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渝台两地摄影家被千年白沙古镇“俘获”了 
漫步街头,可以从幽静的老街,一下“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游走校园,成群白鹭在头顶飞过,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古朴气息。

一见钟情!渝台两地摄影家被千年白沙古镇“俘获”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9日21时22分讯(记者 陈星 实习生 张馨月)漫步街头,可以从幽静的老街,一下“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游走校园,成群白鹭在头顶飞过,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古朴气息。今(29)日,由重庆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联合华龙网集团共同主办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第二届渝台两地摄影家重庆行”活动走进江津白沙,从充满“老重庆”韵味的白沙影视基地,到幽静的东华老街,再到人文底蕴深厚的聚奎中学,渝台两地摄影家充分领略了白沙的人文气质。

渝台两地摄影家正在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上午刚到达白沙影视基地,渝台两地摄影家就体验了一把“穿越”之旅,抗战胜利纪功碑、国泰大剧院、0043号蒸汽机车……基地内,多处老重庆风貌和抗战题材为主题的建筑,让摄影家们仿佛置身“老重庆”。

真正的“老重庆”是啥样?白沙东华老街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让渝台两地摄影家找到了答案。

刚进入老街,摄影家们就被一阵悠扬的号声吸引,纷纷驻足聆听,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老街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成了渝台两地摄影家们的创作素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南投分会会长卯庸正循着音乐声,来到了一栋青砖楼下,只见一位老婆婆坐在凳上,正认真地纳着鞋垫,旁边一位老爷爷悠闲地品着茶,阳台上一位老人正在吹号。

渝台两地摄影家在聚奎中学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这个画面让卯庸正格外感动,卯庸正说,悠扬的号声与古镇当下幽静的环境相得益彰,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

此时,巷子的前方,一只猫慵懒地趴在凳上挠着痒,旁边一位两鬓白发的老人,正望着眼前的屋檐发呆。当老人回头,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兼两岸交流部主任刘育麟赶紧按下快门,将其记录下来。照片中,慵懒的猫和老人的笑让画面显得格外温馨祥和。

渝台两地摄影家在白沙影视城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做饭的居民,砍柴的老人,慵懒的小猫,这些老街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成了渝台两地摄影家们的创作素材。

“今天格外享受,已经完全融入进当下环境,这就是我想象中古镇该有的样子。”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高雄分会会长姚志勇说,东华老街让他想到了台湾的九份老街,两条老街有着一样的建筑风格,只是东华老街更加原生态。这些老建筑,一砖一瓦都是故事,非常适合创作。

渝台两地摄影家在白沙影视城创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体验完老街的古朴典雅,下午,渝台两地摄影家又走进聚奎中学,漫步百年老校,感受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抗战文化。

“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刻在白沙镇聚奎书院门楣上的一副楹联。这座始建于清朝同治九年的书院坐落于AAA级风景区黑石山中,是百年老校聚奎中学的前身。

刚走进校园,厚重的历史感就扑面而来。

白沙影视城的蒸汽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祖先留下的这些东西才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聚奎中学不只是一个学校,抗战时期,冯玉祥、郭沫若、陈独秀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澎湖分会会长陈明宗从事教育行业已有三十余年,和学校打了半辈子交道,此次来到聚奎中学,他觉得非常亲切。陈明宗说,这所学校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校园内丰富的楹联和诗词,以及众多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让他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独特之处。

东华老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我们长期生活在都市,听惯了键盘、电视、闹钟等嘈杂的声音,在聚奎中学非常难得地听到了虫鸣鸟叫。”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兼两岸交流部副主任颜秀婷说,漫步校园,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加上优美的环境,仿佛回归了自然。

聚奎中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据了解,白沙古镇距今已上千年历史,素有“天府名镇”“抗战文化四坝之一”“川东文化重镇”等美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白沙成为了大后方区域性的行政、经济、文化和援战中心,遗留下来的抗战文化遗址多达23处。

幽静的东华老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此次活动,渝台两地摄影家在聚奎中学、东华老街共采风了五处抗战文化遗址。”白沙镇党政办主任王顺琴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些抗战文化遗址起到了纽带作用,将两岸人民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台湾和白沙的抗战文化交流。

