道:“多干活,不怕苦,生活就会有奔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