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红薯也是“金疙瘩” 彭水这个村迎来致富“薯”光

传统红薯也是“金疙瘩” 彭水这个村迎来致富“薯”光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2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8日10时20分讯(通讯员 刘蕊)一条条曲折的水泥路在山间蜿蜒,一片片栽种的红薯藤整齐划一,一根根新培育的茨竹蓬勃生长……

彭水自治县郁山镇钟鼓村,这个昔日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居住环境差的贫困村,在夏日的暖阳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钟鼓村一角。  通讯员  刘蕊  摄

补齐基础短板

筑牢发展根基

5月9日清早,钟鼓村1组贫困户李清良扛起锄头,哼着小曲,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条路是去年修的生产路,让我们上山、下山方便了很多。”李清良说。

李清良家住山下,郁江从他屋前淌过,屋后便是大山。“山下有50多户人家,以前没有修生产路的时候,我们都不上山办庄稼。”李清良坦诚地说,因此,山上很多土地撂荒了,到处都是杂草丛生。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钟鼓村挖通了1组的生产路,将这条生产路直接连接到半山腰的乡村公路。全长1100米,惠及200余人。

“你看,这公路边,全是我们山下的村民栽种的红薯。”李清良一边说,一边示意记者瞧公路边栽满种尽的土地。“我家的那块地也栽了红薯,就在公路的上边……”

以前山下是规规整整的庄稼地,山上是撂荒地;如今,放眼望去,山上山下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同样的位置,去年与今年相比,可是不同的景象呢,这都是生产路带来的。”李清良不禁感慨。

脱贫攻坚,修路为先。驻村第一书记钱业文说,目前,钟鼓村新修建了3.5米宽的生产路21公里,1米宽的生产人行路18公里,硬化公路路30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生产便道方便村民劳作。  通讯员  刘蕊  摄

大户带动散户

红薯成“金疙瘩”

初夏时节,村民们抓住天时,在田野间栽种红薯藤。农舍青青,田野吐翠,与忙碌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村民张代琼也不例外,她来到自家的地里,栽上红薯藤。“在刘大哥的带动下,今年我家种了4亩地的红薯。”张代琼说。

张代琼口中的刘大哥叫刘明和,是钟鼓村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钟鼓村历来都是以种植为主。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种植业逐渐萧条,村里发展产业的热情逐渐冷却。”刘明和说。

为了激活村里“沉睡”的土地,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村委会决定,借着郁山镇出名的“晶丝苕粉”东风,以“村支部+大户+散户”模式发展红薯产业。

2015年,刘明和带头种植红薯。“因为第一年试种面积少,成效低,所以散种红薯的农户少之又少,更别说培育种植大户了。”刘明和吐露心声:万事开头难。

尽管如此,村支部并没有放弃红薯产业。刘明和扩大种植面积达200亩,让村民看到更多的成效,并承诺村民代销红薯,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在刘明和的带动下,吴胜合、张建川、吴胜文等村民纷纷加入种植红薯的队伍中来。去年,刘明和帮助村民代销红薯达到20吨。

如今,钟鼓村有了7户红薯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近3000亩,带动散户种植1000亩,贫困户种植500亩。曾经的荒地,如今成了钟鼓村的“脱贫法宝”。

钟鼓村公路。  通讯员  刘蕊  摄

驻村工作队

帮扶暖人心

钟鼓村4组,沿着公路边的人行便道,钱业文和刘明和来到贫困户谢刚顺的家中。“钱书记,你们怎么来了?”谢刚顺拿出凳子,邀请他们坐。

走进谢刚顺的院子,硬化的院坝干干净净,柴火整齐地摆在一边,院边的枇杷树挂满果子。门前的对联惹人注目:共产党好政策英明个个欢乐 改革开放各自创业人人幸福。

“最近病情好点没?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刚坐下,钱业文便开始嘘寒问暖。原来,66岁的谢刚顺患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妻子患有高血压,治病让家里入不敷出。

“还好钱书记帮我办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二次报销,去年医药费我们两人只花了2600元钱。”谢刚顺十分感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

在与钱业文的交流中,谢刚顺细数近年来家里的变化:厨房和院坝硬化了,人行道通往家门口,最重要的是医疗负担减轻了,人也跟着轻松了……

谢刚顺说,驻村工作队对我是倾心帮扶,他不能拖后腿。“今年,我家种了3亩红薯。农忙时还可以去帮村里的种植大户务工,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谢刚顺说。

