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有个“摆渡人” 他的医患沟通本里写满“情话”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7日17时10分讯(记者 陈星 李黎)在河里摆着船,把渡客从渡口的一边送到另一边的叫摆渡人。如果疾病是人生的一道汹涌激流,那么医生就是这条激流的摆渡人。在罗放的从医生涯里,他一直在扮演“摆渡人”的角色。31年间,罗放参与手术6000余台,救治病人上万人,他总是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病人到达彼岸。
披星戴月
从医31年救治病人上万人
无影灯下,几十平米的手术室内一片安静,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所有器械必须按照规定次序摆放,容不得些许误差。
整台手术大约持续了一小时,至始至终,罗放都没有抬起头来看过在场记者一眼。一场被围观的手术,从医生到护士、麻醉师真正做到了旁若无人。
完成今天的第三台手术,摘下手术帽的他,脸上透露出疲惫,但一谈到工作相关的事,罗放又显得格外轻松。
一天三台手术,是罗放的标配。罗放说,有些简单的手术,一两个小时可完成,有些复杂的手术,可能要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三四点。
“饿得、站得、耐得。”是罗放总结出来的外科医生必备“三得”,罗放笑言,如果赶上冬天做手术的日子,他就成了真正“披星戴月”的人,早晨八点钻进手术室,晚上八九点才能出来,一整天看不到太阳。
在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31年时间里,罗放已救治病人上万人,参与手术高达6000余台。
忙碌,是罗放的常态。
回到家,罗放同样闲不下来。在“好大夫”网站上,罗放的网页主页6年访问量已达38万,而昨日的访问量就有500余次。回复患者在网页上提出的疑问,是罗放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不管再忙,都会抽空回复,这是职责所在。” 罗放说,通过这个渠道,他与患者建立了联系,关系也就更近了。
精益求精
甘当“摆渡人”不放弃一位病人
尽管已有丰富的从医经验,罗放仍会把每一台手术当做第一台来做。
手术前,罗放会花大量时间做准备,从了解病人病史,到反复查看CT片,他会从“鸡蛋里挑骨头”,从细枝末节处发现病情端倪。有时遇到难度较大的手术,罗放要花好几天时间做准备及考虑手术方案。
老李是罗放七年前接诊的一位病人,那时老李的事业刚有起色,就被发现患有肝癌。医生都说,老李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那段时间,老李交织在绝望和求生的渴望中,痛苦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李在网上联系到了罗放,并从老家赶到罗放所在的重医附一院金山医院,这让他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经过反复比对检查,罗放初步判断,结果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坏。后面,罗放又带老李做了CT、CTA、MRI等复查,最终结果与罗放的判断吻合:老李是原发性肝癌中期,无转移病灶。
同医院其他专家商讨,反复琢磨,最终,罗放确定了手术方案,并且手术非常成功,老李的人生得以延续。
无独有偶,近期,一位高龄患者罹患肝脏恶性肿瘤,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危,在患者家属近乎绝望,准备放弃治疗之际,罗放反复与患者沟通交谈,家属最后决定选择手术。
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罗放完成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罗放的从医生涯中,他从不曾放弃任何一位病人,甘当病人生命中的“摆渡人”,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到达彼岸。
医者仁心
医患沟通本里写满“情话”
“罗放教授医者仁心,医术高超,为病人排忧解难,有他这样的医生,是我们的荣幸。”
“住院期间,罗放带领的医疗团队,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永远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
在金山医院,罗放所在的普外科放着一本如书本般大小的医患沟通本,病人可以随时在上面留言,从去年到今年,在此留言的患者多达600多人。打开本子,一行行字迹无不流露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浓浓“情意”。
“医者仁心”“医术高超”“认真负责”等字眼是患者在留言本里对罗放最多的评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本子里留言的患者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不乏还有一些外国人的感谢信。这一句句“情话”,正是患者对罗放的信任和肯定。
尽管获得了众多荣誉,但罗放并不止步于此。
现在,公益活动也是罗放长期坚持并热爱着的一份事业。提到公益,罗放的眼里仿佛充满了光。
近年来,罗放已带领普外科团队开展多项公益活动,每年会定期举办“有胆无胆·健康同行”、“疝来善往”等健康培训;“科普生活·爱尚健康”大型义诊活动更是得到了科协基金项目的支持;每年,他坚持帮扶基层医院手术或讲课多达数十次……
如今,罗放的医术、医德在医疗圈已有口皆碑,很多来自重庆各区县,以及云南、贵州、四川、西安等地的“粉丝”患者都会慕名前来。
正是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术的精益求精,罗放与患者之间不仅仅有关爱,更充满信任。
“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这是罗放对每一位患者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