渝台两地摄影家合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见钟情!渝台两地摄影家被千年白沙古镇“俘获”了 

2019-05-29 22:26:22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9日21时22分讯(记者 陈星 实习生 张馨月)漫步街头,可以从幽静的老街,一下“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游走校园,成群白鹭在头顶飞过,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古朴气息。今(29)日,由重庆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联合华龙网集团共同主办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第二届渝台两地摄影家重庆行”活动走进江津白沙,从充满“老重庆”韵味的白沙影视基地,到幽静的东华老街,再到人文底蕴深厚的聚奎中学,渝台两地摄影家充分领略了白沙的人文气质。

渝台两地摄影家正在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上午刚到达白沙影视基地,渝台两地摄影家就体验了一把“穿越”之旅,抗战胜利纪功碑、国泰大剧院、0043号蒸汽机车……基地内,多处老重庆风貌和抗战题材为主题的建筑,让摄影家们仿佛置身“老重庆”。

真正的“老重庆”是啥样?白沙东华老街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让渝台两地摄影家找到了答案。

刚进入老街,摄影家们就被一阵悠扬的号声吸引,纷纷驻足聆听,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老街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成了渝台两地摄影家们的创作素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南投分会会长卯庸正循着音乐声,来到了一栋青砖楼下,只见一位老婆婆坐在凳上,正认真地纳着鞋垫,旁边一位老爷爷悠闲地品着茶,阳台上一位老人正在吹号。

渝台两地摄影家在聚奎中学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这个画面让卯庸正格外感动,卯庸正说,悠扬的号声与古镇当下幽静的环境相得益彰,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

此时,巷子的前方,一只猫慵懒地趴在凳上挠着痒,旁边一位两鬓白发的老人,正望着眼前的屋檐发呆。当老人回头,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兼两岸交流部主任刘育麟赶紧按下快门,将其记录下来。照片中,慵懒的猫和老人的笑让画面显得格外温馨祥和。

渝台两地摄影家在白沙影视城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做饭的居民,砍柴的老人,慵懒的小猫,这些老街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成了渝台两地摄影家们的创作素材。

“今天格外享受,已经完全融入进当下环境,这就是我想象中古镇该有的样子。”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高雄分会会长姚志勇说,东华老街让他想到了台湾的九份老街,两条老街有着一样的建筑风格,只是东华老街更加原生态。这些老建筑,一砖一瓦都是故事,非常适合创作。

渝台两地摄影家在白沙影视城创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体验完老街的古朴典雅,下午,渝台两地摄影家又走进聚奎中学,漫步百年老校,感受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抗战文化。

“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刻在白沙镇聚奎书院门楣上的一副楹联。这座始建于清朝同治九年的书院坐落于AAA级风景区黑石山中,是百年老校聚奎中学的前身。

刚走进校园,厚重的历史感就扑面而来。

白沙影视城的蒸汽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祖先留下的这些东西才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聚奎中学不只是一个学校,抗战时期,冯玉祥、郭沫若、陈独秀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澎湖分会会长陈明宗从事教育行业已有三十余年,和学校打了半辈子交道,此次来到聚奎中学,他觉得非常亲切。陈明宗说,这所学校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校园内丰富的楹联和诗词,以及众多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让他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独特之处。

东华老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我们长期生活在都市,听惯了键盘、电视、闹钟等嘈杂的声音,在聚奎中学非常难得地听到了虫鸣鸟叫。”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兼两岸交流部副主任颜秀婷说,漫步校园,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加上优美的环境,仿佛回归了自然。

聚奎中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据了解,白沙古镇距今已上千年历史,素有“天府名镇”“抗战文化四坝之一”“川东文化重镇”等美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白沙成为了大后方区域性的行政、经济、文化和援战中心,遗留下来的抗战文化遗址多达23处。

幽静的东华老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此次活动,渝台两地摄影家在聚奎中学、东华老街共采风了五处抗战文化遗址。”白沙镇党政办主任王顺琴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些抗战文化遗址起到了纽带作用,将两岸人民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台湾和白沙的抗战文化交流。

渝台两地摄影家合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雷其霖 摄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