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叠石花谷预计10月开园 将打造重庆文旅新IP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6日19时48分讯(见习记者 马晶涵)今(6)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归去来兮——2019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今年10月叠石花谷景区将正式开园,同期开放2019年首届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的艺术展。
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是乡村公共艺术在重庆最高级别的联合活动,是大型乡村公共艺术在全国范围的率先开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艺术实践,更是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践行。

首批艺术作品公布
艺术递交第一份乡建答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正式公布了第一批艺术作品——焦兴涛的《沟通之介》、傅中望的《斗笠》和刘佳的《对话》。本次活动的总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其作品《沟通之介》取材为柴,用柴垛塑型的方式,把传统农耕社会一脉相承的习俗与城市日新月异的科技结合,利用当地原料,展现现代通讯对城乡交流壁垒的突破。更富有交互价值的是:这组以劈柴堆砌的号码正是焦兴涛教授的手机号,活动期间大众可以拨打这个号码向艺术家本人提问,艺术不仅可观赏,更可参与。

据悉,在发布会现场,四川美术学院为酉阳县授予“艺术创作基地”以及中央美院雕塑系为酉阳县授予“实习基地”。首批三件作品后,还会继续以邀约、征集的方式,创造出多样化、先进性、参与性兼备的作品,呈现乡民需要的艺术,为酉阳当地的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供血赋能,打造艺术介入乡建的可借鉴范本。

打造创新型文化艺术旅游IP
尊重自然与艺术的“酉阳模式”
据了解,“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是重庆酉阳县政府打造的2019年度文化农旅盛事,旨在通过艺术介入乡建的形式,打造创新型文化艺术旅游IP,进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道路。艺术季组委会本着尊重艺术、尊重创造的原则邀请艺术家,其形式与手段以艺术家个人喜好和习惯而定,但在项目中,艺术家需要转换角色,以三农服务为基本立场,成为乡村的建设者、农民的合作者,和农民一起做艺术,做农民需要的艺术,以其生活环境为背景和载体,将现场、公众、艺术、生态、功能有机结合,从而使作品从乡村生长出来——这就是本次艺术季创造的“酉阳模式”。

艺术季切合“在地性、话题性、艺术性”三大要素,于中国酉阳一村落、一季艺术活动持续进行,涵盖酉阳叠石花谷、菖蒲花田、红花村三个地区。2019年的主题为“归去来兮”,传达“归去隐逸,来兮释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价值观。把对酉阳当地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深入了解,融入进对当代艺术的思考与展示,以全新的陈列方式,营造具有乡村特点和艺术精神的“现代乡愁”。
艺术季开幕+景区开园
酉阳叠石花谷蜕变成蝶
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叠石花谷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城南郊12公里的板溪镇,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以山地、浅丘地形为主,地表多石且高低起伏,造就了以石为骨,以花为貌的叠石花谷景区,园区内叠石奇观星罗棋布,娇艳花卉不可胜数。本次乡村艺术季,更将为叠石花谷的花衣裳妆点上当代艺术大师们的杰作。
据悉,“酉阳县板溪叠石花谷生态园扶贫示范项目”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预计今年10月叠石花谷景区将正式开园营业,同期开放2019年首届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的艺术展陈,面向海内外游客。
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通过艺术介入乡建,引导文化回流,提升乡村魅力;引入创意经济,为乡村平权,让乡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祖国的兴盛为自身生活水平带来的提高。以艺术家的回归引导大众目光回归,助力乡村早日摆脱“封闭落后”的标签。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不仅致力于为艺术乡建提供范本,更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可搭载的语境,期待叠石花谷的蝶变,期待中华乡村的振兴!
