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头羊起家到年入万元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五头羊起家到年入万元 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0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4日10时35分讯(通讯员 李秋晨)笔者来到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湾丘村7组,脱贫户周德友和妻子忙得不可开交,既要精细照顾刚刚孵化出的几百只鸡苗,还要给几十头特种野猪喂食,此外,家里的几亩蔬菜地也需要精心管理。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主多年前曾是一个连吃饭也发愁的贫困户。

“一百斤包谷,猪吃五十斤,人吃五十斤!”周德友这样形容他以前的生活。今年52岁的周德友所在的湾丘村位于明月山山麓,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加上母亲早逝,家里底子薄,又没有增收的路子,他16岁就出门打工。后来,因为父亲年事渐高,周德友和妻子不得不回到老家。失去了收入来源,子女又要上学,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周德友被纳入长寿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葛兰镇政府根据周德友的情况,鼓励他利用山地地形发展山羊养殖。周德友拿到政府免费赠送的五头种羊后,开始努力学习养殖技术,两年后,他有了28头山羊。

正当周德友看到致富希望的时候,妻子却在放羊途中摔倒,导致踝关节受伤并留下后遗症。

周德友和小鸡。通讯员 李秋晨 摄

山羊不能养了,但周德友并没有放弃。他将山羊全部卖掉,用这些钱买了一批鸡蛋并孵化成小鸡,开始发展土鸡养殖。

周德友采用山地散养的模式,加上山区优良的自然环境,他的土鸡长势很不错。周德友开始琢磨怎样让土鸡卖一个好价钱。通过调查,他发现石堰镇一些商贩将收购的土鸡销售到重庆主城,很受市场欢迎。周德友找到一位商贩,免费送给他4只土鸡,表示如果卖得好再来找他收购。

很快,这个商贩发现周德友的土鸡很受主城市民欢迎,便与他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定期到他家收购土鸡。

有了这次经历,周德友发现,原生态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才是市场的宠儿,他也开始努力往这方面发展。

找到致富门路的周德友运气也不错。六年前,周德友的父亲在家旁边挖了一个存放红苕的土坑,一头野猪崽不小心掉进了坑中。周德友将这只猪仔捉出来后,一些村民表示愿意高价买下,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诱惑,而是打起了长远发展的算盘,“何不把他养大,再和家猪配种?”

这只野猪仔和周德友的家猪养在一起并慢慢长大,周德友发现这只野猪是一头母猪,开始尝试用家公猪和他配种。2017年,终于配种成功,但头胎只生了两头小猪,这让周德友有些失望。

后来,葛兰镇的扶贫干部为周德友提供了技术指导,这头野猪的第二胎就生了22头小猪。为了帮周德友拓宽销路,葛兰镇还将周德友的养殖信息挂到了农业信息网上。

就这样,周德友的养殖产业渐渐火了起来。许多周边地区的市民都慕名到他家来买二代野猪。一些来买野猪的顾客还顺带买了他的土鸡、土鸡蛋。

周德友告诉笔者,去年,他卖了57头二代野猪,加上土鸡以及蔬菜的收入,纯利润有十多万。

“找对路子,还要开动脑子!”周德友说,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只有自己努力向前跑,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从五头羊起家到年入万元 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06-04 10:40:5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4日10时35分讯(通讯员 李秋晨)笔者来到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湾丘村7组,脱贫户周德友和妻子忙得不可开交,既要精细照顾刚刚孵化出的几百只鸡苗,还要给几十头特种野猪喂食,此外,家里的几亩蔬菜地也需要精心管理。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主多年前曾是一个连吃饭也发愁的贫困户。

“一百斤包谷,猪吃五十斤,人吃五十斤!”周德友这样形容他以前的生活。今年52岁的周德友所在的湾丘村位于明月山山麓,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加上母亲早逝,家里底子薄,又没有增收的路子,他16岁就出门打工。后来,因为父亲年事渐高,周德友和妻子不得不回到老家。失去了收入来源,子女又要上学,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4年,周德友被纳入长寿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葛兰镇政府根据周德友的情况,鼓励他利用山地地形发展山羊养殖。周德友拿到政府免费赠送的五头种羊后,开始努力学习养殖技术,两年后,他有了28头山羊。

正当周德友看到致富希望的时候,妻子却在放羊途中摔倒,导致踝关节受伤并留下后遗症。

周德友和小鸡。通讯员 李秋晨 摄

山羊不能养了,但周德友并没有放弃。他将山羊全部卖掉,用这些钱买了一批鸡蛋并孵化成小鸡,开始发展土鸡养殖。

周德友采用山地散养的模式,加上山区优良的自然环境,他的土鸡长势很不错。周德友开始琢磨怎样让土鸡卖一个好价钱。通过调查,他发现石堰镇一些商贩将收购的土鸡销售到重庆主城,很受市场欢迎。周德友找到一位商贩,免费送给他4只土鸡,表示如果卖得好再来找他收购。

很快,这个商贩发现周德友的土鸡很受主城市民欢迎,便与他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定期到他家收购土鸡。

有了这次经历,周德友发现,原生态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才是市场的宠儿,他也开始努力往这方面发展。

找到致富门路的周德友运气也不错。六年前,周德友的父亲在家旁边挖了一个存放红苕的土坑,一头野猪崽不小心掉进了坑中。周德友将这只猪仔捉出来后,一些村民表示愿意高价买下,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诱惑,而是打起了长远发展的算盘,“何不把他养大,再和家猪配种?”

这只野猪仔和周德友的家猪养在一起并慢慢长大,周德友发现这只野猪是一头母猪,开始尝试用家公猪和他配种。2017年,终于配种成功,但头胎只生了两头小猪,这让周德友有些失望。

后来,葛兰镇的扶贫干部为周德友提供了技术指导,这头野猪的第二胎就生了22头小猪。为了帮周德友拓宽销路,葛兰镇还将周德友的养殖信息挂到了农业信息网上。

就这样,周德友的养殖产业渐渐火了起来。许多周边地区的市民都慕名到他家来买二代野猪。一些来买野猪的顾客还顺带买了他的土鸡、土鸡蛋。

周德友告诉笔者,去年,他卖了57头二代野猪,加上土鸡以及蔬菜的收入,纯利润有十多万。

“找对路子,还要开动脑子!”周德友说,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只有自己努力向前跑,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