近年来,钟鼓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如何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做群众的贴心人?钱业文表示,驻村工作队将持续与村民零距离接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思所盼,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传统红薯也是“金疙瘩” 彭水这个村迎来致富“薯”光

2019-05-28 10:2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8日10时20分讯(通讯员 刘蕊)一条条曲折的水泥路在山间蜿蜒,一片片栽种的红薯藤整齐划一,一根根新培育的茨竹蓬勃生长……

彭水自治县郁山镇钟鼓村,这个昔日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居住环境差的贫困村,在夏日的暖阳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钟鼓村一角。  通讯员  刘蕊  摄

补齐基础短板

筑牢发展根基

5月9日清早,钟鼓村1组贫困户李清良扛起锄头,哼着小曲,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条路是去年修的生产路,让我们上山、下山方便了很多。”李清良说。

李清良家住山下,郁江从他屋前淌过,屋后便是大山。“山下有50多户人家,以前没有修生产路的时候,我们都不上山办庄稼。”李清良坦诚地说,因此,山上很多土地撂荒了,到处都是杂草丛生。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钟鼓村挖通了1组的生产路,将这条生产路直接连接到半山腰的乡村公路。全长1100米,惠及200余人。

“你看,这公路边,全是我们山下的村民栽种的红薯。”李清良一边说,一边示意记者瞧公路边栽满种尽的土地。“我家的那块地也栽了红薯,就在公路的上边……”

以前山下是规规整整的庄稼地,山上是撂荒地;如今,放眼望去,山上山下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同样的位置,去年与今年相比,可是不同的景象呢,这都是生产路带来的。”李清良不禁感慨。

脱贫攻坚,修路为先。驻村第一书记钱业文说,目前,钟鼓村新修建了3.5米宽的生产路21公里,1米宽的生产人行路18公里,硬化公路路30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生产便道方便村民劳作。  通讯员  刘蕊  摄

大户带动散户

红薯成“金疙瘩”

初夏时节,村民们抓住天时,在田野间栽种红薯藤。农舍青青,田野吐翠,与忙碌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村民张代琼也不例外,她来到自家的地里,栽上红薯藤。“在刘大哥的带动下,今年我家种了4亩地的红薯。”张代琼说。

张代琼口中的刘大哥叫刘明和,是钟鼓村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钟鼓村历来都是以种植为主。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种植业逐渐萧条,村里发展产业的热情逐渐冷却。”刘明和说。

为了激活村里“沉睡”的土地,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村委会决定,借着郁山镇出名的“晶丝苕粉”东风,以“村支部+大户+散户”模式发展红薯产业。

2015年,刘明和带头种植红薯。“因为第一年试种面积少,成效低,所以散种红薯的农户少之又少,更别说培育种植大户了。”刘明和吐露心声:万事开头难。

尽管如此,村支部并没有放弃红薯产业。刘明和扩大种植面积达200亩,让村民看到更多的成效,并承诺村民代销红薯,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在刘明和的带动下,吴胜合、张建川、吴胜文等村民纷纷加入种植红薯的队伍中来。去年,刘明和帮助村民代销红薯达到20吨。

如今,钟鼓村有了7户红薯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近3000亩,带动散户种植1000亩,贫困户种植500亩。曾经的荒地,如今成了钟鼓村的“脱贫法宝”。

钟鼓村公路。  通讯员  刘蕊  摄

驻村工作队

帮扶暖人心

钟鼓村4组,沿着公路边的人行便道,钱业文和刘明和来到贫困户谢刚顺的家中。“钱书记,你们怎么来了?”谢刚顺拿出凳子,邀请他们坐。

走进谢刚顺的院子,硬化的院坝干干净净,柴火整齐地摆在一边,院边的枇杷树挂满果子。门前的对联惹人注目:共产党好政策英明个个欢乐 改革开放各自创业人人幸福。

“最近病情好点没?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刚坐下,钱业文便开始嘘寒问暖。原来,66岁的谢刚顺患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妻子患有高血压,治病让家里入不敷出。

“还好钱书记帮我办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二次报销,去年医药费我们两人只花了2600元钱。”谢刚顺十分感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

在与钱业文的交流中,谢刚顺细数近年来家里的变化:厨房和院坝硬化了,人行道通往家门口,最重要的是医疗负担减轻了,人也跟着轻松了……

谢刚顺说,驻村工作队对我是倾心帮扶,他不能拖后腿。“今年,我家种了3亩红薯。农忙时还可以去帮村里的种植大户务工,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谢刚顺说。

近年来,钟鼓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如何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做群众的贴心人?钱业文表示,驻村工作队将持续与村民零距离接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思所盼,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