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淌进去 清水流出来——万盛污水处理厂"市民开放日"见闻
为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展示环保发展成果,让公众与环保工作进行“零距离”接触,进而促进了解、消除隔阂,缓解环保“邻避”效应,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日前,万盛排水公司组织了“6·5世界环境日”市民开放日活动,吸引了环保志愿者、市民等80余人前来参观。
4小时连闯四关 污水变清水
万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王川介绍,该公司目前有万盛和南桐两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万盛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城区、东林片区及鱼田堡片区的污水处理,服务范围约1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4万,每天可处理3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
王川说,该厂对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和生物处理两种方式,再经历泥水分离、消毒等过程,可谓连闯四关。
物理处理主要是使用粗、细两种格栅,对随着污水进入厂区内的垃圾进行拦截和打捞,过滤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处理的程序。生物处理主要是依靠生化池内培养驯化的活性污泥来完成的,通过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来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控制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指标的目的。上述物理、生物处理过程大约需4个小时。
之后,处理过的污水经过沉淀将泥水分离,一部分污泥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经过脱水处理,运至污泥干化厂,经过干化处理,实现污泥变废为宝;上清液则流入接触消毒池,经过的消毒过程,最终将达标尾水排入孝子河。
“经受4个小时的‘锤炼’,污水变成了尾水,颜色和味道也从黑臭变成了澄清无味。可以供绿化使用和市政冲洗道路使用,真正变废为宝。”王川说。
以“污”治污 神奇的活性污泥技术
办公楼、整洁的道路、星罗棋布的绿化带、朵朵盛放的栀子花……进入万盛污水处理厂,花园式的厂区让人很难与“污水处理”联系起来。签到、发放参观证,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参观人员随工作人员往厂区的一个角落走去,一阵臭味迎面扑来,正在大家忙着掩鼻屏息的时候,工作人员指着前方说,“这里就是提升泵房。”记者看到,泵房、管道、阀门都处于全封闭的状态,若非如此,怕是更加恶臭难当。
从污水管网进来的污水中,难免混杂着很多固体杂质,在进行污水处理前,需要先过滤掉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工作人员介绍说,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提升泵房前,先通过粗格栅过滤掉20毫米以上大小的垃圾和较粗物质,然后进入提升泵房,再通过细格栅,拦截并除去污水中5毫米以上大小垃圾和较细物质,这样污水中大部分的杂质基本可以去除。
“污水进来是什么样的,能看到吗?”一位市民问道。为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工作人员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装入采集的污水样本,杯中的污水呈浑浊的灰黄色,同时散发出浓烈的臭味。“大家先看一下进来的污水,一会儿再给大家看处理过后的水,这样感受起来会更直观。”
“污水厂有一套工艺叫SBR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工作人员介绍,该技术的核心就是SBR反应池,进水、反应、沉淀、滗水4个程序都在SBR反应池内进行,周而复始,达到生化降解的目的。
据了解,该工艺相对比于其他工艺简单、剩余污泥处置麻烦少、节约投资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耐有机负荷和毒物负荷冲击,运行方式灵活,由于是静止沉淀,因此出水效果好、厌(缺)氧和好氧过程交替发生、泥龄短、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零距离”参观 市民感慨水资源来之不易
说话间,参观者与工作人员一道来到了出水口。工作人员拿容器打上来一些尾水装进玻璃杯里,与装有原污水的杯子并排放在一起向大家展示,一个浑浊不堪,一个清澈透亮,两杯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为之惊叹。
“以前以为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应该又脏又臭,还伴有很多噪音,参观完万盛污水处理厂后印象大为改观,我亲眼见证了浑浊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变得那么清澈,感觉特别神奇,以后我们要更加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市民王陶说道。
第一次到污水处理现场,登上旋流沉砂池、生化池,看到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要经过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才能变成达标排放的清水,环保志愿者赵靖很受震动。他表示,以后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还会倡导更多人参与进来,减少水污染。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我们组织面向市民的开放活动,不仅是让市民学习了解污水处理工艺过程,更是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了解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促进大家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王川表示,今后,他们还会组织开放活动,邀请更多的市民、学生以及环保人士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