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激活"沉睡资源" 一片绿叶托起富民产业

石柱:激活"沉睡资源" 一片绿叶托起富民产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0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初夏时节,草长莺飞。在重庆石柱县河嘴乡银杏堂村的生态茶园基地,去年冬天栽种的黄金牙、紫鹃、安吉白茶、乌牛早茶等茶树悄然吐出了嫩绿的新芽。基地管理人员、建卡贫困户谭祥胜与员工一起忙着锄草施肥,个个干得汗流满面。“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两年,银杏堂村将打造成茶叶产业的专业村了。”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谭祥胜信心满满地说。

引进茶叶产业激活“沉睡资源”

与湖北利川接壤的银杏堂村,全村耕地面积3800余亩,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后,撂荒的田地渐渐多了起来。

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中,缘何独辟蹊径,选择茶叶这一特色产业进行开发和打造,将“沉睡”的土地资源“变废为宝”。

浙江的绿茶闻名全国。家住石柱县河嘴乡长沟村的谭千河年仅20岁时便远赴浙江创业,因生意需要与当地茶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外创业20多年以来,一直想边创业边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实事。”故土情结深厚的谭千河告诉笔者,在2017年以来,他多次带着浙江的茶农和茶商回到河嘴乡考察,银杏堂村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绿茶树,让他坚定了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2018年,谭千河与浙江来的茶农茶商共同出资组建了一家茶叶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银杏堂村发展茶叶产业,河嘴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配合支持下,该村村民入股到该公司的土地有2000余亩。

在2018年10月以来,该公司每天招收当地数十位村民,在新红、大梁、嘴上三个村民组开挖撂荒地、整理排水沟,种植了紫娟、安吉白茶、黄金牙、乌牛早等品种的茶树2000余亩。

银杏堂村打造的茶园基地之一。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打造“扶贫车间” 初显产业发展成效

据银杏堂村第一书记熊泽洪介绍,该产业覆盖全村352户1325人,其中建档贫困户48户183人、残疾32户34人、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13户22人。

“我家有2.9亩撂荒地入股,每亩每年入股分红400元,现在又在基地务工,每月固定工资1800元。”在茶园基地锄草的新红组建卡贫困户周昌纯告诉笔者。

时下,正是茶园基地锄草施肥,加强日常管护之季,与周昌纯一样既用土地入股,又到茶园基地务工的建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还有多人。据了解,该公司除招收12位村民在基地常年固定劳动外,每天还有30多位村民在基地从事季节性劳动工作。

“我公司打造的是一个‘扶贫车间’,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愿望,从今年1月份以来,每个月给务工村民支付的工资在5万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谭千河介绍说。

从去年10月到今年春节前,银杏堂村用土地入股的村民共分红60余万元,村民劳务收入32.5万元,全村仅此一项产业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634元,两年后茶叶将进入采摘期,全村人均每年纯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

践行康养理念培育优质有机茶叶基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要求越高,打造优质有机茶叶是该公司追求的永恒目标。

“虽然草长得比茶叶树还快,即使人工锄草的成本再高我们坚持不施农药。”谭祥胜介绍说。

笔者在现场看到,数辆农用三轮车停靠在新红组的公路边,车上装的全是优菌氮和爆根1号微生物有机肥。

“按照高规格、高标准打造优质有机茶叶基地的目标,公司一直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正在施放有机肥的务工村民张攀露告诉笔者。

河嘴乡党委领导表示,将不遗余力配合和支持该公司在茶叶基地建设观光休闲景点,配套发展旅游项目,让各地游客在茶叶基地观光休闲、赏茶、采茶、品茶、购茶,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石柱:激活"沉睡资源" 一片绿叶托起富民产业

2019-06-01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初夏时节,草长莺飞。在重庆石柱县河嘴乡银杏堂村的生态茶园基地,去年冬天栽种的黄金牙、紫鹃、安吉白茶、乌牛早茶等茶树悄然吐出了嫩绿的新芽。基地管理人员、建卡贫困户谭祥胜与员工一起忙着锄草施肥,个个干得汗流满面。“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两年,银杏堂村将打造成茶叶产业的专业村了。”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谭祥胜信心满满地说。

引进茶叶产业激活“沉睡资源”

与湖北利川接壤的银杏堂村,全村耕地面积3800余亩,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后,撂荒的田地渐渐多了起来。

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中,缘何独辟蹊径,选择茶叶这一特色产业进行开发和打造,将“沉睡”的土地资源“变废为宝”。

浙江的绿茶闻名全国。家住石柱县河嘴乡长沟村的谭千河年仅20岁时便远赴浙江创业,因生意需要与当地茶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外创业20多年以来,一直想边创业边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实事。”故土情结深厚的谭千河告诉笔者,在2017年以来,他多次带着浙江的茶农和茶商回到河嘴乡考察,银杏堂村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绿茶树,让他坚定了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2018年,谭千河与浙江来的茶农茶商共同出资组建了一家茶叶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银杏堂村发展茶叶产业,河嘴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配合支持下,该村村民入股到该公司的土地有2000余亩。

在2018年10月以来,该公司每天招收当地数十位村民,在新红、大梁、嘴上三个村民组开挖撂荒地、整理排水沟,种植了紫娟、安吉白茶、黄金牙、乌牛早等品种的茶树2000余亩。

银杏堂村打造的茶园基地之一。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打造“扶贫车间” 初显产业发展成效

据银杏堂村第一书记熊泽洪介绍,该产业覆盖全村352户1325人,其中建档贫困户48户183人、残疾32户34人、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13户22人。

“我家有2.9亩撂荒地入股,每亩每年入股分红400元,现在又在基地务工,每月固定工资1800元。”在茶园基地锄草的新红组建卡贫困户周昌纯告诉笔者。

时下,正是茶园基地锄草施肥,加强日常管护之季,与周昌纯一样既用土地入股,又到茶园基地务工的建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还有多人。据了解,该公司除招收12位村民在基地常年固定劳动外,每天还有30多位村民在基地从事季节性劳动工作。

“我公司打造的是一个‘扶贫车间’,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愿望,从今年1月份以来,每个月给务工村民支付的工资在5万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谭千河介绍说。

从去年10月到今年春节前,银杏堂村用土地入股的村民共分红60余万元,村民劳务收入32.5万元,全村仅此一项产业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634元,两年后茶叶将进入采摘期,全村人均每年纯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

践行康养理念培育优质有机茶叶基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要求越高,打造优质有机茶叶是该公司追求的永恒目标。

“虽然草长得比茶叶树还快,即使人工锄草的成本再高我们坚持不施农药。”谭祥胜介绍说。

笔者在现场看到,数辆农用三轮车停靠在新红组的公路边,车上装的全是优菌氮和爆根1号微生物有机肥。

“按照高规格、高标准打造优质有机茶叶基地的目标,公司一直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正在施放有机肥的务工村民张攀露告诉笔者。

河嘴乡党委领导表示,将不遗余力配合和支持该公司在茶叶基地建设观光休闲景点,配套发展旅游项目,让各地游客在茶叶基地观光休闲、赏茶、采茶、品茶、购茶,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